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品牌的發展,既要考慮自身的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達音科就是那個在國產便攜HIFI圈子裡必能史上留名的牌子,也是主流的一線品牌里最早開始卷硬體配置的那個,但是放在2025年,當年那套數單元數量再對比價格去衡量「性價比」的路線顯然是不再能行得通的。就像初代Vulkan在2K價位給到雙動圈與四樓氏動鐵放在2022年必然是非常吸引人的存在,哪怕覺得它難聽可能也恨不起來的程度,但2025年的市場,用戶們大多都是「見過世面」的人,雖然Vulkan的二代在保持原價位的基礎上給到了2圈6鐵的配置,也不再是一個能夠在配置上一騎絕塵、自帶流量的型號,從初版工程機非常接近一代那種均衡保守派的風格、再到量產版本韻味的全面釋放,Vulkan2這次用一個溫婉的方式交出了答卷,也是達音科近幾年的產品里我認為音色最悅耳的 一副,和川、DK3001BD那種具備明顯「感官刺激」的產品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Vulkan初代並不是一個我個人很欣賞的產品,但坊間對它素質的評價是頗高的,那種透明清晰中正的底子,走的是一個非常求穩的調音路線,基本上搭什麼前端出什麼聲兒、或者可能會更受監聽派以及科Hi派的喜愛,當然了,我同樣不喜歡的還包括它磨砂+電鍍+酸液蝕刻所呈現出來的那種偏灰偏暗的風格,但如果按照白河老師這兩年提出的「聲形合一」概念,Vulkan聲音倒還挺符合它性冷淡的外觀的。
Vulkan2的開箱體驗符合達音科一如既往給到的情緒價值,和老旗艦Luna同款的收納皮盒搭配多種外形、聲音不一的耳塞套,這些耳塞套其實個個都有點說法,官方默認的原套是灰色的版本,對於聲音的純凈度、結像有更高要求的可以選擇近似直筒狀的S&S耳塞套,它的佩戴牢固度與隔音能力也是最佳的;追求更高人聲密度的可以選擇透明外傘與彩色內壁的Candy耳塞套,外形漂亮、色彩討喜;紅黑的那款則是達音科已經使用了比較久的氛圍增強套,搭配上去以後的中低頻厚度、殘響氛圍都有所加強,我之前曾經拿它去搭配一些聲音風格偏素的耳塞來調味。我個人認為這四款耳塞套與Vulkan2的搭配相性都不錯,沒有孰高孰低之分,也建議大家多折騰折騰、反覆對比下去做選擇,可能會給你省去換前端和換線的錢,當然了,在對聲音沒有明確需求的前提下,選擇令自己覺得佩戴舒適度最高的是第一要義。
Vulkan2這次在外形方面的風格轉變我認為是非常成功的,觀感和觸感的部分都會更大眾、更具備審美共性,我們國人骨子裡本身就對金色的東西有一種天然的喜好,但達音科把這種金色處理的有一點往暖銅色的方向傾斜的香檳金,不落俗套。腔體外殼整體是航空鋁CNC切割而成,弧面的平整順滑度和噴砂的細膩感幾乎可以跨越價位媲美任何高端旗艦產品的金屬質感,玩了這麼多年的金屬,達音科往往都能夠在同價位給到最頂級的加工水準,這是審美能力與供應鏈儲備厚度的體現。達音科給Vulkan2標配的是一根Lizt結構的單晶銅鍍銀線,使用了大家熟悉的Q-Lock Mini可換插針系統與膨脹MMCX插針,這根線本身的聲音風格比較接近傳統意義上的無氧銅,較為的溫潤平和。雖然很多玩線的用戶手持的線材往往都是0.78,但達音科這些年也依然在堅持MMCX插針,其實就我個人而言,我這些年購買的MMCX插針升級線非常少,可能就偶爾用萬隆、EA、dd家的可換插針系統去測試下,但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達音科家的膨脹MMCX插針確實具備極高的可靠性,而且原線即有升級線的水準,對於不想折騰的玩家來說,達音科的產品在這方面具備很明顯的優勢。
優秀的品牌應該對自己的產品調音有清晰的認知、並且能夠在詳情頁里體現出來,畢竟最好的導購絕對不應該是第三方KOL,就如果你是達音科老粉、或者信得過達音科的話,應該能夠直接從他們的文案里讀懂這次的調音傾向來完成種草或拔草,他們寫道「進一步優化了三頻密度、人聲飽滿度、低頻質感和聲場寬廣度,以澎湃、飽滿、靈動的聲音……」寥寥幾句其實已經把Vulkan2的宏觀風格以及和前代的差別給寫清楚了,它這次會更加註重以流行人聲為主的風格、更傾向於樂感的打磨。多出來的兩顆動鐵單元,比起前代那種強調線條清晰度、結像立體感和高頻解析力的聲音來說,不再需要在優勢項目上做加強,而是讓聲場更寬闊、聲音更鮮活飽滿,包括在低頻量感層面也比前代多不少、聽常規流行樂時候的「存在感」更強,前代Vulkan在聽一些常規錄音棚產出的合成器式低頻,尤其是ACG、電音等曲目時會顯得過於緊實和僵硬一些,而Vulkan2呈現出來更加彭松、活潑、動感的聲音,下潛得要更「下探」,行程更清晰,大提琴也終於有呼吸感了,而不是徒有紋理細節、不重視琴腔共鳴感。這裡倒不是非得踩舊捧新的意思,而是Vulkan2作為一個更注重樂感調教的產品,它在實際回放音樂的過程中會更注重聽感的悅耳性,而前代則有更多的監聽意味,比較強調刻畫細節、聲像的凝聚感與韌勁,所以切換過來的時候,會覺得Vulkan2是如此的從容與舒展。
Vulkan2非常注重橫向聲場寬度的塑造、而且是有著近似於傳統動圈的那種邊緣模糊感、混響的發散感,結合出色的聲場y軸高度,非常適合一些流行現場錄音的演繹,但相比之下,它縱向深度沒有另外兩個維度那麼優秀,聲場前方的延展稍弱一些,聽大編製或者現代型ost時不夠極致。人聲是Vulkan2的絕對強項,有著遠超前代的飽滿度、密度和更豐沛的氣息細節,氣口的質感與喉音細節表達得很到位、並把齒音控制的很好,但並非是以犧牲層次感與做成「血盆大口」的方式來營造,換言之,Vulkan2是一個人聲好聽、男女聲平衡性極佳的全面型人聲塞,但是僅限於音色層面,它並不符合一些 用戶對人聲懟臉或者所謂貼耳的需求,這一點對部分用戶來說可能是勸退的。其實從結像與聲場的表達來說,它依然具備一個優秀器樂塞的表達方式,而且器樂的表現更加註重聲音的流暢度、絲滑感,而且高頻與極高頻都有著很好的延展度,只是絲毫沒有稜角感、攻擊性,如果說你曾經對3001BD種草、但不喜歡它的高頻能量感,那其實Vulkan2可能才是更對的選擇。
Vulkan2在達音科大家族裡無疑是一個典型的「婉約派」流行人聲塞,從口水歌到嚴肅向的器樂曲目,它都是以非常溫婉細膩的方式、不緊不慢的呈現出來,雖然這導致了它中高頻部分的動態不如低頻來的那麼亮眼,上盤的那種衝勁兒不夠強,但如果喜歡這種路子的話加點錢買3001BD就行。我覺得Vulkan2的任務就是在2K的檔位給友商們做個攔路虎,因為它對人聲類曲目的演繹能力是非常全面的,從華語老歌、日系ACG、JPOP、歐美搖滾、爵士等試了一圈下來都沒有什麼短板可言,那六顆動鐵單元顯然不是來秀肌肉的,而是把打磨音色當做了首要任務,畢竟以達音科的體量和受眾,收割這一批聽泛流行樂為主的用戶,不論是用戶畫像的策略層面、還是在自家調音範圍的廣度與深度上,都是非常聰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