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有毒”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警惕!

2024年12月30日12:41:37 育儿 4375

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曾提出过一个概念——“有毒的父母”。

即是说:来自父母的某些负面行为模式,会让孩子长久地生活在痛苦煎熬之中。

有的家庭,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

有的则留下了恐惧、责任和负罪感。

后者,就是对孩子过度控制、情感勒索、情感敲诈的“毒父母”。

然而,令人细思极恐的是:

许多父母可能压根意识不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其实是“有毒”的。

所以,如果你的家庭有以下三种特征,那一定要注意了!

这3种“有毒”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警惕! - 天天要闻

1、经常贬低孩子

这3种“有毒”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警惕! - 天天要闻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去参加家长会,其中有个环节是让父母和孩子分别在纸上写下对方最让自己难过的言行。

纸条收上来后,父母的答案五花八门:不听话、写作业拖延、犟嘴等等。

然而,孩子的纸条上却都写着父母对自己的差评:

“狗东西,你早晚会进监狱。”

“我他妈倒了八辈子血霉,才会养出你这么个东西。”

“废物,简直就是猪脑子!”

……

老师一字一句念了出来,班里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沉默。

这3种“有毒”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警惕! - 天天要闻

许多父母想用打击孩子的方式,让孩子知耻而后勇,变得更加听话、懂事、上进。

但事实上,那些父母脱口而出的差评,都成了对孩子最深的诅咒。

让一个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焦虑,最终,一步步走向焦虑抑郁的泥潭。

作家周国平曾写过一句话:“家里的花自杀了,遗书写道:一生不愁吃穿,唯独缺少阳光和爱。”

语言暴力就像一把利刃,只会刺伤孩子的心,留下一个个鲜血淋漓的黑洞。

要知道,父母子女一场本是世上最美的缘分。

好好说话,多一点赞扬,多一点欣赏,孩子才能看到希望与力量。

这3种“有毒”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警惕! - 天天要闻

2、经常对孩子卖惨,让他们心怀愧疚

这3种“有毒”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警惕! - 天天要闻

在家庭教育里,有两样东西是孩子最不能承受之重。

即“付出感”和“牺牲感”。

贵阳就有一个13岁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抑郁。

即便如此,妈妈还是在孩子一旁念叨:

“你有啥好抑郁的?挣点钱全给你花了,你愁死我算了。”

这3种“有毒”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警惕! - 天天要闻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的口头禅都是:

我每天这么辛苦,你能不能懂事点?

考这么点分,你对得起谁?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

父母一味强调自己的“无私”付出,难免会让孩子心里常觉亏欠。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的“能量层级论”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层级,就类似于手机电量。

能量层级高的孩子,像小太阳,干什么都精力充沛;

能量层级低的孩子,电量不足,做什么都无精打采。

而在负能量等级中,最可怕的就是“羞愧”和“内疚”。

这3种“有毒”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警惕! - 天天要闻

喜欢卖惨的父母,就像是田间的水蛭,会一点点吸食掉孩子的内心能量。

作家冯唐说过:“一个人的能量,比情商、智商更重要。”

能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孩子当下的情绪和状态,也影响着其未来一生的走向。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让孩子活在愧疚里。

父母之于子女,就像土壤之于植物的根茎。

只有土壤肥沃了,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根茎注入营养,让孩子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这3种“有毒”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警惕! - 天天要闻

3、控制欲强的家庭

这3种“有毒”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警惕! - 天天要闻

很多家庭里,父母最喜欢对孩子说的话就是:

“等你长大了,就明白爸妈的苦心了。”

“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难道爸爸妈妈还能害你不成?”

然而,就像心理学家李雪说的:“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哪里体会到痛苦。”

还记得那个在宿舍自杀的女研究生杨元元吗?

因母亲超强的控制欲,杨元元高考后没能去自己喜欢的城市念大学。

不仅如此,大学期间,母亲还直接搬入了她的宿舍,整日跟她形影不离,到了晚上,两人就挤在一张不足一米五的单人床上。

甚至当杨元元考上研究生后,母亲依旧没有放松对女儿的干涉。

为此,杨元元在日记中崩溃地写下:“都说知识能改变命运,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的知识,至今仍没能有所改变?”

随后,她就在卫生间自缢了。

没有孩子愿意被脐带拴一辈子。

这3种“有毒”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警惕! - 天天要闻

那些被控制的无奈,被压抑的痛苦,被剥夺的自由意志,迟早有一天会彻底爆发,最终演变成一场非死即伤的战争。

别忘了,养育本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

而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不过是用示范代替操控,用鼓励代替惩罚,如此,孩子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自由人生。

这3种“有毒”的家庭,容易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警惕! - 天天要闻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与榜样的力量。”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小看自己平日里的一言一行。

那些脱口而出的打压、习惯性的控制、缺席已久的陪伴……最开始,你或许只会觉得孩子变得比往常沉默了一些。

但日复一日,积累成灾。

当孩子对父母越来越失望,对自我的价值越来越怀疑时,生命的活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最终,孩子将在不被看见,不被接纳中,被抑郁的负能量彻底打败。

所以,为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孩子与抑郁之间的一堵墙,隔开绝望,撵走恐惧,守护着孩子飞向更远的天空。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爱书妈妈的暑假自救:孩子上小学后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 天天要闻

爱书妈妈的暑假自救:孩子上小学后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你的孩子有时间读书吗?这是一篇爱书妈妈在暑假期间带三个孩子有计划阅读的自述文章。当孩子踏入小学门槛,阅读的疆土便被应试的潮水一寸寸淹没。爱书的三娃妈妈谦玉决心在暑假将孩子们的时间与空间慷慨地归还给阅读——“这并非是逃避现实的乌托邦,而是对教育本质的一场艰难救赎。”我家有三名小学生,他们爱运动、爱阅读...
凌晨三点,我坐在儿子房门口哭! - 天天要闻

凌晨三点,我坐在儿子房门口哭!

我真的快撑不住了。凌晨三点,我坐在儿子房间门口的地板上,听着里面传来的"五杀"、"推塔"的游戏音效,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这已经是这个月第15次失眠了,就因为我那上初二的儿子小宇,天天抱着手机不放,说也不听,管也管不了。
人啊,好好生活,别想太多! - 天天要闻

人啊,好好生活,别想太多!

“我已十八岁,没考上大学,是应该继续,还是打工去,该怎么办?来到了深圳,转悠了些日子,没找到工作,钱花得差不多,十字路口,人往往返返……”
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处置,打捞公信力刻不容缓丨时评 - 天天要闻

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处置,打捞公信力刻不容缓丨时评

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1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市场监管局和公安分局接群众反映,查获一起某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案件。当地相关部门的通报显示,事发后,相关专家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快速开展流调溯源、医疗保障及调查处置等工作,并对涉事幼儿园负责人立案侦查。然而,事件的“后续”却出现了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