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评价:日本车企阻碍气候政策,丰田汽车首当其冲

2024年05月18日13:25:08 汽车 1593

最新车讯:

Influence Map智库发布的气候政策参与评估报告显示,丰田铃木马自达等日本汽车制造商一直积极反对各国制定的汽车排放法规限制和汽车电动化政策;其中丰田汽车最为典型,其在所有参评的汽车制造商中排名垫底,并且还向一些对气候变化持怀疑论的知名人士捐款,导致部分投资者的不满。

评估称丰田汽车已经成为阻碍科学气候发展政策最大的障碍之一。

智库评价:日本车企阻碍气候政策,丰田汽车首当其冲 - 天天要闻

丰田汽车曾经多次公开表示不看好纯电动汽车,声称混合动力汽车才是最优解;究其原因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原材料供应有限,这是丰田汽车对外的解释,那么如何概括丰田汽车的选择与态度呢?

想来非常简单:

我能造好的就是最好的选择,我造不好的就是最差的选择,行业应该认同我的观点而不是与我对立的观点。

潜台词无非就是这样,丰田汽车无非是因为造不好新能源汽车而唱衰电动汽车,可是不论从能源变革的角度还是从节能减碳的角度来分析,亦或者从用户用车成本的角度来解读,丰田汽车的观点都是非常狭隘的。

智库评价:日本车企阻碍气候政策,丰田汽车首当其冲 - 天天要闻

纯电动汽车适合电力工业基础完善的所有国家,也适合非常规燃料出产国的国家;通俗来说就是这种汽车适合所有“油比电贵”的国家,用价格更低的电作为汽车能源,对于汽车用户而言可以有效降低车辆使用成本,何乐不为?然而此时必然会有人说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有限,可是并非所有的国家或地区都有地大物博的特点。诸如日本、韩国欧洲数十个国家,其国土面积都比较小,甚至有一台长续航纯电动汽车可以在不充电的前提下跑完全国的存在,所以适合纯电动汽车的国家或地区是非常多的。

反之,用车成本更高的混合动力汽车自然性价比不高,那么一旦这些国家开始普及电动汽车,以打造混动汽车和燃油汽车为主的丰田汽车公司势必会丢失巨大的市场份额

智库评价:日本车企阻碍气候政策,丰田汽车首当其冲 - 天天要闻

氢能是错误的选择

丰田汽车最为重视的混动技术是增燃料电池技术,可是这种汽车的本质只是“增程汽车”;其采用氢燃料电池以氢氧反应的方式发电,随后再通过三电系统驱动车辆行驶,这是典型的增程。

与其用氢能发电再用电能驱动车辆行驶,为何不直接给车辆充电?

除非加氢的时间比充电短很多,并且能够在用车成本方面做到均衡。

智库评价:日本车企阻碍气候政策,丰田汽车首当其冲 - 天天要闻

但是给一台车加氢的时间虽然足够短,可是加氢设备完成一台或两台车的加注之后所需要的加压时间却要比充电时间还长;同时清洁制氢的方式只有电解水,而使用电解水制氢的耗电量是巨大的,制备足够发1度电的氢需要消耗约3度电,这是巨大的浪费。并且氢能的储存和运输成本也非常高,最终造成氢能汽车的使用成本相当于2.0T的燃油动力汽车,远远超过纯电动汽车。

智库评价:日本车企阻碍气候政策,丰田汽车首当其冲 - 天天要闻

综上所述,丰田汽车的科技树点错了,可是丰田汽车却总要钻牛角尖;但是错误的选择决定了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现在的一线汽车制造商普遍将电动化作为战略技术发展方向,虽然有些车企因产业转型节奏等因素而放缓汽车电动化的转型速度,然而战略方向依然没有变化。

所以丰田汽车就算能收买一些立场相同的知名人士却改变不了本轮行业与技术变革,现在的丰田汽车无疑是在螳臂当车。

智库评价:日本车企阻碍气候政策,丰田汽车首当其冲 - 天天要闻


天和Auto编辑,欢迎转赞评

汽车分类资讯推荐

从“500万内最好”到“24%暴跌”,增程失宠了? - 天天要闻

从“500万内最好”到“24%暴跌”,增程失宠了?

当第二季度实际交付量比预期下限还少1.5万辆,所谓“订单持续涌入”的场面话,在资本市场眼里已沦为皇帝的新衣。理想汽车近日公布的交付数据,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汽车行业激起层层涟漪。2025 年 6 月,理想交付新车 36279 辆,
补贴后 8.98 万!奇骏·荣誉上市!换新logo+悬浮大屏,搭2.0L四缸 - 天天要闻

补贴后 8.98 万!奇骏·荣誉上市!换新logo+悬浮大屏,搭2.0L四缸

新款奇骏·荣誉版上市,共推2款车型,官方指导价11.98 万起!国补好价 8.98 万起!这价格实在很有杀伤力!同步还推出限时 8 打购车权益,买得起用得起!今年上半年,东风日产奇骏车系累计销量1.9万辆,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2025款奇骏·荣誉来了,新车主要针对造型细节进行调整,内饰换装12.3英寸悬浮式中控屏+最新车机系...
特斯拉公布Q2车辆交付量下降14%,但高于市场预期 - 天天要闻

特斯拉公布Q2车辆交付量下降14%,但高于市场预期

特斯拉公布第二季度交付约 38.4122 万辆汽车,同比下降 14%,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同比下滑。由于这一数据好于一些分析师的预期,其股价上涨近 5%。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去年同期交付 44.3956 万辆,生产 41.0831 万辆。关键数据如下:2025 年第二季度总交付量:384,122 辆;2025 年第二季度总产量:410,244 辆。根据 F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