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故事系列: 綠色浪潮

2023年08月30日17:07:09 財經 938
綠色故事系列: 綠色浪潮 - 天天要聞 綠色故事系列: 綠色浪潮 - 天天要聞
3:52
* 所有內容視頻均從 YouTube 共享、轉發和嵌入。 如有違規或錯誤,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推薦

比特幣:大行情可能快來了 - 天天要聞

比特幣:大行情可能快來了

本文只是我個人的投資跟蹤研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望慎重。我個人維持本輪BTC牛市高峰三種預期:悲觀預期12萬美金左右/枚;中性預期15萬美金左右/枚;樂觀預期20萬美金左右/枚。有一個簡單的邏輯,2013年BTC總市值巔峰(約0.02萬億),差不多是當年黃金市值巔峰(約11萬億)的0.2%;2017年BTC總市值巔峰(約0.3萬億),...
港股長牛趨勢仍存,港股紅利ETF博時成交額超5000萬元 - 天天要聞

港股長牛趨勢仍存,港股紅利ETF博時成交額超5000萬元

截至2025年5月16日 13:24,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數(HSSCHKY)下跌0.34%。成分股方面漲跌互現,海豐國際(01308)領漲2.62%,中國聯通(00762)上漲2.06%,東方海外國際(00316)上漲2.02%;建發國際集團(01908)領跌2.35%,華潤置地(01109)下跌2.14%,招商局港口(00144)下跌1.83%。港股紅利
機器人概念股,走強! - 天天要聞

機器人概念股,走強!

【導讀】港股三大指數午後回暖,全天小幅下跌見習記者 紀瑤5月16日,港股三大指數午後回暖,全天小幅下跌。截至收盤,恒生指數下跌0.46%,報收於23345.05點;恒生科技指數下跌0.31%,報收於5281.34點;恒生國企指數跌0.49%,報收於8468.29點。科技股漲跌不一,金融板塊回落板塊方面,大型科網股漲跌不一,網易漲超13%,嗶哩...

財經分類最新資訊

詞語流量化的結果 - 天天要聞

詞語流量化的結果

隨著一些網路熱搜的出現,很多事件上了熱搜榜,而一旦被很多人關注,事件的名稱以及人物說的話、人物的名字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甚至成了流行語,也就成了流量化的詞語。其實,成語的形成也是流量化的結果。不管是風聲鶴唳,還是火燒赤壁,不管是守株待兔,還是刻舟求劍,都算
藍色LED研發為什麼跨越了30年? - 天天要聞

藍色LED研發為什麼跨越了30年?

當我們看向手機或電腦屏幕上五彩斑斕的顏色時,我們知道顯示屏上面的顏色是由一個個微小的像素點組成的,而每一個單獨的像素點又由光的三原色(R-紅、G-綠、B-藍)的LED燈珠組成。但你是否知道藍色LED的研發難住了當時最頂級的科學家與工程師。紅光LED最早由美國的
蘋果發布iOS/iPadOS 18.5更新,強化家長監控功能 - 天天要聞

蘋果發布iOS/iPadOS 18.5更新,強化家長監控功能

通過此功能,可以設置強制的停機時間,規定或者限制孩子使用手機應用的時間,當孩子輸入「屏幕時間」的密碼時,家長就能收到及時性的通知,孩子猜對或者破解密碼,家長都能知曉,這樣一來,就能夠對孩子的生活、學習進行實時的監控,管理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防止手機成癮。該功能
報道:倫敦金屬交易所醞釀新規,擬限制大規模持倉,避免衝擊市場 - 天天要聞

報道:倫敦金屬交易所醞釀新規,擬限制大規模持倉,避免衝擊市場

倫敦金屬交易所準備限制超大規模交易,防止市場暴漲暴跌。5月16日周五,據媒體報道,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正在討論對大額交易設置限制,以禁止近幾個月來震撼市場的那種超大規模持倉行為。作為全球重要的工業金屬定價平台,LME一直是鋁、銅和鎳等關鍵金屬價格的風向標,根據知情人士透露,LME目前正在與市場參與者進行非正...
定了!油價或將大反轉! - 天天要聞

定了!油價或將大反轉!

5月19日(下周一)24時,國內汽柴油即將迎來調價的時間窗口。從目前的情況看,屆時油價下調基本成定局,而車主用得最多的92號汽油也有望時隔44個月之後重返「6」字頭。據金聯創測算,截至5月15日第八個工作日,參考原油品種均價為61.55美元

全站最新資訊

發生地震時如何正確避險?記住這些,關鍵時刻能保命! - 天天要聞

發生地震時如何正確避險?記住這些,關鍵時刻能保命!

地震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掌握地震逃生知識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如果遇到地震,如何避險逃生?這些知識,關鍵時刻可自救什麼是地震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它常常會造成嚴重人員傷亡,還可能造成
「飛在水上的木頭盒子」МБР-2與蘇聯飛行員的硬核浪漫 - 天天要聞

「飛在水上的木頭盒子」МБР-2與蘇聯飛行員的硬核浪漫

或許,凡是對蘇聯海軍航空史稍有了解的人,都聽說過別里耶夫這個名字。也正因如此,有趣的是:關於這位著名大師的第一款作品,人們知道的卻非常少——而這顯然是不應該的。20世紀30年代初,蘇聯海軍面臨著這樣一種局面:即便算不上海上強國,也至少要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