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带甘,涩里藏香,连苦涩感都没有的岩茶,品质一定不好?

2025年07月10日17:30:23 育儿 1653
苦中带甘,涩里藏香,连苦涩感都没有的岩茶,品质一定不好? - 天天要闻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见过太多茶客喝岩茶,被一句“不苦不涩不岩茶”给带偏了。

“我就爱喝这种苦到舌根发颤的肉桂,够劲儿!”

“岩茶就得涩,不涩的肯定是假的。”

听着这些话,那些卖劣质岩茶的掌柜估计偷着乐。

你越觉得“苦涩才正宗”,他们越能把工艺粗糙、场差的茶高价卖给你。

“我这岩茶,苦中带甘,涩里藏香,正岩核心区的料,300块一两,少一分都不卖。”

苦中带甘,涩里藏香,连苦涩感都没有的岩茶,品质一定不好? - 天天要闻

你还当捡着宝,跟人讨价还价半天,最后200块成交,觉得占了大便宜。

殊不知,那茶根本不是什么正岩货,就是外山随便采的料子,做青时没做好,涩味锁在里头散不去,按斤卖都嫌贵。

个人喜好本没错,有人就爱重口味,这无可厚非。

但把“苦涩”当成岩茶的标配,甚至用它来判断真假好坏,那就容易被人钻空子。

买岩茶时拎不清,把缺点当优点,花高价买劣茶,实在不值。

到底,“不苦不涩不岩茶”这说法,靠谱吗?

苦中带甘,涩里藏香,连苦涩感都没有的岩茶,品质一定不好? - 天天要闻

《2》

要弄清岩茶的苦涩问题,得从茶叶的内在成分说起。

岩茶入口时的苦味,主要来源于一种叫咖啡碱的物质;

而那种让舌尖发紧的涩感,则大多由茶多酚家族中的儿茶素等成分主导。

这些物质并非人为添加,而是茶树在生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就像所有绿色植物的叶片一样,为了应对环境、完成生长循环,难免会积累这些带有涩味或苦味的成分。

想想我们常见的晒干草药、中药,大多也带着类似的苦涩感,道理其实相通。

不过,岩茶的制作工艺,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一场与苦涩物质的“博弈”。

苦中带甘,涩里藏香,连苦涩感都没有的岩茶,品质一定不好? - 天天要闻

走水环节通过调控青叶的水分流失,让一部分苦涩物质随着水汽被带走;

炭焙工艺则利用温度的变化,让剩余的苦涩成分发生转化、消解。

但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也无法将它们完全去除。

毕竟这些物质是茶树生长的“原始属性”,就像人总有优缺点,不可能彻底剥离。

所以,岩茶中存在少量苦涩物质是正常的,但这绝不意味着“苦涩”就是岩茶的标配。

工艺精湛、山场优质的岩茶,能把苦涩感控制在极淡的程度,甚至让你几乎察觉不到。

而那些苦涩浓烈、久久不散的岩茶,往往是工艺不到位或场欠佳的结果。

这些情况下,苦涩物质没能得到有效转化,自然就成了茶汤的“主角”。

苦中带甘,涩里藏香,连苦涩感都没有的岩茶,品质一定不好? - 天天要闻

《3》

不可否认,岩茶中的苦涩味若控制得当,反而能成为勾勒风味层次的神来之笔。

尤其在武夷山正岩核心区“三坑两涧”这样的优质山场,独特的微气候与岩石土壤赋予茶树特殊的生长节奏。

阳光被云雾过滤得柔和,水分经岩缝渗透得绵密,茶树生长缓慢却扎实,积累的内含物质丰富且均衡。

这里的茶叶积累的内含物质不仅丰富,更带着山场特有的平衡感,即便是苦涩成分,也透着一股“恰到好处”的气质。

这种苦涩从不会像劣质茶那样蛮横地霸占口腔。

它更像一阵轻盈的风,涩感在舌尖轻轻掠过,转瞬就被唾液融化。

苦味则像一颗饱满的果核,咬破外层的微苦后,内里的甘甜便汹涌而出。

苦中带甘,涩里藏香,连苦涩感都没有的岩茶,品质一定不好? - 天天要闻

紧接着,两颊泛起汩汩生津,喉咙里泛起清润的余韵,整个过程如同茶汤在口腔里演绎了一段婉转的乐章,层次分明又衔接自然。

更妙的是,这种恰到好处的苦涩与山场气韵紧密相连。

当苦涩感转化为回甘时,会带动茶汤中的清凉感在口腔中流转。

那是坑涧山场特有的“岩骨”气息,混着茶香在唇齿间萦绕,让人在回甘的余韵里,真切感受到山场赋予岩茶的独特灵魂。

可见,岩茶的苦涩并非洪水猛兽,优质山场与精湛工艺能让它变得灵动讨喜。

它像乐谱里的变音符号,看似尖锐,却能引出后续更丰富的旋律,让回甘更显清甜,让香气更有层次,最终让整个品饮过程充满惊喜与回味。

苦中带甘,涩里藏香,连苦涩感都没有的岩茶,品质一定不好? - 天天要闻

《4》

但!苦涩味绝不能成为判断岩茶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成为劣质茶的遮羞布。

若是一款岩茶入口就被浓重的苦涩包裹,咽下去后别说回甘,连嘴巴都像被胶水粘住似的发紧,喉咙里还卡着一股灼人的糙感,那基本可以断定是品质不过关。

这类茶的问题,十有八九出在工艺上。

像做青时青叶内在的涩水没走透,成品茶就会有明显的涩感 ;

又或者是炭焙环节没把握好,急火把茶烤焦了,茶汤就会带着让人难以接受的焦苦味 。

更让人无奈的是,有些商家遇到顾客质疑苦涩,总把“不苦不涩不岩茶”挂在嘴边当挡箭牌。

这时不妨较真问一句:“照这么说,苦到咽不下去、涩到锁喉的,反倒成了顶级好茶?”

保管让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苦中带甘,涩里藏香,连苦涩感都没有的岩茶,品质一定不好? - 天天要闻

真正优质的岩茶,讲究的是“香清甘活”四个字,每一点都和“蛮横的苦涩”不沾边。

“香”是层次分明的,或清雅的兰香,或辛锐的桂皮香,或温润的木质香,在鼻尖萦绕不散;

“清”是茶汤澄亮如琥珀,叶底鲜活不枯败,透着山场的干净气息;

“甘”是入口先有一丝清甜,咽下去后回甘从喉咙里涌上来,两颊生津不断,哪怕过了半小时,嘴巴里还留着甜润;

“活”是茶汤在口腔里有动态感,从舌尖到喉头,滋味像潮水般层层推进,带着山场赋予的灵动劲儿。

说到底,岩茶的魅力从不在苦涩本身,而在滋味的平衡与转化。

那些拿“苦涩”当卖点的茶,不过是工艺粗糙、山场劣质的借口罢了。

真正懂岩茶的人都知道,好岩茶的苦涩只是转瞬即逝的序曲,紧随其后的回甘与香气,才是值得细品的真章。

苦中带甘,涩里藏香,连苦涩感都没有的岩茶,品质一定不好? - 天天要闻

《5》

说到底,岩茶的苦涩从来不是衡量品质的标尺,而是一把“双刃剑”。

优质山场与精湛工艺能让它化作回甘的前奏,在口腔里谱出层次丰富的乐章;

可若山场贫瘠、工艺粗糙,它就会变成霸道的“不速之客”,搅得整个品饮过程只剩煎熬。

别再被“不苦不涩不岩茶”绑架了。

喝岩茶,该追求的是“香清甘活”的平衡,是苦涩转瞬即逝后,那股从喉咙里漫上来的甘润,是茶汤里藏着的山场气韵。

真正的好茶,从不会让你硬着头皮吞咽。

下次再喝到让你皱眉的岩茶,别怀疑自己不懂行。

或许,问题本就出在茶身上。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天水幼儿园铅中毒,铅毒危害为何如此严重? - 天天要闻

天水幼儿园铅中毒,铅毒危害为何如此严重?

#头条深一度-深度阅读计划#天水幼儿园铅中毒,铅毒危害为何如此严重?最近,甘肃天水一家幼儿园发生铅中毒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名孩子出现了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经检查,血铅含量严重超标,甚至有孩子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
人过四十,莫管二事; 人到五十,莫理二人! (太对了) - 天天要闻

人过四十,莫管二事; 人到五十,莫理二人! (太对了)

人生恰似一场漫长的旅程,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景致,也蕴含着独特的处世哲学。年少时,我们怀揣着满腔热血,渴望在这世间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热衷于对万事万物发表见解,也乐于结交形形色色的朋友。然而,随着岁月的沉淀,我们逐渐领悟到:有些事,不必强行插手;有些人,不
如何挑选儿童拖鞋 - 天天要闻

如何挑选儿童拖鞋

为儿童选择拖鞋材质,确实需要特别用心! 孩子的脚部娇嫩、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还经常跑来跑去。结合安全性、舒适性、健康性和实用性,我整理了以下材质分析供你参考: 1. 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优点: 极其轻便,孩子穿起来走路轻盈不费力
天水幼儿园铅中毒的三大疑点,就差一张记者证…… - 天天要闻

天水幼儿园铅中毒的三大疑点,就差一张记者证……

天水幼儿园铅中毒的事,官方通报的调查结果是厨房用了彩绘颜料来做发糕。极度不合情理的结论和语焉不详的通报内容,给这起事件留下了诸多疑点,令人难以信服。然而通报之后,并没有任何一家官方媒体的调查报道回应了公众的这些疑问,一家都没有。媒体这般现状,实在是可耻又可怜。可惜我2015年从报社离职后,记者证也随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