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十必看!牢记“吃2样做1事忌1事”,接福迎春好运到

2025年03月23日06:50:15 育儿 5134

亲爱的宝子们!当二月檐角掠过归燕的尾羽,农历初十携着融融春意翩然而至。这个承袭千年的节气节点,恰如《礼记·月令》所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且看古人如何通过"食春鲜、行春礼、避春忌"的仪式,编织出顺应天时的生活锦缎。

吃二样:咬春纳福气色新

《诗经》有云:"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春食讲究与时令共鸣。初十清晨宜食翡翠春卷,取《齐民要术》"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之训,将荠菜、豆芽、香椿嫩芽裹入薄如蝉翼的饼皮。北宋汴京食肆曾现"春盘翠缕映红霞"的盛景,今人佐以琥珀核桃碎,更添"咬得春色满口香"的意趣。

午间必备白玉酿圆子,效仿《山家清供》"团团似明月"的古法,用糯米粉包裹芝麻桂花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临安城"浮圆子"风俗,今人可于汤中添入酒酿,暗合"春酿正风流"的诗意。食时观其圆润如玉,恰应了苏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妙喻。

二月初十必看!牢记“吃2样做1事忌1事”,接福迎春好运到 - 天天要闻

做一事:踏青祈福运势开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末,士女泛舟,临水宴乐",初十恰宜效古踏青。可携竹编食盒盛放"春盘十二品",效法白居易"春盘先劝胶牙饧"的雅趣。行至溪畔,效《兰亭集序》"流觞曲水"之乐,将写着心愿的桃木笺放入荷叶灯,任春水载着期许流向远方。

归家后当行"簪花礼",按《东京梦华录》"牡丹芍药,戴插倍增"的古俗,择新开的海棠或山茶簪于鬓角。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杭城春日,妇女竞戴闹蛾",今人可改佩绒花,既存古意又护春芳。对镜理妆时默念《楚辞》"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祈愿芳华永驻。

忌一事:慎言守静福运长

《周易》有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初十尤忌口舌之争。这日当效仿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静气,遇事可默诵《菜根谭》"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若见孩童嬉闹,莫效韩愈《送穷文》中"嗔目语难"之态,而应如苏轼"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般付之一笑。

家中宜行"封口礼":取红纸裁成葫芦形,上书《朱子家训》"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之句,贴于门窗。清代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建议"春日宜调息静坐",可焚海南沉香一炷,效法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悠然,借茶烟琴韵化去心头躁气。

【结语】

点个关注,生活百科看不完。在这"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的初春时节,愿诸位循着先人"食春味、行春事、避春忌"的智慧,绘就属于自己的岁华胜览。正如杨万里诗云"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真正的福运,往往藏在这顺应天时的淡然之中。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双春闰年扫墓禁忌是真讲究还是老黄历?2025清明祭扫全解析 - 天天要闻

双春闰年扫墓禁忌是真讲究还是老黄历?2025清明祭扫全解析

“双春闰年不上坟,上坟祸事要临门”——这句民间俗语,让不少朋友对即将到来的2025年清明节扫墓产生了顾虑。双春闰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2025年的清明节,咱们到底能不能安心去扫墓呢?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给大家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
11岁女孩突遭“黄体破裂”!妈妈透露一个细节:后果严重了 - 天天要闻

11岁女孩突遭“黄体破裂”!妈妈透露一个细节:后果严重了

小易(化名)妈妈怎么也没想通:女儿只是跳了200个绳,做了30个仰卧起坐,后果竟如此严重。11岁的小易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运动打卡。几天前,在即将完成“每日任务”时,小易突然感觉小腹一阵阵剧痛,得知情况的母亲起初并没
理解幼儿,也能更好地接纳自己 - 天天要闻

理解幼儿,也能更好地接纳自己

成年人往往只能观察到幼儿的行为,却不了解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经常容易根据成人思维推断,给幼儿的行为简单粗暴地贴上各种道德标签:哭闹是任性,不肯分享是自私,依恋妈妈是软弱……殊不知幼儿有独特的大脑发育程度,成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可能犹如惊涛骇浪。这一阶段面对的人生挑战远比成人以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