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螺螄粉由機器人煮,一個箱子用「相機」一照就知道長寬高……這些「炫科技」正向我們走來。11月13日,2020海內外高端人才創新創業成果展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D5展廳開幕,展示了近60位高層次人才帶來的新技術、新應用。
▲一家企業的管理人員在考察3D視覺系統。
廣西人愛吃粉,「無粉不廣西」的說法也流傳越來越廣。在13日開幕的2020海內外高端人才創新創業成果展上,一款煮粉機器人會自己煮粉、加料、調味,然後將煮好的粉送到指定取粉格,再由顧客掃碼取粉。
該機器人由國家重大項目人選趙磊及其搭檔龍康軼一起研發。龍康軼說,煮粉機器人仿人工操作,可以設置微辣、中辣、加辣等多種調味參數,煮的粉可跟人工操作相媲美。目前,它已經在浙江的兩所學校、一家公司使用。在廣西,他們準備研發完善程序,讓機器人煮出美味螺螄粉。
雖然機器人很多,但能做到靈活自如的尚屬少數。海創展上,高層次人才、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吳元清帶來的智能對抗車,能夠實現360°全方位靈活移動,展示了超強的靈活性。
▲智能對抗車能夠實現360°全方位靈活移動。
他帶來的仿生機械狗則更令人驚嘆,可以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還會靈活地做出打滾、「搖尾」、用「頭」畫圈圈等動作。據講解員稱,即使仿生狗被踹一腳,它也可以迅速調整步態恢復平衡。而這些,都是通過系列演算法和控制實現的。它可以在多種場景中應用,比如代替人到危險環境探查和檢測設備等。
讓機器更好地代替人眼是許多科研人員的努力方向。在展會上,高層次人才、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視覺科學博士田宜彬,帶來了一套3D視覺系統。通過該系統,一個箱子只要放在一個「相機」視線下照一照,它的長寬高數據就一覽無遺。
▲海創展上展出3D列印的可植入「脊椎骨」。
▲海創展上展出3D列印的可植入醫療器械,它可以更貼合植入對象的形狀。
講解員表示,該技術可在多種物品混雜的場景下更精準地識別目標,目前已經用於螺螄粉生產,在一堆混雜的調料中精確識別酸筍、醋包等不同的調料。一名企業負責人在展會上看到該系統,當即留下聯繫方式,想要進一步應用到自家的產品中。他說,公司的產品正好缺這一環。
據了解,本屆海創展設置了大健康、新製造、能源環保、數字經濟、現代農業、新材料、文化創意等7個展示區。除設展覽展示板塊外,海創展還設置項目路演、對接洽談板塊。為適應疫情需要,今年海創展按照「雲上展+線下展、集中展+常態展」的模式開展,未能到現場的觀眾,可登陸八桂英才網點擊海創展再進入「雲上海創展」觀展。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