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周末,闺蜜W来呼叫,叫我们去帮她搬货。
那是一家茶会所,装修高档,地段中心。
我们到的时候,她正在和会所老板清点账单,门口的角落堆满了一盒盒的茶。
原来,W在这家会所充值了很大一笔钱,没想到这家店开业不久就关门了,她只好把充值的金额折算成茶,并且,搬回家去。
村姑陈和李麻花,就是她找来的搬运工。
这家店的旁边,还有好几家茶叶店——茶叶店通常喜欢扎堆开。
随意看过去,店里门可罗雀,几乎没几个客人。跟装修的豪华高档相比,店里的氛围,只能用凄凉来形容。
这条街店租不便宜,这样子开下去,估计不久,也要关门了。
最可怕的是,W在两公里外的另外一家店,也充了几万块钱。
然而,前两天客服给她打电话,说年底马上租金到期,可能也不续了,叫她去领茶呢。
你不会又叫我们当搬运工吧?
腹诽着,我决定最近不接她的电话,以避难。


《2》
以前,每每经过这条街,就很好奇,这些装修、运营成本高的会所,究竟靠什么赚钱?
大约在十多年前,有人揭晓过答案,称:“有些品牌需要高规格的会所做门面,尤其要选址在某些政务、商界场所附近,好比面子工程,亏钱也要养着。”
那时候,闽南派系的茶企挺有实力,品牌连锁店遍地开花。
按照他们的说法,要养着几家店倒也不是难事,重点是要把形象立好,名气打响,特别是要打入某些圈、某些层。
对某些茶企来说,他们的品牌大名没有上达到这些圈层里,让某些重要人物略有耳闻,便是大大的失策。
然而,悠悠经年过去,世事早已经迥异。
在讲品质胜过讲故事的当下,这些善做面子工程的茶企,轰塌的速度比谁都快。
曾经,某对夫妇本在福州经营着一家茶会所,据传某要员背后为其撑腰,故他们的卖茶小日子也过得顺风顺水。
后来要员升迁调去别处,这对夫妇毫不犹豫,连夜把会所迁过去,开在那个政要人物的办公区域附近,继续过着丰衣足食的卖茶日子。
故事的最后,当然不会是童话故事里的完美结局。
随着政要人物的轰然倒下,这对夫妻亲手把店和自己也埋进了废墟。
看着这些茶会所一间接一间地倒掉,有些活了十来年的老茶会所也挨不过这经济寒冬,只能感慨,“今时不同往日”。
当下的经济环境,投机取巧式做生意已经完全行不通了。
竞争里,拼的都是真材实料、脚踏实地。

《3》
前几天,遇到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
他三年前加盟了一家品牌岩茶店,足不出店,难以一睹他的尊容。
谁知道他一副轻松的样子,称,现在是无店一身轻。
原来,他也把加盟的岩茶店关了。
相比其他加盟店,他加盟的这个品牌没那么多要求,且因为地段特殊,总部有意把他的店作为门面和形象,支持他花重金装修不说,还为他分担每个月的租金。
然而,哪怕这样由总部输血吊着一口气,连续亏钱的重负仍让他压力重重,多次建议总部把这家店关了。
上个月关店的那个晚上,他终于能酣然入睡了。
再不甘心,也要先止损。
去年有个岩茶品牌高调拿下好些店面,势要成包围趋势,形成商圈。
结果,一家店都没开起来,白付了大半年的租金和违约金,退租了。
据说,之前已经开了好几年的多家直营店都面临生存困难,这一年多来都在严重消耗着他们在岩茶风靡时候积累的资金。
早些年积累的财富再多,也经不起这样亏下去。
形势不对,及时止损为上。
在下大雨的时候,投入越大,看着越是高档贵气的茶会所,倒掉的速度越快。
有些店虽然还在开着,但其实只是在苦苦支撑而已。
明眼人一看便能算出账来,茶会所注重包间消费,当然也要有匹配的包间服务,这就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泡茶人员,人工支出占每个月成本开支的重大比例。
一个开会所的朋友告诉我,“不知为何,现在招来的小妹都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导致她们开拓业务也显得没干劲,拿着基本工资就能心满意足。我养着这么些人,却不创造业绩,如何生存?”
00后的心思又怎是我们能猜透的?
两位“老人家”,相顾无言。

《4》
W说,茶圈里很快要迎来新一波的关店潮。
这是常混茶圈的人才能感受到的风潮,比如“春江水暖鸭先知”。
W夜观星相,说,关闭的要以有一定规模的、包厢消费性质的、会所类高端茶叶经营场所为主。
有些是刚开起来没几个月的新店,他们看着茶叶好赚钱,都狠命砸钱冲进来,最后感觉上当受骗,遂,快速离场。
有些是开了好些年积累了不少客户的店,随着股东退出或是实力客户隐退,经营每况愈下。
投机不足,取巧不当,又随着经济衰减,这些茶会所犹如海上运行的大船,被凿了个洞,缓缓沉没。
开店的人都在感慨钱难赚,那些愿意买高价茶的大客户都面临着资金困难的局面,自身难保,当年一荣俱荣,现在一损俱损。
早些年,故步自封、不愿意扩张疆土的人受人嘲笑,如今回头看,这些人虽没有变得大富大贵,至少能应对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幻。
活得长久的人,是有实力且脚踏实地,靠自身专业水准拼下每一单生意的人。
能被轻易洗掉的,肯定不是粗华。
既是糟粕,何惜之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