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挣钱”还是“先陪孩子”?20年后的区别,让人心疼

2025年04月11日21:50:56 育儿 9000

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忽然问我一句:“你说,我们到底该先挣钱,还是先陪孩子?”

说完这话,她愣了几秒,自己就笑了:“这问题,我已经问自己好几年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

对于正在养育孩子的我们来说,它更像是一道无解的选择题:

一边是柴米油盐、房贷车贷和教育基金;

一边是孩子期盼的眼神,和一句“妈妈你去哪儿呀”。

这两边都重要,可时间和精力却总是不够用。

“先挣钱”还是“先陪孩子”?20年后的区别,让人心疼。

“先挣钱”还是“先陪孩子”?20年后的区别,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01

我认识一位姐姐,叫莉姐,今年刚过四十,是个很能干的人。

大学毕业后,她进了一家外企,工作强度很大,出差是常态。

孩子出生后,她只休了三个月的产假,就匆匆复工了。她常说:“我不怕辛苦,我就是想让孩子过得好一点。”

那几年,她把挣来的钱,几乎都花在孩子身上:

早教课、钢琴课、游泳课一样没落;

奶粉吃的是进口的,玩具买的是最好的;

上幼儿园时,她就找了最顶尖的私立园,光学费都是别人家的好几倍。

但她真正能陪孩子的时间,却少得可怜。

孩子晚上睡觉时,她还在出差的高铁上;

孩子比赛得了第一,她知道的时候已经是两天后。

她总是说:“等我忙完这个项目,就多陪陪他。”

可时间没等人,孩子也慢慢长大了。

现在孩子上大学了,学习成绩不错,人也懂事。

但莉姐说,最让她难受的,是有一次亲戚聚会,亲戚问儿子:“你妈妈是不是特别厉害?”

儿子点点头,却冷漠地说了一句:“她是很厉害,但却不是厉害的妈妈。”

这句话,让丽娜心头一紧。

确实,孩子从小到大,与她待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很少。

以至于后来孩子长大,她想和孩子聊聊天、聊聊他的生活。孩子却起身就走:“没什么好说的。”

莉姐讲这事时,眼圈都红了。

她说,自己也不是没想过放慢节奏,但总觉得“现在不拼,将来就晚了”。

可如今拼出了车子、房子、票子,却突然觉得,最值钱的那段日子,已经回不来了。

她说,她给了孩子一座房子,却忘了在他心里点一盏灯。

“先挣钱”还是“先陪孩子”?20年后的区别,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02

和莉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邻居张阿姨的女儿小敏。

小敏大学毕业后就结婚生子,没着急复工,而是专心带娃。

这一带,就是十几年。

从喂奶、拍嗝、辅食,到幼儿园接送、亲子活动,她几乎没缺席过任何一个瞬间。

别人说她幸福,她也觉得,有过很多满足的时刻。

但这份满足背后,有太多说不出口的疲惫。

她说:“我有时候也想为自己买点东西,提升一下,可是一想到家里的花销,就忍住了。

我明明也是大学生,也有梦想,可现在,连简历都不敢投。”

更难的,是那种“自我感”的消失。

以前她是组长、是朋友、是女儿。现在,别人一提到她,只知道她是“某某的妈妈”。

除此之外,仿佛什么都不是了。

更让她心酸的,是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难免也就会把所有的情绪,都给到孩子。

以至于某次孩子打电话给爸爸,哭喊着说:“我不要妈妈,让她去上班,你回来带我!”

那一刻,她整个人都碎了。

“先挣钱”还是“先陪孩子”?20年后的区别,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03

我们都以为,只要一直在孩子身边,他就会幸福。

可现实是:有些妈妈天天陪着,孩子长大,却依然焦虑、缺乏安全感、与妈妈不亲。

为什么?

因为妈妈,自己是不快乐的。

她压抑情绪、焦虑未来、长期情绪不稳定。而孩子,就在这样的氛围里,慢慢长大。

心理研究发现,孩子最敏感的,不是妈妈是否“全职”,而是妈妈的情绪。

妈妈是否温柔坚定、是否有情绪边界、是否自洽,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人全身心陪着你,却每天都不开心、每天都绷着脸,你还愿意他陪你吗?

孩子也是一样。

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你24小时的身体在场,而是你笑得出来、说得出“我爱你”、有能力接住他情绪的那个你。

一个愿意照顾好自己情绪的妈妈,才真正能照顾好孩子。

“先挣钱”还是“先陪孩子”?20年后的区别,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04

其实,没有一个妈妈是完全“全职”或“全工”的。

我们都在不同阶段,做出不同的选择。

你白天上班,下班挤出时间陪孩子看书、散步,这就是高质量陪伴;

你全职在家,但每天给自己留30分钟独处,不对孩子情绪发泄,这也是成熟的养育;

你没法时时刻刻陪他,但从不缺席他的重要时刻,这份在意,就是安全感的来源。

这世界从来不公平,对妈妈尤其苛刻。

但你别忘了,你不是孩子唯一的照料者,你也不是超人。

别再试图做到“完美妈妈”——那种人不存在。

你只需要做一个“情绪健康、尽力而为、愿意调整”的妈妈,这就已经很好了。

真正能影响孩子一生的,不是你赚了多少钱,也不是你在家待了多久。

而是你是否曾用心靠近过他,让他感受到:他是被爱的。

你不是在选一个正确答案,而是在用尽全力,做一个被孩子记住的妈妈。

希望20年后,当我们和孩子一起坐在阳光下回忆过去时,他会轻轻说一句:

“谢谢你,那些时刻,你在我身边。”

这句话,比什么都值钱。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 天天要闻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人间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际,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户户焚香祭祖,缅怀先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天堂的亲人啊,你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牵挂?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 天天要闻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狗实在喂不饱啊,人实在是讨不好啊!给得再多,它都能帮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讨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脸。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还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讨好让步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了!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 天天要闻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亲爱的宝子们,来吧!美食不会辜负你!晨起推窗,见庭前桃李初绽,方知今日已是农历三月初六。古书《岁时广记》有载:“三月初六,天地交泰,万物生发,乃纳福聚财之日。”这一日,民间称为“发财日”,承载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朴素向往。作为美食与传统的虔诚信徒,我愿以舌尖为笔
清明规矩:为何“两坟两纸不能破”?避开三类坟,这样更文明 - 天天要闻

清明规矩:为何“两坟两纸不能破”?避开三类坟,这样更文明

亲爱的宝子们!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祖寄哀思。作为传承千年的重要节气,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传递文化精神的纽带。民间俗语“清明不两坟,一坟不两纸”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对家族伦理、祭祀礼仪与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传统智慧,
清明节前后,千万不能说这3句话 ,也许会很灵!不信你看! - 天天要闻

清明节前后,千万不能说这3句话 ,也许会很灵!不信你看!

老一辈人常念叨:“清明时节,鬼神近人。”因此,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大家说话都会格外注意,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毕竟,清明是扫墓祭祖、缅怀逝去亲人的时刻,说话的分寸显得尤为重要。以下这3句话,可千万不能说,说不定真会灵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