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说: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疗愈。
人本主义把一个人的童年(0到18岁)分为六个阶段。我通过六次来讲下这重要的六个阶段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第一个阶段是0-1.5岁,它是一个人的根基,就像一颗种到土壤里的种子。这个阶段是安全感的建立期,给足孩子安全感最关键的时
期就是这个阶段。每个人都像一棵生命树,根扎得越深越牢靠,向上长得越高越繁茂。一个人的安全感是最重要的,它是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心理基础。
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安全感,就很容易自卑,总觉得自己很弱小,总想变得很强大,又觉得自己不行,内在充满了矛盾。敏感又脆弱,很粘人,容易哭鼻子,喜欢紧紧粘在妈妈身边,甚至上了学还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害怕到新的环境,害怕新的人际关系,甚至不喜欢跟人交往。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容易有攻击性,包括语言攻击,他会把指出认为是指责,对一切会持否定态度。这些都是因为自卑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机制。
母亲是从知道自己怀孕的那一刻就认为自己做了妈妈,而父亲则是在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刻,才认为自己做了爸爸。婴儿先认识了母亲,十个月之后才认识父亲。相较于父亲,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更为亲密。往往母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要多于父亲。
一个孩子在母亲子宫里通过脐带获取营养,感受母亲的情绪。出生半年之内,孩子依旧觉得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孩子通过无形的能量脐带将自己的内在节律传递给母亲,这种相互对接的能量状态会让母子产生情感共鸣,就是我们说的母子连心。孩子也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共鸣来体检母亲对自己的回应,从而形成不同的依恋关系。在早期养育过程中幼儿与主要照料者之间的依恋模式会影响此幼儿性格的形成。
十八个月以内,母亲能够很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其建立内在安全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很自信,有责任心。如果妈妈很少陪伴孩子,孩子将错过安全感的最佳建立期。幼儿时期未能与母亲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出暴力攻击的一面,特别是受到拒绝更能强烈持久地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