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經調查》節目曝光了網路水軍的「黑生意」,網路水軍亂象如何整治引發廣泛關注。
《財經調查》節目記者發現,在大眾點評等內容分享平台的評論區里,充斥著各種好評和誇誇帖。經過調查,原來是一些商家和水軍中介在網路上通過暗語招募普通消費者偽裝成「已購客戶」,發布大量類似「本人親測有效」「後悔沒早買」等頗具誘導性的產品虛假好評,而這些「網路水軍」對產品本身卻一無所知。

對此,專家表示,網路水軍的本質是通過刷評、刷單等方式,偽造虛假互動數據,影響平台演算法推薦邏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劉婷:網路水軍批量養號,利用真人用戶賬號進行刷評,難以識別。網路水軍常常用暗語逃避監管,且暗語迭代速度快。

此外,新型網路水軍的溯源定位也愈加困難,他們會使用虛擬身份、動態IP地址切換等方法來隱藏自己的來源和資金流向,使得偵測和追蹤變得更加困難。

賽迪研究院網路安全研究所研究員 鄧攀科:關於網路水軍法律定義範圍的界定,以及責任的明確劃分,目前還不夠清晰。針對監管打擊過程中法律適用性的一些難題,存在一些法律的滯後性。
專家:平台應加強技術治理 公開推薦演算法權重
面對這些挑戰,誰應該承擔治理責任,技術上如何才能更好地應對和打擊?
專家表示,面對治理新挑戰,網站平台作為網路生態的關鍵參與者,應強化治理責任,積極履行義務。重點是加強技術治理,提升識別用戶和內容真實性的能力。比如可以通過IP地址、設備信息等綜合分析賬號可信度,有效識別異常活躍、行為模式單一的可疑賬號,加強物流信息與支付行為的合理性分析,監測符合刷手特徵的異常購買行為。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劉婷:訓練模型識別模板化評論,提高內容情感識別能力,精準識別模板化好評、「洗白」等虛假內容。智能識別暗語、動態更新關鍵詞,提升語義分析能力,及時攔截暗語相關表述內容。

此外,專家也建議,平台企業應該公開推薦演算法權重,減少銷量、評分對商品排名的過度影響,自覺提高推薦演算法的透明度。

賽迪研究院網路安全研究所研究員 鄧攀科:把推薦演算法規則可以選擇性進行公開,自覺提高榜單的生成和內容推薦演算法的透明度。推動行業制定統一的演算法治理技術體系。
來源: 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