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家长应该和孩子聊聊“性”:别让沉默成为伤害

2025年02月08日23:22:17 育儿 1674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性意识萌发的时期。然而,许多家长对“性教育”避而不谈,认为这是学校的责任,或者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但事实上,家长的沉默可能会让孩子在迷茫中误入歧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家长应该主动和孩子谈“性”,以及如何谈。

青春期,家长应该和孩子聊聊“性”:别让沉默成为伤害 - 天天要闻

1.为什么家长必须谈“性”?

  • 信息爆炸时代的隐患
    如今,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网络、社交媒体、短视频等都可能成为他们的“性启蒙老师”。但这些信息往往良莠不齐,甚至包含错误和有害的内容。如果家长不主动引导,孩子可能会被误导。
  • 性教育的缺失后果严重
    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可能导致孩子对性产生误解,甚至引发早孕、性病传播等问题。数据显示,青少年性行为低龄化趋势明显,这与性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
  • 建立健康的性观念
    性教育不仅仅是生理知识的传授,更是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观念,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理解爱与责任的关系。

青春期,家长应该和孩子聊聊“性”:别让沉默成为伤害 - 天天要闻

2.家长如何开口谈“性”?

  • 从小开始,循序渐进
    性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从孩子小时候的身体认知开始,逐步引入更深入的话题。
  • 用科学的态度面对
    家长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谈论性,避免遮遮掩掩或羞于启齿。可以用书籍、视频等工具辅助讲解,让孩子更容易理解。
  • 尊重孩子的隐私
    在谈论性话题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感受,避免让孩子感到尴尬或不适。可以通过轻松的方式引入话题,比如借助新闻事件或影视剧情。

青春期,家长应该和孩子聊聊“性”:别让沉默成为伤害 - 天天要闻

3.性教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 生理知识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生理变化以及性健康的基本知识。
  • 心理教育
    帮助孩子理解性行为背后的情感和责任,学会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
  • 安全与保护
    教导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避免性侵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避孕措施。
  • 法律与道德
    让孩子了解与性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性行为的边界和责任。

青春期,家长应该和孩子聊聊“性”:别让沉默成为伤害 - 天天要闻

4.家长的常见误区

  • “孩子还小,没必要谈”
    性教育不是等到问题出现才开始的,而是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正确认知。
  • “谈性会让孩子学坏”
    恰恰相反,科学的性教育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因无知而犯错。
  • “这是学校的责任”
    学校性教育固然重要,但家长的言传身教更能影响孩子的观念和行为。

青春期,家长应该和孩子聊聊“性”:别让沉默成为伤害 - 天天要闻

5.如何应对孩子的反应?

  • 保持开放的态度
    如果孩子表现出害羞或抗拒,家长要耐心引导,不要强迫孩子接受。
  • 倾听孩子的疑问
    孩子可能会提出一些让家长尴尬的问题,但家长要认真对待,给予科学的解答。
  • 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坦诚的沟通,家长可以与孩子建立更深的信任关系,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愿意主动求助。

青春期,家长应该和孩子聊聊“性”:别让沉默成为伤害 - 天天要闻

结语

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家长的沉默可能会让孩子在迷茫中犯错,而科学的引导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保护自己。

青春期是孩子最需要家长陪伴和引导的阶段,别让“性”成为你们之间的禁忌话题。

你怎么看待青春期性教育?你是否和孩子聊过“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验!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 天天要闻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文|莹妈01江苏有一个女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边的眼睛,结果眼睛严重过敏,压根就睁不开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点点肿但没完全瞎,还能看到一点点。妈妈哭笑不得,把视频发到网上,万万没有想到,同款的网友还真不少。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 天天要闻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人生似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临着抉择,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未来的走向。懂得何时该勇往直前、何时该急流勇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明白何时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何时应谦逊礼让以退为进,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适可而止,并非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历经世事打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闻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有相聚的欢喜,也有离别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别,大到生死的诀别,我们口中常说的“永远相伴”,在无情的时光面前,也不过短短百年。当亲人突然离世,为何有些人不会痛哭流涕?其实,没有眼泪,并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泪的人,大多是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 天天要闻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近日,吴艳妮妈妈熊艳的一段访谈,引发网友热议。访谈中妈妈表示:吴艳妮就像是榴莲,人们对她的看法两极分化,从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别人喜欢的能力。熊艳在访谈中回忆,女儿吴艳妮刚去北京体育大学上学的时候被孤立,整个竞技体校的女孩都不爱跟她玩,吃饭洗澡训练都没人陪,她就特别郁闷。哭着给自己打电话。熊艳开导她...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 天天要闻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第一篇叫《妈妈》。孩子说:“除了妈妈,你在所有人那里都占内存,只有妈妈,连老师发群里的照片都舍不得删掉。”“占内存”——这属于像素时代的词,被孩子拿来度量爱的深浅。我们精心清理缓存、追逐流畅,妈妈却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 天天要闻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文|吴钩随笔很多家长会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把孩子当提线木偶,事事包办;一个是“过早放手”,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决定。可事实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有主见、有方向、有判断力,但不是让他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独自面对人生风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 天天要闻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近日,铅中毒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属元素,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最应关注的有毒化学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铅?铅中毒距离我们有多远?如何防范潜在的铅暴露风险?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吴秀静。“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较高铅含量,长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