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發酵 !「華為造車」的大戲 終於要見分曉了

2023年03月31日21:05:08 科技 1021

3月31日,華為在深圳坂田總部舉行2022年財報發布會。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回答記 者提問時表示,市面上「華為汽車」的說法,是有些部門、有些個人濫用華為品牌。華為後續將確保華為品牌不被濫用。

繼續發酵 !「華為造車」的大戲 終於要見分曉了 - 天天要聞

徐直軍強調,華為不造車,也沒有任何「華為汽車」。華為將對所有旗艦店和授權店進行清理整頓,要回歸到華為的戰略和定位上來。他表示,華為不造車的決議剛剛重新發布了,而且有效期為五年,這是華為第二次發布這樣的決議。「這個文件的有效期只有五年,是因為華為所有文件的有效期最多只有五年。徐直軍表示,「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企業造好車,做增量部件供應商。」

繼續發酵 !「華為造車」的大戲 終於要見分曉了 - 天天要聞

今日稍早時候,華為內部再發布關於汽車業務決策的公告,該公告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簽發,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同時對華為標誌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提出了嚴格要求,強調不能使用華為/HUAWEI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

「華為造車」近期還發生了什麼

2月9日,有國內媒體爆料,華為車BU COO王軍離場,華為車BU CEO余承東全面執掌華為車BU。對此,業界普遍認為,余承東「等不及了」,此變動之後,華為從造車舞台的後端走向前端的步伐將加快。

繼續發酵 !「華為造車」的大戲 終於要見分曉了 - 天天要聞

3月8日,AITO汽車官方賬號發布宣傳海報寫明「HUAWEI 問界」的消息引發熱議。

對此,華為官方回應「HUAWEI問界是華為生態汽車品牌,是華為開創的全新商業模式,並表示,賽力斯是與華為合作最早、合作最深的車企,雙方已於今年2月簽署業務深化合作協議,將進一步推進成立聯合創新中心。」

賽力斯方面也進行了相關回應,「公司與華為長期深度跨界合作關係及合作模式均沒有發生變化。雙方進一步深化聯合業務合作,未來將推出更多受用戶歡迎的、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雖然雙方都在第一時間進行回應,但業界普遍猜測,華為此舉進一步說明,「華為造車」將慢慢走向造車舞台的前端。

繼續發酵 !「華為造車」的大戲 終於要見分曉了 - 天天要聞

在隨後的3月23日華為春季旗艦新品發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也直接使用了「華為問界」這樣的表述。

在余承東一步步向前試探「華為造車」,業界普遍猜測華為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只是時間的問題時,華為與廣汽的合作生變,這或許已經提前預示了今日華為內部這個「重大重申」。

繼續發酵 !「華為造車」的大戲 終於要見分曉了 - 天天要聞

近日,廣汽集團在發布的公告中稱,廣汽埃安AH8項目由與華為聯合開發變更為自主開發,變更後,華為將以供應商的身份繼續參與廣汽集團自主品牌車的合作。

兩個大佬 兩個方向 均面臨內外部壓力

據了解,目前華為參與汽車業務的商業模式有三種:一是作為零部件供應商;二是Huawei Inside模式,將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運用到產品上;三是華為智選模式,華為在產品定義、造型設計、營銷、用戶體驗等各個環節主導,深度參與車輛的設計、生產、製造、銷售等全鏈條。

繼續發酵 !「華為造車」的大戲 終於要見分曉了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億歐

在三種合作模式種,華為智選車模式下的問界品牌受到了市場的關注。自2021年該品牌誕生後,陸續發布了問界M5、M7、M5 EV版三款車型。而在華為內部,余承東和徐直軍代表了華為涉足造車領域的兩個發展方向,同時也分別面臨各自的內外部壓力。

徐直軍倡導華為以HUAWEI inside的模式,即華為將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運用到合作企業的產品中,合作程度比華為僅作為零部件供應商要深入,但是不及華為智選模式的參與程度深。

在華為內部,徐直軍面臨在堅決不造車的情況下,如何能有效、高效的集成華為近幾年的技術優勢並將其在汽車業務中發揮出來,將利潤高效最大化。外部壓力則是由於華為近幾年在國際上一直面臨眾所周知的困境,一旦走向造車前端,勢必為自己招來更大的麻煩,有可能使其涉足汽車的業務徹底擱淺。

而余承東一直主張華為智選車模式,即華為與合作廠商共同進行產品的功能定義、ID設計、軟硬體開發、銷售渠道、品牌營銷等全價值鏈打造。

余承東的內部壓力在於,當前華為整個消費者BG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作為華為曾經最大的業務群,2022年不但沒有實現正增長,反而出現了倒退。根據今日發布的華為2022年財報顯示,終端業務(原:華為消費者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145億元,而2021年華為終端業務實現收入2434億元,同比下降11.9%。那麼,此前巨大的團隊投入、資金投入、銷售網路鋪設等如今能否堅持的住。外部壓力方面,對於余承東的智選車模式,目前確實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華為能否按照其自身定義和技術能力對產品做進一步深度優化,而不是單純的交給像賽麗斯或者是其他夥伴。雖然通過此前的試水證明,華為的品牌力和銷售網路確實可以給問界賦能,但是在余承東看來,這些主機廠的能力可能根本就不值一提。

繼續發酵 !「華為造車」的大戲 終於要見分曉了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2020年11月,任正非曾簽發文件強調「華為不造車」,並嚴厲表示「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並在文章底部標明,「本文從發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3年。」

從今日華為任正非簽發關於「強調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強調不能使用華為/HUAWEI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的內部決策公告,以及徐直軍正面表態「有些部門、有些個人濫用華為品牌」來看,目前在華為內部,是否真正下場造車這個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內部拍桌子的層面了。

徐直軍作為華為輪值董事長,在今日財報會答記 者問的場合下喊出此話,或許意味著其已經獲得了華為懂事會以及任正非的支持。而徐直軍和余承東似乎也到了魚死網破的地步。

「華為造車」的大戲,終於到了真正見分曉的時刻了。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