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妈妈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答案是具备这6个特质的

天下所有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希望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具有各种优良的品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关键。

中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曾说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家庭教育没有教材、没有课堂,它的教育力量就在于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的性格、思维、三观、行为习惯,都会不断影响孩子,最终成为孩子的综合人格特质,那些表现出色,将来有出息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都具有优秀的特质。

生活中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有教养的孩子背后站着有修养的父母,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不合格的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同的父母给孩子的影响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有远见的父母,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处处给孩子做表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孩子成长。

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由妈妈承担了孩子的主要养育者的角色。孩子从出生到学龄前,是孩子的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妈妈在一起,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妈妈要比孩子爸操的心要更多一点,妈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专家研究表明:妈妈是怎样的人,孩子有70%的基因会像妈妈。那些能够培养出优秀、自信、阳光的孩子,又能和孩子建立亲密有爱的和谐关系的妈妈,大部分都具备以下6种特质,妈妈们不妨对号入座一下,看看自己都具备了哪几条?

1、“嘴甜”的妈妈:善于肯定孩子微小的进步,鼓励孩子做得更好。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往往会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妈妈的鼓励,能让孩子获得勇气和自信心,更加勇敢地去面对挫折和困难;而消极的批评,只会让孩子气馁,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成绩一落千丈,同时疏远亲子关系,让孩子越来越叛逆。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赞赏和鼓励。“嘴甜”的妈妈,善于发现并肯定孩子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与赞扬,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给孩子及时地安慰,鼓励他多看自己的优点,并在下次取得小小进步时,给予他最真诚的鼓励。

我国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接受赛后采访时就表示,自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自己母亲对自己的鼓励,每当她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她的母亲就会对她说:“你能行,你是最棒的”。这句话对她的人生有很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她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很大程度都是这句话成就的。由此可见,一个懂得鼓励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鼓励,能让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2、“心大”的妈妈:不焦虑,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自由成长。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表明,关于“小孩健康”、“小孩教育”是家庭最为焦虑的两大问题。担心孩子学习不上进,怕他以后竞争不过别人……任何一件跟孩子有关的事情,搁在大部分妈妈身上,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妈妈喘不过气。

然而,妈妈的心越急,孩子越容易出问题,如今很多患心理障碍的孩子,大多和高压、焦虑的家教环境有关。没有一个孩子,会在妈妈无孔不入地“照看”下感到轻松,他只会觉得窒息。

唯有妈妈心大点,有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到从容淡定,孩子才有机会按着自己的节奏,一步步长大成人。“心大”的妈妈,是孩子的宝藏。她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时区,用合适的方式自由成长。

3、懂得“示弱”的妈妈:收拢起自己的翅膀,给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

现在的妈妈们,真可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讲得了故事,做得了美汤,搂得了baby,懂得了琴棋,挣得了学费,想得了创意!简直就是超人+钢铁侠+奥特曼+大白的化身。

然而,无数的家庭案例表明:妈妈越厉害、越强势,孩子反而会变得更依赖父母,无法独立。适时地向孩子“示弱”,不仅能借此激发孩子内心的积极力量,让孩子学会更多的技能,还能促进亲子感情,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更为重要的是向孩子示弱,能焕发孩子内心那份最纯朴的感情——爱与感恩。

高层次的“示弱”,不是“真软弱”或“真无能”,而是妈妈收拢起自己的翅膀,以“请帮我”代替“我帮你”,给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是渴望独立的,希望自己能够帮大人的忙,这会让他们感到特别骄傲,觉得自己是妈妈的小帮手。所以,妈妈们不妨试着在生活上“示弱”,多让孩子帮帮自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从而激发孩子的责任意识、照顾和保护别人的意识。在决策上“示弱”,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不仅唤醒孩子主动独立的本能,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还会提高孩子的参与度,从而营造一个更为温馨的家庭氛围。

4、“手懒”的妈妈:拒绝“包办”,该“放手”时便“放手”。

有人说,“中国妈妈”是世界上最累的妈妈。我们不仅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还要操心孩子的学习。早上给孩子做好早餐,催促他起床,帮他整理书包,送他去上学;下午接他回家,陪他读书,给他检查作业,辅导功课……孩子所有的事情,妈妈都要大包大揽过来,以为自己勤快点,孩子轻松点,长大了就会体谅妈妈的付出和牺牲。

然而,妈妈们为孩子忙前顾后,累得心力交瘁,但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领妈妈的“勤”,依然我行我素,调皮贪玩,成绩没有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绩与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能成正比。

究其原因,根源还是出在“勤快”的自己身上。“全能保姆”式的宝妈不仅自己累,对孩子成长也不利。妈妈事事包办,不管大事情小事都替孩子做了,孩子缺乏锻炼机会,自理能力差,并且对妈妈依赖感十分强,缺乏主见。

由于妈妈太勤劳,反而养成了孩子的惰性。妈妈太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反而变得没有责任感和自觉性,学习目标不明确,以为是为大人学的,对大人产生依赖性。

习惯被照顾、被包办的孩子,非但不懂得知恩图报,还觉得妈妈所做的一切理所应当。现实生活中,越能干的妈妈,越容易养出“懒孩子”、“白眼狼”,反倒是妈妈“懒”一点,孩子才能“勤快”起来,变得懂事能干。

其实,在教育孩子上,妈妈们不需要太“负责”,适当地“偷个懒”,该“放手”时便“放手”,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及责任心,并且孩子在完成事情之后,内心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也是他自信心的来源之一。

5、 “上进”的妈妈:妈妈“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妈妈想要培养出成大器的好孩子,是需要很多智慧的,温柔、善良知性、理性、有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近乎完美的人很少,占的越多对孩子教育越有益),最重要的是妈妈得有一颗上进的心,不断自我学习。

如果妈妈拥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意识,比如经常看书,丰富自己,那父母的这些习惯,也会深深影响着孩子,在妈妈的影响下,孩子也会收获不断丰富自己的好习惯,从而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有一个妈妈,离婚后独自拉扯三个孩子长大。为了给孩子应有的生活和教育,她一天打三份工,竭尽所能找各种赚外快的机会。与此同时,她还不忘学习,还坚持在学校攻读博士学位。虽然整个过程辛苦又拮据,但她的努力、上进和认真,给孩子做很好的榜样。这位强大的女人,就是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的妈妈梅耶·马斯克

埃隆多次在公开场合中表示: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妈妈的影响。正是妈妈的认真专注、坚韧自强,让孩子看到榜样的力量,有样学样。

主持人董卿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董卿看来,作为母亲,不能因为孩子而放弃自己的成长机会。所以,只有努力不断进步的妈妈,才更可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6:“爱自己”的妈妈:少一些“牺牲”,善待自己,精彩做自己。

有一个灵魂拷问,引发无数妈妈深思:“如果妈妈连自己都不爱,何谈爱孩子?”

作家苏芩说:“女人身上所有的焦虑和戾气,都是亏待出来的。”很多妈妈总觉得,有了孩子后,一切都要以孩子为中心,什么都以孩子优先。为孩子牺牲,把全部的时间、精力、感情,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为他而活,是一部分中国妈妈的现状。

如果你一味地为了做个"伟大的妈妈",而放弃了自我。你全部的追求和焦点会不断地向孩子倾斜,生活会逐渐失去平衡。那份亏待自己、牺牲自己的焦虑和戾气,换不来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反倒让孩子感到压力:妈妈这么生气、焦虑,都是我的问题。所以,真正的好妈妈,是先学会关爱自己。

小S曾经说过“我觉得,当一个好妈妈不代表要完全放弃自己,我们可以在爱孩子的同时,也爱自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并不代表肤浅,让自己开心也不用有罪恶感。当你真的让自己过得开心之后就会发现:你的亲人和家庭,你周围的世界,并没有因为你的"自私"而变得糟糕。相反,正因为你活好了自己,他们也分享了你的快乐、幸福和成功;你所能给予家人和这个世界的,反而会更多”。

爱是一种释放,妈妈只有发自内心地爱自己,才能够由内而外向孩子释放爱意,潜移默化教给孩子“如何爱”的能力。学会爱,则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幸福力。

很多妈妈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要“教”给他很多东西。但其实,妈妈活好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妈妈活好自己,孩子才能切身感应到妈妈身上爱的力量,以妈妈为榜样,勇敢面对世界,做真正的自己。

有一句话,道出教育真谛:优秀的孩子,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他们的背后都有迹可循。而这个踪迹,就是孩子背后的父母,他们是孩子的根,是培养孩子成长的土壤。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妈妈的责任尤其重大。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的妈妈,大部分都具备以上这6个特质,赶紧来看看,你具备了几条?

父母要想把孩子教育好,不光要做到言传身教,还得科学育儿,做一个负责任的父母。想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分享给更多的人。

#家长百问百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