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2023年09月12日20:49:05 育儿 1983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豆芽妈妈。

看到一位宝妈深夜在网上哭诉:孩子不知道学习、难管教,自己快要崩溃了,怎么办?

她甚至摆出了很多理由来论证自己“鸡娃”的观点:

如果我不强迫我的孩子努力学习,他就不会被一所重点中学录取,就不会上好的大学,就不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就不会有一所好房子,娶到一个好妻子,过幸福的人生。

这位宝妈说自己辛苦工作了一天,晚上还要辅导孩子学习。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往往半夜十二点了,看到孩子还在慢悠悠、不慌不忙的抠笔、翻书、写作业,时不时还发呆、走神,她就气得火不打一处来。

孩子才上二年级,她就想要放弃了,自称内心很崩溃。

有无数个夜晚,扪心自问:孩子到底是不是读书“那块料”?

太卷了,太多家长对孩子学习太上心

同事小哥说,儿子上公办幼儿园的大班,老师和家长平时也没有刻意教过孩子认字、写字。

就因为新学期开学,老师就在钉钉群里,随手发了一句:孩子这么大了,该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媳妇像接到了圣旨,赶忙晚上让孩子端端正正的坐在书桌前写字。

孩子不会写,不想写,想跑着玩,被媳妇呵斥了一顿。

不得不说,对于学习这件事,现在的小学生家长,已经不能用焦虑来形容了,不得不说太卷了。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大宝马上要面临小升初,身边有很多“鸡娃”的家长,早早都坐不住了,各种消息打听不断。

据说,班级里能够被择优录取走的孩子,其知识掌握度已经达到了初高中的水平。

很多家长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年年不惜花费银子让孩子“加餐”、“开小灶”,上辅导班,有的甚至同一科目要上两三个辅导班。

孩子哪有什么快乐、童年可言?

学习其实有时候是要看天赋的

在这个世界上,干任何事情都需要天赋。

天赋是什么?可以分成两块,一个是与生俱来的才智、能力;一个是后天经过大量刻意练习而具备的才能。

有的孩子天生不擅长学习,父母和孩子没少费功夫,但是成绩提升效果非常缓慢。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也有很多父母长辈都是学霸、教授,但是生出个“学渣”的孩子。

这个现象可以用“均值回归定理”来解释,即智商存在带宽,有智商上限,也有智商下限,但是最终都会回归均值。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祖坟隔段时间才冒青烟”的道理。

而反观那些会学习的孩子,其实在学习上很有天赋,要么学习起来很轻松,要么就是努力和付出能够成为正比。

很多网友吐槽:同是一个锅里吃饭长大的,姐姐清华,她是普通本科。

从小到大,邻居见了都会让她多向姐姐学习。

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身上有3个特征很明显

其实,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从小都可以看出,尤其他们身上有3个特征很明显。

① 专注力超强

樊登讲自己的孩子登登,学习起来很轻松,每天作业很快就完成了,没有将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时间上,但是成绩很好。

问其原因,他说:我上课眼睛睁的大大的,老师每句话都认真听,放学了我就赶紧写作业,写完好去玩。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专注力强的孩子,课程上学习效率高,知识吸收的好,可以省去课下很多时间再去理解吸收掌握。

孩子专注力如何培养?

一,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要去打扰孩子;

二、让孩子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在一旁陪着即可;

三、在孩子小时候进行刻意训练,让孩子在“沉浸式玩耍”中体会专注是什么。

现在有一种“新式带娃”走红,老人带娃不累、孩子上幼儿园后专注力好、思维敏捷。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就是让学龄前的孩子玩贴画故事书,通过丰富有趣的场景进入故事当中,了解游戏规则,然后找到需要匹配的贴纸,贴到对应的位置上。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身边很多老人带娃的,在家为了防止孩子看平板、看电视,都会陪着孩子一起玩这类贴画书。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有趣好玩的贴画书,也会吸引孩子的目光,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非常投入,对专注力、判断力、记忆力等培养都非常有帮助。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6岁前培养好孩子的专注力水平,上小学后,孩子才会坐的住,学的进,知识才会掌握的更轻松、更牢固。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② 逻辑思维好

班主任老师直言称,学习好的孩子就是逻辑思维强大,年级越高,越有潜力。

有些孩子学起知识来,又快又好,而有些孩子,尤其是数学,怎么都学不会,做题老是出错,考试不及格。

其实造成这些差距的,不是什么所谓的天赋,而是孩子是否具备推理分析判断等逻辑思维。

“博士老爹”蔡笑晚,培养出5个博士一个硕士,在分享经验的时候,他说在孩子小时候会带着孩子玩思维开发类的游戏,重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力。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贾老师推荐这套《了不起的思维训练书》,专为6—13岁孩子打造的头脑训练游戏书;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里面像一些找规律、找不同、图形观察、智力闯关、数独进阶等等,都可以有效开发孩子大脑思维,让孩子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创意发散都会大大提升。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这套书共有5册,分别为趣味闯关、创意发散、智力挑战、图形观察、数独进阶,整套书从易到难,题目类型丰富,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里面精选了500多个风靡世界的经典思维游戏,还有不少经典题型,都很贴近生活,比如说算钱、买菜等,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建立数学思维。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哈佛研究:人类的大脑在10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12岁左右就趋于成熟。所以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越早越有效。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③ 阅读习惯棒

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因此会终身受益。

孩子读得多、懂得多,知识储备多,孩子的综合素质高;阅读领悟能力好,对于题干信息的解读和理解都会又快又准。

而且爱阅读的孩子,做事投入认真,还会经常思考,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综合运用。

培养孩子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也要以身示范,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带着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孩子可以自主阅读的时候,给孩子开辟个读书角,和孩子伴读、陪读,让家里书香不断。

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7岁之前就已注定,多数父母却不自知 - 天天要闻

写在后面

网上有句话说的很对:所有的“云淡风轻”,不过是“有意为之”。

数学思维好的孩子,你没有看到父母其实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灌输了数字概念,将数学知识无形植入到了生活中。

语文好的孩子,学龄前家长就教他们背诗、读古文,带孩子多阅读、多观察生活。

只有足够“刻意”,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还需要父母正确引导,玉不琢不成器,找对方法,结合孩子的兴趣天赋,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有用之才。

祝我们的孩子可以在自己的兴趣领域闪闪发光。

你认为学习靠天赋吗?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钱最爱这3种人,因它有灵性 - 天天要闻

钱最爱这3种人,因它有灵性

在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点人尽皆知;钱,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无人不爱钱!有了钱,父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更有底气;有了钱,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也能没有后顾之忧。
《缱绻成烟,藏于模糊记忆间》 - 天天要闻

《缱绻成烟,藏于模糊记忆间》

流年似箭,弹指间,岁月的车轮已匆匆驶过。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现的人,那些刻骨铭心的事,都在时光的打磨下,于记忆里渐渐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驳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