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种声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妈妈说了算

2024年01月23日21:25:27 育儿 1729

有句古训:娶妻当娶贤,家有贤妻旺三代。女性角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作为妈妈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作为妻子会影响丈夫的事业与运数;作为祖母也会影响孙辈的成长。

曾经,我也为教育孩子时被家人拆台和唱反调而感到无奈甚至抓狂!比如当我一本正经地教育孩子:吃饭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玩具等。孩子爸爸却认为,“孩子好动爱玩是天性,没必要管那么严。”

再比如,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我坚持给予惩罚,好让他长长记性。可家里老人却觉得,“孩子还小,不必较真,等长大自然就懂事了。”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种声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妈妈说了算 - 天天要闻

日常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但凡教育时遇到家人意见分歧的时候,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的教育效果,还可能引发家庭矛盾,对孩子也造成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奉行“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模式,但实际上,家里存在两种标准或两套法则,孩子会不知道该听谁的,这样的教育,多以失败告终!

孩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他们很容易陷入混乱,或建立起一种错误的观念:哪种做法让我觉得舒服,就认哪种是对的!

妈妈的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

记得一期《少年说》里有一组家庭亲子的对话令我印象深刻:

一名少年向妈妈喊道:“你能不能别再逼我做家务?!”

他表示,自己经常要洗碗、拖地、做饭等,这些家务占用了太多时间,而且自己只是个孩子,不应该要做那么多的家务。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种声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妈妈说了算 - 天天要闻

然而母亲的一番话,让众人惊艳,“家务是学习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你现在做家务,是为了学会担当和责任,将来你也需要对你的家人承担责任。

原来这才是坚持让孩子做家务的初衷。这就是妈妈坚持让你做家务的初衷和目的。”俗话说,慈母有爱,子女成才。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也指出: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控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事实上,每位妈妈的气质不同,有的是温柔型、沉稳型、智慧型,也有暴躁型、强势型……不同性格的妈妈,教育出来的孩子性格上也自带“妈妈属性”,甚至留有很深的烙印!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孩子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妈妈的影响。所以说妈妈性格,决定孩子未来人生的走向,这一点也不为过。

所以各位妈妈,我们千万不能让自己的“性格短板”,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阻碍!在孩子面前懂得克制自己的性格,做一个温柔和理性的妈妈,是孩子此生最好的礼物!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种声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妈妈说了算 - 天天要闻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妈妈说了算”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管孩子,只需要有一种声音。

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好几名大人共同养育一个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甚至经常为此爆发家庭战争。

由于大家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对权威的敬畏感,甚至此前辛苦建立起来的规则都会被摒弃掉。那么,在家里到底该听谁的呢?

有教育学家曾跟踪调查过一批分别由爸爸和妈妈带大的孩子,结果显示:

养育男孩,爸爸影响孩子的格局,授予他们勇敢、责任等品质;妈妈则教会孩子爱与被爱,并养成一些良好的品性和习惯等。

养育女孩,爸爸予以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是女孩婚姻观的模板;妈妈则培养孩子的三观、性格和情商等,决定女孩人生的高度。

可见,父母在教育上“分工”应不同,爸爸主要作用:陪伴和榜样的力量;而妈妈主要作用是:建立规则、教会孩子为人处世和做事的方式。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种声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妈妈说了算 - 天天要闻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推断一个结论:在孩子管教这件事上,应该由妈妈说了算!确切来说,应当是妈妈作为教育的决策者,爸爸是教育的执行者。

养育和教导孩子,从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

不久前刷到过一个视频合辑,记述的是一些亲子教育画面,让很多妈妈都感同身受:

一名男孩嫌弃自己妈妈做美甲,一路怼到家,说她“嘚瑟”、 “咋干活”、“画蛇添足”、“长那么磕碜”、“多大岁数了心里没点数”……

孩子嫌弃妈妈不挣钱,哭着怒怼道,“找了个能挣钱的老公,要不你都没法活!一个月两千,还想管我”……

女子硕士毕业在家当全职妈妈,被儿子随口一句“你不就是在家做家务吗”抹杀了所有的付出……

妈妈当家庭主妇被儿子吐槽很懒不做事,辛苦做的饭菜,不承认是妈妈做的,说是买来的……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种声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妈妈说了算 - 天天要闻

多闹心的孩子,真相了!扎心了!不过,视频里也有不少让人颇感舒适的画面:

孩子嫌弃妈妈不漂亮,被爸爸硬核教育:你妈就该是你心中最美的女人!孩子玩游戏嫌弃妈妈烦,被爸爸没收游戏并罚站半小时。妈妈被女儿气哭,爸爸下班后温柔教育女儿,要求向妈妈道歉,并安抚妻子……

在养育孩子的这件事上,往往是妈妈担当的责任更重一些。作为家庭教育的“决策者”,有时候有观点和做法未必完全正确,但妈妈不应该是被孤立的,以至于连孩子都嫌弃!

孩子没有自主判断能力的时候,他的习惯、品性和三观等,需要父母帮助其塑造。如果父母的立场和教育理念不同,或者有一方完全放手不管,那么孩子的人格发展,大概率是不完整的。

所以养育和教导孩子,从来都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共同分担,并不断地尝试与磨合,寻求最好的教育之法!

李玫瑾教授:管孩子只需一种声音,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妈妈说了算 - 天天要闻

写在最后

养育孩子是全家的责任,但其中应当以妈妈的意见为先,爸爸则需要理解和支持。无论爸爸还是妈妈,我们均需要维护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正面评价,如此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爱与尊重。

要我说,听妈妈的话,是最好的教育,你认同吗?

关注@莞家妈妈,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日更原创,一起科学育儿,智慧养娃!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杨绛:喜欢把家里打扫得很干净的人,表面整洁,实则暴露了人生真相…… - 天天要闻

杨绛:喜欢把家里打扫得很干净的人,表面整洁,实则暴露了人生真相……

人生跌入低谷时,杨绛被安排清扫公厕。面对常人避之不及的污垢与异味,她没有怨怼敷衍,而是亲手缝制拖把,带着肥皂与洗衣粉,蹲身擦拭每一块瓷砖,细致到为空间通风除味。不多时,曾经污秽的角落竟变得窗明几净。更令人动容的是,她在此处掏出书本静静品读,说“厕所就是我的书房
当一群父亲看见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业”开始了 - 天天要闻

当一群父亲看见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业”开始了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一个专为感恩父亲而设立的节日。在人生的第五个父亲节到来之际,我已是远近闻名的“好爸爸”。三个月前,我作为发起人之一的“爸爸陪亲子公益行动”正式启航,每周末邀请社区内3—6岁儿童在家长陪同下,一起来听故事、
7点出发|女子自曝“孕期摆烂不上班,老公是副处”,官方通报来了! - 天天要闻

7点出发|女子自曝“孕期摆烂不上班,老公是副处”,官方通报来了!

·7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其中提到,我国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此前报道>>多个“第一”!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从7个方面提出政策举措,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杨少华生命最后阶段:吃肉喝酒,抽华子,四小时前还在给儿子带货 - 天天要闻

杨少华生命最后阶段:吃肉喝酒,抽华子,四小时前还在给儿子带货

太突然了!蔡澜老先生才走不到两周,杨少华老先生也离开了人世。这位相声界的老前辈虽然早已离开舞台,却并没有消失在公众视野。他生命中的最后阶段,一直是在子孙和粉丝的陪伴下度过的。甚至在他去世消息传来的四个小时前,他还在视频中给儿子带货。戎马半生杨少华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老艺术家”的。他刚入行那会儿,甚至是...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 天天要闻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文|莹妈01江苏有一个女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边的眼睛,结果眼睛严重过敏,压根就睁不开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点点肿但没完全瞎,还能看到一点点。妈妈哭笑不得,把视频发到网上,万万没有想到,同款的网友还真不少。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 天天要闻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人生似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临着抉择,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未来的走向。懂得何时该勇往直前、何时该急流勇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明白何时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何时应谦逊礼让以退为进,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适可而止,并非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历经世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