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和黄玲相亲认识,介绍人说黄玲温柔又漂亮,懂事又孝顺。陈嘉见面后眼缘不错,初见和恋爱也确实文静可人。虽算不上情投意合,但感觉不错的陈嘉和黄玲结了婚。
婚后黄玲很快生了儿子,陈嘉感到心满意足。但儿子长大后总是有意无意说房子是他的,不给叔叔和姑姑住。陈嘉尴尬,只能说小孩不懂事。但女儿出生后,也常说房子是她的,吵着闹着要把叔叔和姑姑赶走。终于,陈嘉不留情面,直指黄玲心眼太坏,自私自利,教坏孩子。
1
陈嘉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弟妹都读大学,而陈嘉高中毕业后就在社会打拼,结婚也很早。虽然兄妹仨人经历不同,但感情一直都很好。
陈嘉和黄玲结婚后继续和爸妈一起住。虽然他们有自己的婚房,但黄玲不愿意搬出去住。
一方面爸妈的房子特别大,三层楼,每层两个大房间,人多但互不打扰,自由自在。另一方面,爸妈手脚勤快,不仅负责家里全部的日常开销,还帮忙照顾刚出生的儿子。
陈嘉和黄玲除了自个的工作,几乎什么都不用操心,也难怪黄玲不想搬出去住。
弟弟妹妹在外地读大学,家里平时只有父母和妻儿,老人知书达理,家里几乎没有矛盾,表面上一派和谐美好。
但尴尬的事情来了,儿子3岁左右,学校放假,弟弟妹妹回家住。儿子见叔叔和姑姑住了好几天都没离开,就当着大家的面说,“你们为什么还在我家,你们怎么还不回去?这是我的房子。”
儿子声音清脆,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场面瞬间冷了下来。妹妹反应快,“因为你太可爱了,所以我想住久一点,陪你玩呀”。
相比于妹妹的委婉,陈嘉的妈妈很直接,“这也是叔叔和姑姑的家,是我们的家”。
这个小插曲很快过去,大家又乐呵呵一起聊天吃饭。陈嘉悄悄看了一眼黄玲,黄玲没有任何影响,大快朵颐,吃得很是开心。
事后,陈嘉心想小小儿子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只怕弟妹多想,但过多解释反而生分,便也略过不提。
但关起房门来,陈嘉问黄玲,为什么儿子会说出这样的话。
当时黄玲白了陈嘉一眼,没好气地说,“神经,我怎么知道,反正跟我无关”。
但这第一次并不是最后一次。几乎每次弟弟和妹妹回家住几天,儿子一发脾气就动手打人,“我不喜欢你,这是我家,你快回去”。
陈嘉发现,次数多了,弟弟妹妹也不怎么爱逗儿子玩了。他们先后毕业工作了,节假日也说放假时间少,工作忙走不开,很少回家。
陈嘉想,再这样下去,他和弟弟和妹妹只怕更生分更疏远。这件事他不能避而不谈了。
2
好在儿子已经长大,可以进行有效沟通。
陈嘉和儿子说,“谁跟你说房子是你的?这房子是爷爷奶奶的,也是姑姑和叔叔的,大家一起住。你这样说是很不对的”。
“才不是。妈妈说房子是我的,外公外婆也说房子是我的。”
听到儿子这么说,陈嘉心中有数,又耐心跟儿子解释了一番,让他以后不要这样说。
可是面对黄玲,陈嘉却压不住心里的火气。“你心里还有没有点数,教儿子说这样的话,你以为大家都是傻子吗?没有人说你,只是因为不想跟你计较。”
“童言无忌,你跟小孩计较什么?”黄玲反驳。
“一个小孩就是一张白纸,你不教他,他会说这些乱七八糟的话吗?”陈嘉真想把黄玲送回幼儿园重新学习,究竟脑沟多浅才能这样教孩子,还让儿子背锅。
“就算是我教得又怎么样?你妹以后要嫁出去,房子没她的份。你弟在外地工作,未必会回来。房子不是我们的吗?我只是没有正确教导,但也不算是恶意引导。”黄玲还振振有词。
陈嘉却痛心疾首。
陈嘉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手足之情,他希望兄妹仨人能够和睦相处、互帮互助。陈嘉也很感谢父母这么多年对他的帮衬,无论是工作、照顾孩子还是买房买车,父母付出了很多。
黄玲这么教儿子,伤的哪里只是弟弟妹妹的心,父母更加伤心。只是他们不跟她计较罢了。偏偏黄玲还自以为是。
“房子是爸妈的,以后怎么样由他们做主。我们这几年吃住都是爸妈的,没出一分钱,没操一点心。你不感恩就算了,还耍心眼,愚不可及。如果你还这样教儿子,下次再让我听到一次,我们就搬到婚房去住。”陈嘉怒睁着眼,额角的青筋更加分明了。
陈嘉很少生气,性情温和,这次勃然大怒是真发脾气了。黄玲心里明白,还想犟嘴,但最终还是不吭声了。
日子波澜不惊过着,陈嘉的妹妹嫁人,弟弟也在外地工作彻底扎下根来。而黄玲又生了一个女儿,陈嘉儿女双全,自是开心。
然而让陈嘉意想不到的是,女儿4岁了,对于节假日回家的弟弟,态度完全和儿子小的时候一样。
本来弟弟和女儿逗乐,孩子脾气上来就打人,大喊大叫,“我不喜欢叔叔,叔叔快走,这是我家,我不给你住。”
陈嘉想起以前儿子说的话,再听听女儿现在说的话,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扬起手,状似打人的样子,“谁叫你这么说的,再说就打你”。
还是弟弟拦住了陈嘉,嘴里说着“没事,没事”。
都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更何况三番两次。陈嘉向弟弟道歉,又好好教育了女儿一番,面上没再说什么,心里却早就打定主意。
陈嘉清楚,这么多年,黄玲是享受惯了父母的帮助,把一切当成理所当然了。不仅如此,还对父母的家产打主意,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儿女。这样下去,不仅手足背离,儿女三观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既然这样,要么单独住,让黄玲承担起做妻子、做妈妈该承担的一切。要么就离婚,可一双儿女还小,不可能当真就立即离婚。
当陈嘉把搬出去单住的决定一说,黄玲极力反对,说做不了你那么多的家务,也顾不上管孩子。
但陈嘉心意已决,不管黄玲如何胡搅蛮缠都不改主意。
3
孩子纯洁如白纸,大人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三观养成。真正的可怕的不是黄玲想要房子,而是黄玲教孩子胡言乱语。在孩子还不能辨别是非的时候,大人的是非观就是孩子的是非观,有样学样,有话学话。
如果做父母的没有清醒的头脑,足以毁了孩子。
从陈嘉和黄玲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白两个道理:
家有贤妻家和万事兴,结婚应该娶不挑事明事理的女人。有一些家庭,男人在结婚之前,和父母手足关系不错,但是结婚之后,反而和父母手足渐行渐远,甚至有的老死不相往来。
这其中有一种就是男人娶的老婆不明白事理,以自己为中心,处处想占便宜,时时想争更多,整天挑事,无中生有,小事化大,把一个好好的家弄得谁都不自在。
恋爱时碰到这样的女人,不管对方多漂亮,敬而远之。要是结婚后才看清对方的真正面目,作为男人,一定要硬气一点,正面处理,表明态度,维护好家庭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促进子女正确三观养成。孩子很会模仿,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父母品行的缩影。做父母的算计、自私,孩子都看在眼里,长期耳濡目染,只怕长大后比父母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到生活习惯,大到为人处世,为人父母者,应当以正确的三观和导向引导教育孩子。“润物细无声”,影响却惊人。作为一个妈妈,更应该和谐家庭,尊重老人,把一家人的心凝聚起来,好好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