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确实正在推进中。”11月23日晚,特斯拉中国方面对国内媒体记者的提问作出了回应。之后,以“特斯拉中国回应FSD(完全自动驾驶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在国内落地”为词条的话题,更是冲上微博热搜。
随着11月17日四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特斯拉FSD落地中国市场倒计时成为行业的热议话题。今年以来,智能驾驶俨然成为车企的“必争之地”。在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下,面对政策端、企业端双双释放信号,人们不由得开始猜想,特斯拉FSD在国内自动驾驶领域会否再掀起一次“鲶鱼效应”。
技术已就绪 政策还需突破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3年前。2020年10月,特斯拉在美国首次推出FSD测试版,经过迭代升级,系统硬件已进化至第4代。不过,由于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原因,特斯拉FSD并未在中国市场落地。
特斯拉车主吴瑶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AP)系统已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可根据应急情况主动制动、避让,其快速道路的辅助驾驶、辅助变道等功能让车主感受到了安全及智能的优点;FSD是AP的进阶版,根据互联网上的视频,其在美国市场的应用中,功能更安全、更智能。”
事实上,对于特斯拉FSD何时落地中国,业内的猜测从未停止。泰伯网创办人、董事长兼泰伯研究院院长刘玉璋认为:“特斯拉FSD入华,一方面需要技术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则离不开政策上的突破。在技术准备方面,现在已经比较成熟。”
今年3月,特斯拉FSD硬件WH4.0,在没有任何发布与宣传的情况下直接“上车”。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今年的公司股东大会上提到,截至目前,特斯拉FSD Beta版用户已累计行驶1.9亿英里(约3.06亿公里),FSD Beta的发展非常迅速,未来其安全性将远远超过人类驾驶员,达到10倍的安全性水平。
今年5月,上海经信委方面曾表示,将推动特斯拉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功能板块在沪布局。而当下业内外讨论热度的来源,则始于国内对L3~L4自动驾驶获准上路的政策发布。《通知》提出,将遴选具备量产条件的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试点;对取得准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
记者获悉的最新进展是,11月2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在中国车主手册上更新加入了FSD Beta的相关内容,具有实现高速NOA和城区NOA的能力,提供普通、舒适和自信三种模式。
带来的影响或不如电动化

自动驾驶实现市场化之前,需要大量的实际道路测试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管和审核。据了解,特斯拉为使FSD在中国市场顺利落地,一直在进行准备工作。为满足国内监管和政策方面的要求,2021年,特斯拉在上海落成并启用了本地化的数据中心。根据今年8月的一则新闻报道,特斯拉正在计划组建一个20人左右的本地运营团队,以推动FSD在中国市场落地。此外,特斯拉还在中国尝试成立一个数据标注团队,规模约百人,应是为训练FSD的算法做准备。
行业人士对特斯拉FSD落地中国都持肯定态度,认为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国汽智控首席执行官尚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带动了AI大模型的发展。这让特斯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自动驾驶路线,并开始使用大模型。目前,智能驾驶技术及市场不断成熟,按照这个趋势,特斯拉没有理由不尽快促其FSD进入中国市场。”
那么,特斯拉FSD“空降”之后将带来什么影响?在文远知行的一位负责人看来,如果特斯拉FSD落地中国,高阶自动驾驶的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大。尚进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特斯拉FSD给自动驾驶行业带来的改变,远不如汽车电动化带来的震撼。”他认为,作为采用纯视觉技术路线的代表,特斯拉FSD虽尚未落地中国,但影响早已产生。目前行业热议的“软件定义汽车”、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演进、域控制器应用等话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皆由特斯拉自动驾驶而来。而在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席卷下,国内汽车行业一直都在为此做准备。随着未来特斯拉FSD落地中国市场,这种影响将更加深远且持久。
刘玉璋提出,从整个自动驾驶的市场竞争力来看,目前整个行业可以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渐进式技术厂商,以及Waymo等专注L4自动驾驶的跃进式技术企业,它们有很多里程积累,数据验证也做得比较快;第二梯队包括“蔚小理”、奔驰、宝马、华为等,它们的综合技术实力较强,研发投入较大,已推出量产车型,且相关配置正在快速“上车”;第三梯队企业数量众多,开始进行自研,甚至有计划发布车型,但考虑到技术、成本和安全,进度慢于前面两个梯队。
如果特斯拉FSD进入中国,面对的市场竞争态势显然与3年前大不一样了。有行业人士表示,如果此前特斯拉FSD的态势是“攻”,那么如今面对“蔚小理”等的布局,以及华为等新生力量的入场,或许要“转攻为守”。
关注对商业模式的改造

目前,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积累了较为充分的技术和经验,依靠此前在中国建设的本土数据中心和通过“影子模式”收集道路数据等前期布局,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完成流程,特斯拉或将很快能够在中国市场引入FSD。不过,尚进告诉记者,应从整车的角度来看待特斯拉的领先性,而不能仅仅从智能驾驶的方向进行评判。
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特斯拉采用的是“用汽车智能化拉动其电动化产品(销售)”的策略,这也是目前造车新势力形成盈亏两种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他看来,造车新势力要在汽车智能化技术路线上做更多反思。比如,特斯拉“重视觉智能计算”的路线,需要大量硬件及软件的支撑,而中国企业在应对策略上还有一定的缺失。
此外,特斯拉FSD落地中国带来的影响,还将表现在智能汽车的商业模式上。曹广平认为,FSD可能开启特斯拉“0利润销售”时代——产品在销售时也许没有利润空间甚至亏本,靠售后OTA升级等服务带来盈利。有鉴于此,中国汽车行业需做好特斯拉车型再次价格下探的准备。一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从业者向记者表示,特斯拉FSD的到来可能会促使自主车企调整自动驾驶路线,并进一步降低成本。
据悉,特斯拉FSD的使用率正快速提升。据华西证券数据统计,特斯拉FSD今年3月在全球市场的使用率约为3.8%,4月提升至约11.2%,截至6月约为14%。庞大的FSD订阅用户,将进一步巩固特斯拉在成本和规模上的两大“杀手锏”。
刘玉璋表示,2025~2030年将是整个自动驾驶市场“洗牌”的关键期。未来两年,即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将决定未来5年的市场格局。
文:赵琼 编辑:庞国霞 版式:赵方婷
给小编加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