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这一味》,感受传统之味!

2023年10月03日20:39:40 育儿 4682

每年中秋节,熊英利都会抽出时间,亲手制作一些传统月饼。作为一个深度沉浸在传统文化中的汉服爱好者,她对传统之美的向往和热爱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表达。

点击观看视频

中秋《这一味》,感受传统之味! - 天天要闻

熊英利是一个85后汉服爱好者,爱上汉服已经有10年之久。最初的时候,上海街头穿汉服的人还不多。她每天穿着汉服上下班,总是会吸引很多注视的目光。穿汉服对她来说,不仅是一种热爱,更是一种坚持。

中秋《这一味》,感受传统之味! - 天天要闻中秋《这一味》,感受传统之味! - 天天要闻

喜欢一样东西总是由浅入深的。因为喜欢汉服,她经常到博物馆参观研究古代服饰的纹样图案。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熊英利开始研习茶道、古琴、学习了中式点心课程,中式发簪制作以及传统瓷器修复等技艺。她每天用自制的发簪来搭配不同的汉服,她还在自己的小工作室里,通过金缮和锔瓷的技艺修复瓷器,把兴趣作为职业,以手艺支撑生活。这些年,不仅外界对穿汉服接受度越来越高,熊英利的父亲,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反对女儿的兴趣,反而会和她一起讨论汉服的审美。

中秋《这一味》,感受传统之味! - 天天要闻中秋《这一味》,感受传统之味! - 天天要闻

今年中秋节,熊英利给父亲制作了他最喜欢的黑芝麻馅月饼。她亲自选择优质的原料,精心制作,体验着每个工序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感。每一块月饼都代表着她的心意和对传统之味的祝福。

在熊英利看来,汉服、月饼等传统元素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符号,它们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和哲学。这些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的一部分,构建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让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

中秋《这一味》,感受传统之味! - 天天要闻中秋《这一味》,感受传统之味! - 天天要闻

今夕流光,花好月圆。这位热爱汉服的上海姑娘,用手作的月饼,寄托对传统之味的祝福和愿景。让我们一起在合家团圆的时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赏味中秋,祈愿美满!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母亲最大的贡献,是自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一个母亲最大的贡献,是自己的松弛感

莫言曾在采访中说过,母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童年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却总能在缝补衣服时哼着小曲儿,在田埂上种菜时讲着故事。这种骨子里的松弛感,让他贫瘠的童年长出了一片绿洲。
我竟然这么自私 - 天天要闻

我竟然这么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里,忘记说什么话题了,我说我还有几年就退休了,爸爸说,这么快啊!在爸爸眼里,我还是那个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样。后来爸爸说,退休了,可以来给我做饭。我这时候才心里惊了一下样,这个想法我怎么从来没有。
分别32年和26年后,他们终于在母亲节前喊出那声“妈妈”! - 天天要闻

分别32年和26年后,他们终于在母亲节前喊出那声“妈妈”!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王祥龙 摄影报道张新(左二)与刘玲玲(右一)与母亲相认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会议室内,一场跨越数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张新(化名)和内蒙古人刘玲玲,两个素不相识却命运相似的人,在这一天,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32年、26年——漫长的等待,在这一刻化作泪水与拥抱...
“妈妈,我错了”孩子犯错后,高情商的你,一定会做这3件事 - 天天要闻

“妈妈,我错了”孩子犯错后,高情商的你,一定会做这3件事

一位宝妈,分享了这样一件事:儿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突然,她听到一阵哭。跑过去一看,发现是儿子推了别人,那个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发火,儿子已经先开口说:“妈妈,他一直弄不好,我一着急,就推了他。对不起,我不该这样做的。”那一瞬
家风是家庭稳固的防火墙,家庭有三个坑千万别踩。 - 天天要闻

家风是家庭稳固的防火墙,家庭有三个坑千万别踩。

曾经有位网友问财经作家吴晓波,现在钱越来越难赚,普通人该投资什么行业最稳赚不赔。吴晓波想了想然后回答道,我投资家庭的未来才是最划算的。其实仔细思考我觉得他说得对,家庭经营好了,就是最大的资产,能扛住很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