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低层次父母,会跟孩子讲道理,聪明父母这样教育孩子

2020年11月15日12:32:05 育儿 1138

我们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怎么做的呢?有些家长喜欢和孩子摆事实,讲大道理,我并且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重复,家长的唠叨让孩子厌烦不已,所以并没有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做呢?

李玫瑾老师有着多年的教育经验,是国内知名的育儿专家,她认为一流的家长一般不会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他们会首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充分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想孩子之所想,充分站在孩子的立场。

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等他们头破血流以后自然就会明白事情的后果,这比简单的说教要见成效。

李玫瑾:低层次父母,会跟孩子讲道理,聪明父母这样教育孩子 - 天天要闻

聪明的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一、让孩子大胆地去尝试

每一个人都是在经历一次次的挫折之后,慢慢成长起来的。所以有些时候要勇于让我们的孩子去大胆的尝试,去碰壁。

他们每遭受一次挫折,就会获得一次的成长,并且收获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阅历,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益。

比起我们的唠叨,孩子也更乐意于接受这种方式,当他们自己尝试过后,就会知道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下次他们就不会再去做出同样的行为,他们会自动的去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结果更令他们印象深刻。

李玫瑾:低层次父母,会跟孩子讲道理,聪明父母这样教育孩子 - 天天要闻

我们很多家长迫切地想要把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分享给我们的孩子,好让他们少走弯路。

我们怕孩子会受伤,所以我们对孩子是千叮咛万嘱咐,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和他们讲道理。

但是我们忽略了,我们所谓的道理也是我们在一次次跌倒后总结出来的,正是因为我们去体验了那个过程,才会有独特的人生感悟。所以,孩子们要想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必须自己亲自去尝试!

李玫瑾:低层次父母,会跟孩子讲道理,聪明父母这样教育孩子 - 天天要闻

二、教育要因人而异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些孩子性格比较温顺,所以如果我们对他进行说教的时候,他们也会比较乐于接受。

那我们可以直接和他们讲一些道理,和他们分享我们的人生体验,给孩子提供一定的借鉴。

但是有的孩子生性调皮、性格倔强,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如果我们和孩子唠唠叨叨地讲道理,他们根本一点儿都听不进去。

李玫瑾:低层次父母,会跟孩子讲道理,聪明父母这样教育孩子 - 天天要闻

因为这类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并且他认为父母所讲的道理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他们更加相信自己的客观感受。

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和他们进行说教,他们依然会继续我行我素,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处理问题,丝毫不会把家长所提供的建议放在心上,所以对待这类孩子。我们最好停止唠叨,因为唠叨根本一点用都没有。

李玫瑾:低层次父母,会跟孩子讲道理,聪明父母这样教育孩子 - 天天要闻

三、学会和孩子正确的沟通

没有人喜欢居高临下的谈话方式,孩子们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保持统一的高度。

我们要平等地和他们进行沟通,学会站在孩子的视角和他们讨论问题,真正的去走进孩子的内心,在这一刻我们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家长,我们就把自己当作孩子的一个朋友。

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首先要学会去倾听,其次再去给出我们的建议。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千万不要先入为主。要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一直都被平等地对待。

如果我们家长只是单纯地进行说教,企图把我们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让他们服从我们的意见,完全以我们的方法行事,那么最后只能选择可能不欢而散,因为没有人喜欢被约束。

李玫瑾:低层次父母,会跟孩子讲道理,聪明父母这样教育孩子 - 天天要闻

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家长也意识到一个问题:便是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不会按照父母的意愿成长。

无论是男孩女孩,对于父母的说教和责骂,大都会产生排斥心理。很多家长会觉得男孩女孩没有区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可。

其实并不然,男孩和女孩由于心理发展的差异,在年幼时期,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母亲最大的贡献,是自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一个母亲最大的贡献,是自己的松弛感

莫言曾在采访中说过,母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童年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却总能在缝补衣服时哼着小曲儿,在田埂上种菜时讲着故事。这种骨子里的松弛感,让他贫瘠的童年长出了一片绿洲。
我竟然这么自私 - 天天要闻

我竟然这么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里,忘记说什么话题了,我说我还有几年就退休了,爸爸说,这么快啊!在爸爸眼里,我还是那个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样。后来爸爸说,退休了,可以来给我做饭。我这时候才心里惊了一下样,这个想法我怎么从来没有。
分别32年和26年后,他们终于在母亲节前喊出那声“妈妈”! - 天天要闻

分别32年和26年后,他们终于在母亲节前喊出那声“妈妈”!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王祥龙 摄影报道张新(左二)与刘玲玲(右一)与母亲相认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会议室内,一场跨越数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张新(化名)和内蒙古人刘玲玲,两个素不相识却命运相似的人,在这一天,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32年、26年——漫长的等待,在这一刻化作泪水与拥抱...
“妈妈,我错了”孩子犯错后,高情商的你,一定会做这3件事 - 天天要闻

“妈妈,我错了”孩子犯错后,高情商的你,一定会做这3件事

一位宝妈,分享了这样一件事:儿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突然,她听到一阵哭。跑过去一看,发现是儿子推了别人,那个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发火,儿子已经先开口说:“妈妈,他一直弄不好,我一着急,就推了他。对不起,我不该这样做的。”那一瞬
家风是家庭稳固的防火墙,家庭有三个坑千万别踩。 - 天天要闻

家风是家庭稳固的防火墙,家庭有三个坑千万别踩。

曾经有位网友问财经作家吴晓波,现在钱越来越难赚,普通人该投资什么行业最稳赚不赔。吴晓波想了想然后回答道,我投资家庭的未来才是最划算的。其实仔细思考我觉得他说得对,家庭经营好了,就是最大的资产,能扛住很多风险。
女子逃离赌博“丈夫”与4岁女儿分离27年,团聚当天女儿泪目:从小最怕让人知道没妈妈丨红星寻人 - 天天要闻

女子逃离赌博“丈夫”与4岁女儿分离27年,团聚当天女儿泪目:从小最怕让人知道没妈妈丨红星寻人

内蒙古女子玲玲的童年记忆中,父亲总是和赌博联系在一起,母亲则停留在“离家出走”4个字上。今年31岁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而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妈妈。四川眉山51岁的王群(化名),27年来,也一直想念着被拦下的女儿。32年前,年仅19岁的她到内蒙古打工时与当地一男子“结婚”(未办理结婚证),次年生下了女儿玲玲。...
妈妈别当“免费保姆”!狠心拒绝才是对孩子和自己负责 - 天天要闻

妈妈别当“免费保姆”!狠心拒绝才是对孩子和自己负责

很多妈妈在养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自己活成了24小时待命的“保姆”。每天围着孩子的衣食住行打转,从早忙到晚,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爱好,甚至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一再妥协。可结果往往让人寒心,孩子不仅不懂得感恩,还把妈妈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