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諾基亞手機,一年躺賺1500億

2022年06月30日09:12:02 科技 1974

諾基亞還在靠什麼賺錢


前幾天有媒體報道了一條很有意思的新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目前正在調查諾基亞等5G專利持有人在許可費方面的反壟斷問題。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諾基亞不是在2013年就被微軟收購了嗎,怎麼又壟斷了?


當年諾基亞將引以為豪的大部分手機業務及部分專利技術出售給了微軟,經歷了「自由落體般的墜落」,投資者把諾基亞股票歸為「垃圾股」,很多人覺得諾基亞徹底破產只是個時間問題。


但10年後,諾基亞不但活著,而且還活得挺好。


今年二月初,諾基亞公布了2021年Q4及全年財務報告。財報顯示,2021年,諾基亞凈銷售額為222.02億歐元(合1565.2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凈利潤為16.23億歐元,按截稿日期的匯率計算,差不多是114億人民幣。


你以為的諾基亞手機,一年躺賺1500億 - 天天要聞

諾基亞官網截圖


這樣的凈利潤是個什麼水平?


智研諮詢曾在《全國滬深A股上市企業歸屬母公司凈利潤》中公布了一份排名榜單,如果把諾基亞放在裡面可以排第67。


小米去年的凈利潤為193億人民幣,美團辛辛苦苦一年,還虧了235億人民幣,京東也凈虧44.67億人民幣。這麼一比,諾基亞真是在不知不覺地躺賺。


今年第一季度諾基亞業績也不差,其凈銷售額為53億歐元,合373億人民幣,營業利潤率更是高達10.9%。


那麼問題來了,丟了「手機」的諾基亞究竟在靠什麼賺錢?


東方財富網不難查到諾基亞的主營業務構成,以2022年第一季度為例,主要有三大項:電信設備供應佔81.77%,企業經營佔6.41%,專利授權佔5.72%。


你以為的諾基亞手機,一年躺賺1500億 - 天天要聞

東方財富網截圖


答案一目了然,諾基亞不做手機了,重心向電信製造設備傾斜,這項業務去年為其貢獻了179.8億歐元的銷售額,佔了總業績的八成。


在人們視野之外,諾基亞成了世界第三大電信設備製造商據研究公司 Dell'Oro Group調查,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華為銷售額佔比為28.7%位居第一,愛立信以15%位居第二,諾基亞以14.9%位居第三。其實早在幾年前,諾基亞甚至還穩壓愛立信一頭。


你以為的諾基亞手機,一年躺賺1500億 - 天天要聞

Dell'Oro Group製圖


要知道,2016年諾基亞才組建起完整的電信領域版圖,彼時華為和愛立信是電信設備供應市場上繞不過的兩位大山,前者部署了全球2/3的5G商用網路,銷售收入曾超過阿里騰訊總和,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後者是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專註電信行業的近150歲的老牌企業。


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突破這兩個巨獸的封鎖,強如三星也望塵莫及,而諾基亞在快速整合電信業務後,2017年一度把愛立信踩在腳下,僅次於華為。


除了全球前三的電信設備供應商身份,諾基亞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稱號——「專利流氓」。


去年,只專利授權這一項業務就給諾基亞帶來15.02億歐元的收入,合人民幣106億。


關鍵是,專利授權幾乎沒成本,15.02億歐元是實打實的利潤,這真讓一眾辛辛苦苦造手機的大廠羨慕死了。


不禁讓我們感嘆,這還是曾經那個英雄末路的諾基亞嗎?


曾記得,2013年9月3日,諾基亞最終宣布將手機業務以73億美元的價格賤賣給微軟,時任CEO奧利拉的一聲不甘成為經典:


「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


也記得,諾基亞連續15年雄踞世界第一、年銷4.3億部的手機,一時風光無兩;Nokia1100銷量2.5億的世界紀錄迄今無人打破,也難有後來者。


印象里,諾基亞最後的畫面定格在它作為獨立品牌最後款旗艦機的Lumia1020,被微軟合併後,鮮有音訊。


可如今,諾基亞竟有了涅槃重生的跡象。


差點放棄的電信業務


諾基亞從手機的神壇跌落,又一步步轉型成為電信設備供應商的歷程可謂一波三折,讓我們把時間調回到2006年。


當時,德國西門子芬蘭諾基亞都想發展3G和4G的無線電通信技術,這就需要大量的投資,但所需的資金太大了,兩家公司都承擔不起,於是2006年倆公司一拍即合,西門子的網路業務板塊和諾基亞網路公司(諾基亞子公司)各出資50%成立了諾基亞西門子網路通信公司(簡稱「諾西通信」),諾基亞擁有黃金股,即比西門子多一股。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2007年第一代iPhone上市,後幾年蘋果更是把諾基亞按在地上摩擦,直到2013年諾基亞堅持不住了,把手機業務賣給了微軟。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幾乎和微軟談判收購手機業務同時進行的還有一件大事——諾基亞收購諾西通信。有意思的是,當時諾基亞心裡卻打著收購完賣掉的算盤。


其實一直以來,諾基亞都打算把諾西通信賣掉。因為它實在太坑了,成本高昂,人員冗餘,在市場上又被華為推出的廉價設備打的落花流水,過去6年累計虧損了數十億美元。


諾基亞早就嘗試過賣掉諾西通信,但由於各方報價都太低,西門子和諾基亞都不願意。2011年9月,兩家公司只好再次投資5億歐元,希望諾西通信做最後一搏。


那時兩家公司的耐心真的也不多了,早在2009年,他們就已追加投資2.5億歐元。


然而,這個雙方都嫌棄的「棄子」,6年後卻成了諾基亞復興的種子。


2013年4月1日,西門子公開宣布,計划出售所持有的全部諾西通信股份。


諾基亞這邊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董事會特別委員會討論相關事項,最後給出了三個計劃:


A計劃:與阿爾卡特-朗訊合併,跨越式超越華為。與上市公司阿爾卡特-朗訊合併後,諾西通信自然也會成為上市公司。此後,出售股份,纖塵不染,全身而退。


B計劃:將諾西通信的多數股權出售給私募投資者,諾基亞從此成為中小投資參與者。


C計劃:從熟悉的北歐國家召集一些投資者,一起買斷西門子在諾西通信的股份。


從這些計劃能看出,這時的諾基亞還未意識到諾西通信的價值,想出的辦法要麼是把股價做高全身而退,要麼退居中小股東,渾水摸魚。


恰恰這個時候,市場環境悄然變化,救了諾西通信一命,更救了諾基亞一命。


彼時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服務對帶寬要求越來越高,進而刺激了市場對新一代移動寬頻基礎設施的需求,得益於此,諾西通信開始轉虧為盈。


當時的CFO伊哈莫蒂拉提出了一個徹底改變事情走向的假設:


「如果我們買斷西門子所持有的股份,並保留諾西通信,結果會怎樣?」


正是這個提議給了董事會思考之外的另一種可能,在當時來看絕無可能的可能——以諾西通信為基礎再造一個全新的諾基亞。


最終,諾基亞以超低價拿下了諾西通信:總估值34億歐元,買斷價17億歐元,其中12億是現金,還有5億是西門子方面提供的過橋融資


2013年10月底,諾基亞最終決定,不會出售諾西通信,因為出售完手機業務後的諾基亞所剩無幾,諾西通信的員工數量佔到諾基亞總數的80%,運營支出也佔80%,銷售額同樣也佔總營收的80%,諾西通信已成為諾基亞擁有的最大業務。


曾經差點被拋棄的業務,如今成了諾基亞的中流砥柱。


諾基亞成長至今,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為美國四大運營商、日本三大運營商、韓國三大運營商提供5G網路技術的電信設備商,也是唯一一家涵蓋5G網路全元素,包括無線電、核心網、雲、管理、自動化等端到端產品組合的設備商。


諾基亞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諾基亞5G商用訂單量達214份。而愛立信只有142份。


甚至2017年,諾基亞還以261.1億美元的營收殺回《財富》世界500強,位列第415位,此後一直盤踞榜單,在2021年的排行榜中位列485位。


你以為的諾基亞手機,一年躺賺1500億 - 天天要聞

《財富》中國官網截圖


諾基亞這幾年發展這麼快,為什麼我們很少聽到關於它的消息呢?


數據顯示,諾基亞的市場主要在歐洲和北美,凈銷售額分別佔比34.4%和28.3%,其次才是亞太地區的12.6%。亞太地區市場只有歐洲市場的三分之一,不到北美市場一半。


你以為的諾基亞手機,一年躺賺1500億 - 天天要聞

東方財富網截圖


2019年到2021年,華為從被美國列入貿易管制黑名單逐漸升級到「華為的器件供應商只要涉及美國技術的產品,就不允許供應華為5G設備」。三年四次的制裁,讓北美市場大門至今對華為緊閉,歐洲市場的態度也模稜兩可。


迫於美國壓力,英國政府推動從5G網路中,徹底清除華為等「高風險供應商」設備,在2020年底後,禁止購買新的華為5G設備,並在2027年之前清除所有華為5G設備套件。還好西班牙、葡萄牙、盧森堡奧地利荷蘭等國態度中立,沒有明確以法律形式禁止華為。


華為、中興在歐洲和北美市場的寸步難行,就給了諾基亞和愛立信絕佳的追趕機會。


2020年9月29日,諾基亞與英國電信(BT)簽署5G協議,成為英國電信最大的基礎設施合作夥伴;次日又宣布被芬蘭運營商Elisa選定為5G RAN全國供應商。


從2019年到2020年,諾基亞在歐洲市場和北美市場的凈銷售額分別漲了1.88%和2.76%。


與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諾基亞在亞太地區的凈銷售額佔比從2019年到2021年整整跌了8%。結合美國對華為的制裁看,這也不難理解。


在中國市場這邊,中移動採購與招標網顯示,2020年3月,在中國移動2020年5G二期無線網設備集中採購公告公示中,華為、中興、愛立信、中國信科(大唐)分別以57.25%、28.68%、11.45%、2.62%的份額中標,諾基亞顆粒無收。


顆粒無收其實是一件很離譜的事。在去年瑞典全面抵制華為,國家進行反制的大背景下,愛立信還拿到了中國移動的700Mhz 5G可用基站招標2%的合同。


這可能也刺痛了諾基亞的神經,一改往日的傲慢。2020年的顆粒無收很大原因是無線頻段方面不符合中國要求,於是第二年乖乖認慫,宣布「目前諾基亞已經完成了所有的招標測試,發布了全頻段系列產品,尤其是目前中國所需要的5G產品頻段。徹底做好了服務中國5G市場的準備。」


你以為的諾基亞手機,一年躺賺1500億 - 天天要聞


畢竟,中國5G市場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市場,諾基亞不可能不動心。


次年,諾基亞的發力取得了一定成效。2021年7月18日,中移動公布5G 700M基站採集結果顯示,華為以60%份額中標並無意外,諾基亞卻獲得4%的份額,正式回歸中國市場。


從今年第一季度財報上也可以看出,諾基亞在亞太地區的凈銷售額為6.76億歐元,同比上漲1.19%。


但諾基亞為什麼又被反壟斷了呢?這就要說說它最躺賺的純利潤業務:專利授權。


家底豐厚的「專利流氓」


除了電信設備供應商這個身份,諾基亞在業界還被稱為「專利流氓」。


能成為「專利流氓」,首先得有豐厚的家底,諾基亞早在1960年就成立了電子部,開始涉足電信行業,經歷了完整的電信行業發展史。


2G時期,諾基亞是專利的主要擁有者之一;

3G時期,諾基亞擁有大量WCDMA專利;

4G時期,積极參与LTE研發的諾基亞擁有數量可觀的LTE專利;

5G時期,諾基亞又在全力追趕,擁有4000個5G核心專利族。


這些積累像複利一樣,在當下產生了驚人的勢能。


「手機都是一脈相承的,4G手機也在使用2G的技術。」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曾表示,全球手機廠商已經很難完全繞開諾基亞的專利「圍牆」。


過往的專利深刻影響著新技術的產生,只要在專利保護年限,那些看似被時代淘汰的專利仍是過不去的坎。


歷史積累疊加不斷地研發,成就了諾基亞的專利壟斷。


按說我有專利,你用了我的技術,支付專利費天經地義,尤其是通信領域的標準專利,這種專利是核心的,繞不開的。


專利費給多少,一般遵循「FRND」原則,即公平、合理、無歧視。


但諾基亞收專利費是出奇的高。就拿5G專利費來說,諾基亞2018年對外公布的 5G專利收費標準中要求,每台使用其專利的5G手機,應向諾基亞支付3歐元專利費。相比之下,華為就良心多了,每台僅收2.5美元,合2.36歐元。


3歐元/台是什麼概念?


中國信通院《全球5G專利活動報告(2022年)》顯示,諾基亞的專利族(一項專利族包括在不同國家申請並享有共同優先權的多件專利)佔比7.6%,那麼整台設備的總5G專利成本就高達40歐元,相當於人民幣283元。一個帶5G的低端機才2000元上下,這樣高昂的價格顯然讓各大手機廠商難以接受。


你以為的諾基亞手機,一年躺賺1500億 - 天天要聞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製圖


專利費太高,一眾廠家不從,於是諾基亞開始滿世界發起訴訟。


2019年,對聯想發起法律訴訟,稱其侵犯了20項視頻壓縮技術專利;


2011,諾基亞起訴蘋果,最終蘋果向諾基亞一次性支付賠償金約4.2億歐元,14年再次起訴,稱蘋果公司涉嫌侵犯其超過30項專利技術;


2012年,老牌手機製造商黑莓也在專利戰中敗給諾基亞,同意和解,並向諾基亞支付專利費;


2012年,諾基亞起訴HTC,稱HTC在全球範圍內侵犯了其45項專利;


其他廠商如華為、vivo、三星等,諾基亞全都起訴了一遍,甚至汽車廠商戴姆勒豐田本田日產等也因車聯網零部件的專利費被諾基亞起訴過。


這裡值得深究的是,諾基亞究竟掌握了哪些專利可以讓它如此橫行無忌?


就拿諾基亞起訴蘋果來說吧。


諾基亞認為,自從蘋果2007年首次推出iPhone以來,所有型號的iPhone均侵犯了所控10項專利。其中有幾個有意思的專利,比如行動電話網路數據傳輸(US6359904)和無線電話網路的數據傳輸(US5802465)。


爾後,諾基亞起訴蘋果專利侵權案升級,幾乎蘋果所有產品,包括了蘋果的iPod系列攜帶型音樂播放器、iPhone系列手機、Mac系列電腦等產品,均涉及7項專利侵權,代表性的有:觸感熒幕的通信設備(US6518957)和用戶界面設備(US6924789)。


諾基亞於2010年5月再次起訴蘋果,聲稱蘋果侵犯其5項專利,其中包括無線射頻天線(US6348894)和位置確定的方法和設備(US7558696)。


2011年3月諾基亞再次於美國控告蘋果專利侵權,提出7項專利侵權,其中包括日期範圍資料庫的同步裝置(US6141664)。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更令人哭笑不得的。


2010年12月諾基亞起訴華勤公司8起專利侵權案,涉及「帶有照相機的移動通信裝置」「通信終端」「選擇數據傳送方法」「用戶設備、蜂窩無線電網及其中的位置更新方法」「選擇數據傳送方法」等手機基礎技術專利。


竟然連手機帶照相機都是諾基亞的專利!這足夠各大廠商喝一壺。


在諾基亞的手機業務時代,專利所產生的價值往往由於諾基亞需要付費使用其他手機廠商的專利技術而被部分抵銷。


但現在,諾基亞沒了手機業務,這部分價值抵銷被從等式的一邊劃掉,專利的價值就能直接變現了。


諾基亞如何起死回生?


從世界第三電信設備供應商到在世界各地四處起訴的「專利流氓」。如今諾基亞身上的爭議依然不少,但卻早已不是我們印象里暮年老矣的樣子。


經歷「自由落體般的墜落」後仍能不斷回血,攪動一番風浪,諾基亞的起死回生是近代商業史上最激動人心的轉型之一。


事實上,在一百多年歷史中,轉型是諾基亞的家常便飯,從造紙到化工、橡膠,從電纜、製藥到天然氣、石油、軍事……接觸消費電子是1960年以後的事。


自1960年涉足電信領域以來,諾基亞一共經歷了三次巨大危機,數不清的小危機。


1973年,全球石油危機爆發,油價暴漲,芬蘭企業的購買力大幅下降,諾基亞陷入危機。時任諾基亞公司CEO的卡利·凱拉莫,弱化傳統重工業,專註於電子和電信領域,成功度過第一次危機。


80年代末,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競爭激烈,摩托羅拉進軍蜂窩移動通信,諾基亞公司的利潤急劇下降,董事長卡利·凱拉莫選擇自殺結束生命。新任董事長西莫·S·沃爾萊托上任之後,剝離了地板等部門,只專註電信、消費電子等領域,再次度過危機。


2013年,諾基亞把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後,算算家底就剩三個了:HERE地圖、諾西通信和諾基亞技術。


尷尬的是,這三個業務各不相同,唯一的共同點是它們是諾基亞的一部分。


諾西通信是網路基礎供應商;諾基亞技術是研究、孵化和授權平台,也就是如今的專利授權業務;HERE地圖是基於雲計算的業務,回答「你去哪這個問題」,就是地圖導航。


三個業務有不同的商業模式,不同的客戶群體,不同的營銷模式。怎麼把它們統籌在一起成了難題。


最終,在萬物互聯這個語境下,三個業務實現了統一:諾西通信負提供物聯網基礎,HERE地圖業務是主要應用場景;諾基亞技術則擁有龐大的專利組合,負責技術研發。


於是,以諾西通信為中樞,諾基亞技術和HERE地圖為兩個獨立部門的組織架構正式形成。


後來,諾基亞又把地圖業務剝離,賣給了德國汽車製造商奧迪寶馬和戴姆勒。而在2015年以166億美元的低價收購阿爾卡特-朗訊,進一步整合自己的通信產業鏈。


之前的諾信通信只有「一技之長」,是世界上最好的移動寬頻供應商,但幾乎不涉足其他業務;而阿爾卡特-朗訊擁有通信基礎設施的整條產業鏈,無線網路業務是劣勢。兩者正好互補。


拿下阿爾卡特-朗訊後,諾基亞實現了端到端的業務組合,構建了完整的通信業務版圖,市場份額從8%增至30%,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通信服務商。


最後,重中之重是諾基亞藉此拿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實驗室——貝爾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發明了許多基礎技術,支撐著整個信息通信網路的所有數字化設備及系統,一共拿下9次諾貝爾獎、16次美國最高技術獎、4次圖靈獎,發明了全球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之一的C語言……


算上2010年收購摩托羅拉無線業務部門,此刻的諾基亞相當於是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貝爾實驗室、諾西通信和原諾基亞的超級合體。


儘管今天,諾基亞的發展仍充滿許多未知,在5G領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與阿爾卡特-朗訊的整合也存在很多問題。但我們能看到的是,這樣一頭「大象」,在一次次暴擊中不斷調整,還能一次次「起舞」,這裡面是企業進化的力量。


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認為:


「所有公司當然都有某種程度的進化。不論我們是否有意刺激,進化都會「發生」。真實的世界充滿意外事件,影響人生的軌跡,這種事發生在個人身上,也發生在組織中,但是,重點在於高瞻遠矚公司能夠比較積極地應用進化的力量。」


推動諾基亞完成轉型的是2012年上任的董事長李思拓,他在當時瀰漫著失敗情緒的諾基亞推行的是一種「偏執樂觀主義」,幫助諾基亞積極進化。


偏執樂觀主義指的是,你既要保持警惕,又要對現實心存一絲敬畏,同時還要基於情景去思考,從而展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偏執意味著不斷地去質疑,通過這種方式,你和你的團隊可以很好地磨鍊敏銳度,但是不斷地偏執下去,也會令人意志消沉、無益於身心,除非你能保持樂觀,積極地去探索發現其他的備選情景。」


每一次的積極進化也會讓諾基亞更具有「反脆弱性」。所謂反脆弱性,就是從不確定性中受益的、與時俱進的特性。


比如資源冗餘。正如前文所言,諾基亞在電信領域耕耘了60多年,在2G到4G領域擁有大量專利,甚至一度形成壟斷地位,5G時代也在全力追趕,並早已著手布局6G


正是技術資源的冗餘,使得諾基亞技術這項業務一直保留了下來,既能靠專利躺賺,也能快速轉型,在電信設備領域站穩腳跟。


再比如過度補償。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反脆弱》是這麼解釋的,指為彌補不足或應對壓力,通過合理有效地方式,最終不僅實現了正常的補償,還形成了額外的巨大優勢。


大白話就是「凡殺不死我的,都會使我更強大」。


統計顯示,企業經營中每100年大約會出現15次危機,平均每7年一次。正是在這樣的風雨飄搖中,諾基亞,還有IBM等巨頭的韌性其實都是很強的,他們或許在每次危機中拿不出來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妙招,但絕對能拿得出來不會徹底垮掉的招,即便是面對自由落體一樣的墜落。


只要活下來,就會有重新振作起來的機會,這在充滿不確定性,很難看清楚未來趨勢的當下,對每個企業來說,尤其重要。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最新消息!她已離職!曾凌晨發文道歉 - 天天要聞

最新消息!她已離職!曾凌晨發文道歉

本月初,百度副總裁璩靜在短視頻平台上發布的幾條出鏡視頻引髮網友關注,特別是其提到「員工鬧分手提離職我秒批」等職場話題引髮網友質疑,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淘寶取消「618」預售機制後,京東宣布「現貨開賣」 - 天天要聞

淘寶取消「618」預售機制後,京東宣布「現貨開賣」

繼5月7日天貓宣布取消「618」預售機制後,5月8日,京東也正式宣布「現貨開賣」。今年京東618將於5月31日晚8點全面開啟。據了解,現貨開賣的同時,京東還將同步推出百億補貼日活動。在6月2日、6月3日、6月8日,還將先後推出9.
細思極恐網路暴力和群毆 - 天天要聞

細思極恐網路暴力和群毆

互聯網高速發展利用時代踏實做事和說實話的人都不被人待見,時時刻刻遭受網路暴力,聲討,群毆,格力電器董明珠,踏踏實實做企業,創稅收,促進就業,,為國家為人民奉獻大半輩子青春,心血, 汗水,本該退休安享晚年,侍弄兒孫遺憾找不到合適放心接班人,七
探秘vivo影像之美,與X系列技術溝通會共同見證卓越藍圖 - 天天要聞

探秘vivo影像之美,與X系列技術溝通會共同見證卓越藍圖

前段時間的vivo X系列新品發布讓我們記憶深刻,而剛剛結束結束的「影像新藍圖X系列技術溝通會」也十分精彩,這次溝通會不僅告訴了大家vivo在影像領域的最新成果,也讓粉絲們對vivo影像背後的故事有更多了解,在vivo影像的發展歷程中可以分成兩方面,一方面,vivo通過自主研發,不斷提升自身的影像技術實力,另一方面,vivo...
華為再次亮劍,鴻蒙系統亮點多多 - 天天要聞

華為再次亮劍,鴻蒙系統亮點多多

5月15日,華為夏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簡直是一場視覺與科技的盛宴,看得我熱血沸騰!不得不說,華為這次真的是大招頻出,新品多到讓人眼花繚亂!先說說那個華為MatePad 11.5 」 S吧,一亮相就讓人眼前一亮!它的設計簡約而不失時尚,屏幕清晰得讓人彷彿置身其中。
【新機】升級了個寂寞?藍廠新機發布 - 天天要聞

【新機】升級了個寂寞?藍廠新機發布

昨天晚上藍廠發布了新機iQOO Neo9s Pro,機子採用了6.78英寸1.5K 8T LTPO直面屏,支持144Hz刷新率。搭載天璣9300+,前置1600萬像素,後置IMX920主攝+5000萬超廣角。電池容量5160mAh,支持120W快充。新增白色版本,用上了白色玻璃後蓋,顏值確實提升了不少。不過還是塑料中框+短焦指紋。12+256GB 2699元
AI Agent在哪些行業領域會產生影響? - 天天要聞

AI Agent在哪些行業領域會產生影響?

在如今飛速前進的科技浪潮中,人工智慧(AI)技術的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角落。在這一浪潮中,Agent AI智能體以其卓越的能力脫穎而出,它通過模擬人類智能行為,能夠勝任一系列複雜任務,並在多個領域展現出了其無法替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