
燃油车便宜,但有套路。
撰文:小南
合资品牌彻底不装了,最近不断出官降。
以近几个月为例,先有15.99万的凯迪拉克xt4,近期又有11.98万的奇骏,10.69万的别克君威。以往觉得高攀不起的56e,实际30多万已经能落地。
问题来了,合资燃油车降到白菜价,是不是可以重新考虑它们了?
不是买不起,而是没资格买
最近公司有摄像同事想买车,预算20万内,同事比较传统,对合资车其实是有偏好的。当时提出这个价位,可以认真考虑一下15.99万起的凯迪拉克xt4。

结果同事想都没想便回绝了,不是车不喜欢,而是燃油车在广州需要指标,要么摇号,要么花1万多去买。
几年前广州车牌1万多,你想都不想就会买,记得早年有同事花5万多拍广州牌。但现在有了新能源之后,花1万多去拍牌,大家心里就不太服。
就像五星酒店房间里,卖20元一罐的可乐,不是差钱喝不起,而是楼下便利店2元一罐,心里接受不了这个价钱。

同事研究了一轮,目前让他比较满意的选择是凯美瑞双擎,因为混动车在广州有节能牌,同样不需要拍牌。嗯,打死也不为铁牌付钱。
注意隐含成本
合资燃油车的报价看起来很香,但由于燃油车要支付购置税,算上购置税后,观感会出现变化。
例如凯迪拉克xt4卖15.99万,但算上1.4万的购置税后,价格就会上到17.39万,那种捡便宜的感觉立马打折。
另外合资4s店的透明度,依然比新势力要差。我们之前就做过三款合资小型suv的终端暗访,保险和上牌费是重灾区。一台10万出头的车,让你买6000多的保险,上牌费也要2000以上。

再有就是合资车的传统玩法,就是切分高低配,经常低配是非洲,高配是欧洲。经常最低配是没有倒车影像这种基础的装备,4s店为了促成订单,通常花几千元就能帮你补齐这些缺失。
不过4s店后装配置,说白了跟汽配城的水准没有很本质的差异,4s店还能从中赚取利润。放以往忍忍就过,但问题现在没对比没伤害,人家比亚迪10万出头的车不仅有座椅通风,甚至连冰箱都给你配上。
一口价套路倒不重要
网上有人吐槽,合资品牌的一口价,其实就是把原来的终端价透明化,实际并没有进一步给到优惠。

但这个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很重要。以往的终端价藏得很深,哪怕在网上也未必能查出个所以然,因为不同城市的终端价都不同。
终端价不透明的时候,消费者做横向比较时会特别麻烦,部分车其实终端优惠后,已经进入预算范围,但你未必知道。
所以当前各个合资品牌出一口价,对消费者还算是件好事,可以快速筛选自己预算范围内真正能买到的车型。
燃油车体验如何?
自主品牌燃油车在车机方面,普遍跟新势力没太大差异,但合资品牌的车机,很多还停留在上一个世代。导航、音乐等功能基本都有,但交互界面还是很“诺基亚”。
动力方面确实很难跟同价位电动车去比,但带涡轮的车型,只要你肯踩油门,加速通常都不会太差。

智驾的话,能有个普通l2已经算不错了。不过智驾处于第一梯队的燃油车也即将到来,例如上汽奥迪a5l会用华为的智驾系统。
之于我个人来说,让我回去开燃油车是不会愿意的。车机差,或者没智驾都可以忍,真正接受不了是燃油车不能在车上吹着空调睡觉。
今日话题
你还愿意买合资燃油车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