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成“大器”的孩子,爱把3句话当口头禅,家长可别着急纠正

2023年10月19日18:36:03 育儿 1032

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一看你家孩子的言行举止,就知道长大后有出息,能成“大器”。

可能,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当听到旁人夸自家孩子时,心中虽有窃喜,但理智上还是认为这是一句“客套话”,不会那么当真。

不过话说回来,孩子小时候的一言一行,其实反映了他的内在状态,就像民间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说的那样,透过孩子儿时的性格秉性、言行表达,就能够看出他一生的状况。

但我想,虽然这句民间谚语广为流传,但可能很多家长都跟我一样半信半疑,难道说,真的能从孩子儿时的状况,看出他的未来人生吗?

长大后成“大器”的孩子,爱把3句话当口头禅,家长可别着急纠正 - 天天要闻

01.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的未来,能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人生,能有出息、成大器,所以在孩子小时候,就会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培养他们的各种潜能。

那么问题来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到底准不准确呢?

首先,从孩子的成长发育来看,3岁是孩子各种潜能的萌芽期,也是培养独立自理能力的关键期,更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

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大量实验研究,结果发现:

如果把一个孩子在17岁时测到的智商设定为100%,那么其中50%都发生在3岁以前。

由此可见,在3岁左右的时间段内,对于孩子大脑潜能的开发和促进,是非常重要的。

长大后成“大器”的孩子,爱把3句话当口头禅,家长可别着急纠正 - 天天要闻

此外,从心理学研究来看,3—7岁是孩子性格塑造的关键期,被称之为“潮湿的水泥期”,指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非常之强,就像还未凝固的水泥一般。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会在这一时期形成。

不仅如此,英国伦敦卡斯比教授还有一项非常有趣的实验研究,他为了验证3岁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大影响和作用,就对当地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一项长期的跟踪研究。

在追踪研究期间,他将1000名孩子分为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这5种类型。

后来,当这些孩子长到26岁的时候,卡斯比教授跟他们再次进行了面谈,也对孩子的周围人群进行了调查走访。

结果发现:这1000名孩子在3岁左右的言行,准确的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行为和思考方式。

卡斯比对此也得出结论:

一个人在3岁左右所经历和接触的事情和环境,会像海绵一样全面吸收,这就意味着3岁的年纪,是孩子性格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孩子看见什么样的人,接触怎样的环境,就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并且会伴随一生。

因此,从这一系列的研究试验来看,我们民间关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并非是毫无依据,其背后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

长大后成“大器”的孩子,爱把3句话当口头禅,家长可别着急纠正 - 天天要闻

02.问题来了,怎样的孩子长大后能成“大器”呢?

既然“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语并非是空穴来风,可能很多家长都会比较关心,怎样的孩子,在未来会成大器,有出息呢?

其实,正如刚才给大家所说的那样,孩子的语言,往往反映的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在状态,而一般爱把3句话当作口头禅的孩子,往往在很多事情上,更具有优势,也预示着他们成大器、有出息的概率更高。

那么到底是哪三句话呢?接下来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长大后成“大器”的孩子,爱把3句话当口头禅,家长可别着急纠正 - 天天要闻

第一句话:“我想自己做”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很多家长都听到过这句话,但现实问题是,当孩子有这样的要求的时候,你会不会满足呢?

不得不说,太多家长都习惯于事无巨细的帮助孩子大包大揽,替孩子做决定,成为孩子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帮手”。

小到吃饭穿衣,大到上什么兴趣班,该怎么安排学习等等,很多孩子都要被迫接受家长的安排。

但在这种养育方式之下,孩子就会慢慢丧失主动去探索和体验生活、世界的机会,也就无法更快的获得独立自理能力,以及获取、积攒更多的生活经验,到最后就会变得人云亦云,从而慢慢“泯然众人”。

所以说,如果家里有一个事事喜欢都跟父母说“想要自己做”的孩子,那么就一定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去挑战,因为这类孩子往往具备着自主思考和决断问题的能力,在很多事情更习惯于去挑战自己,长大后也会更有出息。

长大后成“大器”的孩子,爱把3句话当口头禅,家长可别着急纠正 - 天天要闻

第二句话:“我长大了,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有人说,小时候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往往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成就。

对此,深以为然。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可能很多家长现在都在“榜样教育”上存在或多或少的缺失和忽视,但不得不说的是,一个从小建立信念感,有远大目标,以及有榜样在鞭策他成长的孩子,往往在长大后,会更有成就。

这是因为,孩子在儿时就被一种“榜样的力量”所震撼,这种力量会在孩子的心底扎根发芽,最终就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长成参天大树。

长大后成“大器”的孩子,爱把3句话当口头禅,家长可别着急纠正 - 天天要闻

第三句话:“现在我在忙,请不要打扰我”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付出不断的辛劳和努力,而那些最终能到达顶端的人,一定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孤独和专注。

而如果自家孩子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那就说明孩子本身是一个极度自律和做事专注的人,而这种能力,会让这类孩子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能抵御外界的影响和干扰。

他们不管是对学习还是生活,都有着明确的规划和方向感,不但能让父母省心很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一件事情上专注度越高,则获得成就的概率也就越高。

长大后成“大器”的孩子,爱把3句话当口头禅,家长可别着急纠正 - 天天要闻

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家长都会陷入到一些“误区”当中。

比如说,要让孩子把重心放在学习成绩上,家里、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为孩子的学习让步。

但实话实说,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光有好成绩,很难在社会中更好的立足。

再比如说,很多家长会着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认为这是以后生活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

但是,比起八面玲珑的人情世故,有些孩子更能在孤独和专注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所以说,在养育孩子的事情上,可能真的没有绝对化的正确,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辅助他们,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分别32年和26年后,他们终于在母亲节前喊出那声“妈妈”! - 天天要闻

分别32年和26年后,他们终于在母亲节前喊出那声“妈妈”!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王祥龙 摄影报道张新(左二)与刘玲玲(右一)与母亲相认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会议室内,一场跨越数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张新(化名)和内蒙古人刘玲玲,两个素不相识却命运相似的人,在这一天,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32年、26年——漫长的等待,在这一刻化作泪水与拥抱...
“妈妈,我错了”孩子犯错后,高情商的你,一定会做这3件事 - 天天要闻

“妈妈,我错了”孩子犯错后,高情商的你,一定会做这3件事

一位宝妈,分享了这样一件事:儿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突然,她听到一阵哭。跑过去一看,发现是儿子推了别人,那个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发火,儿子已经先开口说:“妈妈,他一直弄不好,我一着急,就推了他。对不起,我不该这样做的。”那一瞬
家风是家庭稳固的防火墙,家庭有三个坑千万别踩。 - 天天要闻

家风是家庭稳固的防火墙,家庭有三个坑千万别踩。

曾经有位网友问财经作家吴晓波,现在钱越来越难赚,普通人该投资什么行业最稳赚不赔。吴晓波想了想然后回答道,我投资家庭的未来才是最划算的。其实仔细思考我觉得他说得对,家庭经营好了,就是最大的资产,能扛住很多风险。
女子逃离赌博“丈夫”与4岁女儿分离27年,团聚当天女儿泪目:从小最怕让人知道没妈妈丨红星寻人 - 天天要闻

女子逃离赌博“丈夫”与4岁女儿分离27年,团聚当天女儿泪目:从小最怕让人知道没妈妈丨红星寻人

内蒙古女子玲玲的童年记忆中,父亲总是和赌博联系在一起,母亲则停留在“离家出走”4个字上。今年31岁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而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妈妈。四川眉山51岁的王群(化名),27年来,也一直想念着被拦下的女儿。32年前,年仅19岁的她到内蒙古打工时与当地一男子“结婚”(未办理结婚证),次年生下了女儿玲玲。...
妈妈别当“免费保姆”!狠心拒绝才是对孩子和自己负责 - 天天要闻

妈妈别当“免费保姆”!狠心拒绝才是对孩子和自己负责

很多妈妈在养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自己活成了24小时待命的“保姆”。每天围着孩子的衣食住行打转,从早忙到晚,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爱好,甚至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一再妥协。可结果往往让人寒心,孩子不仅不懂得感恩,还把妈妈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解码商河|苔花向阳开,商河“花香妈妈”用爱浇灌的成长故事 - 天天要闻

解码商河|苔花向阳开,商河“花香妈妈”用爱浇灌的成长故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贝艺在商河,“花香妈妈”承载着源源不断的希望与力量,守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成长。苔花虽小,也学牡丹盛开。这些关于爱与陪伴的故事,正悄然绽放出春天最美的模样。以爱之名的旅程阳光透过窗户,在木质地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5月10日新闻早知道丨昨夜今晨·热点不容错过 - 天天要闻

5月10日新闻早知道丨昨夜今晨·热点不容错过

▶ 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应邀出席庆典。详情>>▶ 雄姿英发!中国仪仗队步入莫斯科红场应俄罗斯国防部邀请,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1...
“一百封信”之被夸 - 天天要闻

“一百封信”之被夸

在当年高考前的最后几封信里,我竟然被孩子再次“引以为傲”——孩子说,“今天老班(班主任)夸你了,就在办公室跟其他老师说,人家爸爸真是教育有一套,看看人家父女关系……”哈哈,我竟然一点也没觉得,我只是在做我喜欢做的事,世间又有哪个父亲不希望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