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上怀和下怀,到底有啥差别?其实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却不知道

2025年02月18日18:32:15 育儿 1417

在孕育新生命的奇妙旅程中,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准妈妈和家人的心。就拿孕妈肚子的形态来说,上怀和下怀的差异,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不少门道,可很多人对此却一知半解。今天,咱们就通过小马的故事,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团。

一、小马的二胎期待

小马,28 岁才步入婚姻殿堂,婚后便积极为迎接新生命做准备。没多久,喜讯传来,她成功怀孕,顺利诞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时光飞逝,孩子 3 岁时被送进了幼儿园。此时,小马觉得自己年龄渐长,便和家人商量着再要个二胎,心底里特别渴望能儿女双全,凑成一个 “好” 字。

这不,最近刚查出怀上二胎的她,每天都在琢磨自己的饮食习惯,心里默默念着那句 “酸儿辣女” 的老话,希望能从这里找到点生女儿的线索。

孕妈上怀和下怀,到底有啥差别?其实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却不知道 - 天天要闻

一天,小马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碰到邻居热情地打招呼。邻居瞅了瞅她的肚子,笑着说道:“小马,我看你这肚子挺靠下的,没准儿是个女孩呢,这下你就能儿女双全啦!” 小马听了这话,心里顿时乐开了花,仿佛已经看到了可爱女儿的模样。

满心欢喜的小马,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把邻居的话告诉了在医院工作的老公。可老公却一脸严肃地表示,这说法毫无科学依据。这让小马心里犯起了嘀咕,那上怀和下怀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和胎儿性别有关吗?

孕妈上怀和下怀,到底有啥差别?其实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却不知道 - 天天要闻

二、上怀与下怀:定义与成因

在不少年轻人眼中,孕妇的肚子看起来都差不多,可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一辈,总能从肚子的形态上看出些门道,比如 “肚子靠上挺挺的,可能是个男孩” 之类的说法。那到底什么是上怀和下怀呢?其实,上怀和下怀是由胎儿着床位置决定的,简单来说,就是看胎盘距离宫颈口的远近。一般而言,如果这个距离大于 7cm,就是上怀;小于 7cm,便是下怀。

到了怀孕中晚期,上怀孕妇的子宫会逐渐增大,从外观上看,肚子明显偏上,位置较高,形状又圆又鼓,就像一个饱满的皮球。而下怀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孕肚比较靠下,从侧面看尤其明显,远远望去,就好像孕妇扛着一个小肚子。通常,女性怀孕 20 周左右,肚型是上怀还是下怀就能较为明显地看出来了。

为什么会出现上怀和下怀的区别呢?这和孕妇的骨盆形状以及体型密切相关。骨盆倾斜度大,意味着骨盆宽且浅,胎儿更容易深入母亲子宫内部,就容易出现下怀;反之,倾斜度小,骨盆相对较窄,胎儿难以深入,就会表现为上怀。

孕妈上怀和下怀,到底有啥差别?其实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却不知道 - 天天要闻

此外,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的位置是随机的,这也决定了胎盘的位置不确定,它可能在子宫的左右壁、前后壁、侧壁或者底部,进而影响孕肚呈现上怀或下怀的形态。

三、上怀与下怀的不同表现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上怀和下怀是比较陌生的概念,更别说清楚它们的表现和区别了。然而,了解这些差异,对更好地照顾孕妇至关重要。

从胎儿发育方向来看,上怀的宝宝在妈妈子宫里倾向于纵向发育,仿佛站在妈妈肚子里。要是孕妇身材苗条,孕肚看起来就会更靠上。而下怀的宝宝一般在子宫里横向发育,如果孕妇身材较为丰腴,孕肚就容易显得偏下。

孕妈上怀和下怀,到底有啥差别?其实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却不知道 - 天天要闻

上怀和下怀的孕妇,在孕期面临的状况也各有不同。上怀的孕妇,由于宝宝位置靠近胃部,会对胃部造成一定挤压。在怀孕期间,常常会遭遇胃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困扰。长期如此,宝宝体重相对较轻的概率会增加,但这并非绝对。

下怀的宝宝不会挤压孕妇胃部,孕妇食欲往往不受影响,甚至胃口更好。不过,这也可能导致宝宝因摄入营养过多而体型偏大。所以,下怀的孕妇要特别注意控制饮食,合理摄入营养,不妨选择少食多餐,在保障自身健康的同时,降低宝宝体重过大的风险。另外,下怀孕妇还可能因子宫对膀胱压力增大,出现小便频繁的情况。

在面对的难题方面,上怀孕妇容易出现缺氧症状。尤其在怀孕后期,宝宝生长需要大量养分,消耗氧气增多。若孕妇吸入氧气不足,不仅自身会感到胸闷气短、出气不畅、头晕眼花,还会影响宝宝的氧气供应。

孕妈上怀和下怀,到底有啥差别?其实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却不知道 - 天天要闻

下怀孕妇则容易遭遇耻骨疼痛和下肢水肿。怀孕后期,母亲骨盆韧带松弛,骨盆缝隙增大,以便分娩。但此时不断增大的子宫会压迫耻骨,甚至导致耻骨分离,引发疼痛。同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肢静脉,使得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出现水肿。家人在孕妇怀孕期间,一定要密切留意她们身体和心理的变化,给予充分的支持与照顾。

四、上怀下怀与胎儿性别及注意事项

起怀孕,“酸儿辣女” 的说法流传已久。尽管时代在进步,大家秉持男女平等的观念,但还是有些长辈盼着男孩传宗接代,会试图从孕妇的孕型判断胎儿性别。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孕妇上怀还是下怀,和胎儿性别并没有直接关联,以此判断胎儿性别并不科学。决定胎儿性别的是性染色体,且来自父亲。母亲提供的始终是 X 染色体,父亲则提供 X 或 Y 染色体。若父亲提供 X 染色体,胎儿就是女孩;提供 Y 染色体,便是男孩,这一切由基因决定,和上怀下怀毫无关系。

孕妈上怀和下怀,到底有啥差别?其实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却不知道 - 天天要闻

针对上怀和下怀的孕妇,也有各自需要注意的事项。上怀孕妇容易出现贫血,因为胃部受压,导致食欲不振、食物摄入量少,吃饭还容易胀气。到了孕中后期,胎儿对营养需求大增,母亲就容易贫血。数据显示,约 30% 的上怀孕妇在孕中期会贫血。家人要格外留意孕妇饮食,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做饭尽量清淡,同时多征求孕妇意见。

孕妈上怀和下怀,到底有啥差别?其实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却不知道 - 天天要闻

上怀孕妇还容易便秘,子宫受压迫致使肠道蠕动减慢,加上食欲不佳、饭量小,胃动力不足情况加剧,就容易发生便秘。这时,可以多给上怀准孕妇吃些苹果、西红柿等蔬菜水果,缓解这种状况。

孕妈上怀和下怀,到底有啥差别?其实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却不知道 - 天天要闻

缺氧也是上怀孕妇常见问题,家人要多留意。一旦孕妇缺氧严重,出现大口喘气或夜间呼吸困难,必须及时就医,进行胎心监护,看是否需要吸氧。

下怀孕妇要避免宝宝过大,因其食欲较好,要注意营养摄入,多吃芹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增强胃动力,促进消化,防止因过度饮食导致胎儿过大,增加分娩难度。

孕妈上怀和下怀,到底有啥差别?其实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却不知道 - 天天要闻

下怀孕妇在孕后期容易身体水肿,肚子越大,水肿可能性越高。孕妇要注意饮食,多吃黄瓜、西瓜等利尿的水果蔬菜控制水分,同时适当运动,如散步,也可以让家人帮忙按摩,预防身体水肿。耻骨疼痛在下怀孕妇中更为常见,家人要多安抚孕妇,通过按摩揉捏等物理方式缓解疼痛,若疼痛严重,需及时就医。

孕妈上怀和下怀,到底有啥差别?其实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却不知道 - 天天要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家里那点事儿(2025—125)以后节省点儿吧,又没人养你了 - 天天要闻

家里那点事儿(2025—125)以后节省点儿吧,又没人养你了

星期四声明:本文为半分雨今日头条原创首 发,禁止抄袭搬运。感谢您点赞,评论,转发。本故事是以第 一人称来写的,纯属虚构,请不要过度解读一齐学书昨天给我发了一个信息,说是这两天都回不来,要在医院里照顾他大哥。因为他大哥不是什么大毛病,他嫂子就
母亲节特辑|今天,我当一天妈妈! - 天天要闻

母亲节特辑|今天,我当一天妈妈!

真正的换位思考是一个移情的过程,需要你发自内心地体谅别人,并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他人。——《墨菲定律》母亲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妈妈们是否在期待孩子能给您一份特别的礼物?不是精美的鲜花,也不是昂贵的首饰,而是一份发自内心的
长沙妈妈请注意!本周末艺术Buff叠满,带娃or被娃带都能嗨 - 天天要闻

长沙妈妈请注意!本周末艺术Buff叠满,带娃or被娃带都能嗨

当五月的康乃馨绽放出爱的气息,母亲节便悄然而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长沙各文艺场所准备了不少活动,以仪式感加固我们与母亲之间的联系,一起来看看,母亲节我们可以和妈妈去哪些地方吧~小时候,母亲带我们看世界长大了,我们带母亲重温经典近日,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票务中心特别策划母亲节专属票根定制,带...
《是女儿是妈妈2》解锁母女关系的治愈密码 - 天天要闻

《是女儿是妈妈2》解锁母女关系的治愈密码

湖南卫视、芒果TV推出的代际沟通节目《是女儿是妈妈2》将于5月11日上线。黄圣依和邓传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陈梦和逄敏、程潇和梁爱群四对性格迥异的母女,携手踏上一场只属于母女的率性“出走”,她们在过程....
机构大规模调仓!?年度确定性机会来了? - 天天要闻

机构大规模调仓!?年度确定性机会来了?

免责声明:本文是个人日记,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有观点, 仅代表个人立场,不具有指导作用 各位股东好:最近我们“圈友群”气氛越来越好,原因无他:我们已经连续3天新高了。我们实盘也顺利录得新高。都知道欢乐的日子都是短暂的。那么,问题来了,这次行情能持续多长时间呢?01其实,今天我们“实盘”能继续上涨,我是...
校门口的镜子:妈妈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 天天要闻

校门口的镜子:妈妈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作者 | 张可沂伽放学时分,校门口的奶茶店总上演着微型人生剧场:妆容精致的林妈妈被女儿同学误认为“姐姐”,而穿着家居裤的王阿姨则被儿子要求“以后别来接我”。这些场景折射出一个教育真相——母亲的形象管理正在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