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人不應該在悔恨中度過。這句可看出大人對感情的事情的態度,因為不會讓自己陷入悔恨,所以會努力爭取。但是對親情他又做不到像自己說的那麼瀟洒,否則也不會這麼多年以來一直和自己的父親關係很差。
264.小藍說的的眼前人,說的或是父母,或是情人。
265.小藍的心一直無所歸依,所以,當聽到有人願意與他談論,他也樂意傾聽。本質上是個願意與人交談的人。
266.大人所言三軍可奪帥 匹夫不可奪志,也是勸慰小藍不要沉溺於已經失去的痛苦。小藍的迷茫憑他一人無力撼動整個社會,也可能是感嘆自己如螻蟻只能隨風飄散。而大人回道,余亦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只能說在堅持的道路上,雖都是富家公子出身,而大人在磨礪的道路上,早已有了堅定的意志。而小藍本是隨和的人,他所尋覓的不是讓他放下的道法,而是他的意難平。不過他的私事陸繹沒什麼興趣。
267.此時,小藍的稱呼是陸兄,說明他願意敞開心扉。
268.謝霄喜歡吃辛辣食物,不是楊州口味,遊歷時去的地方可能都是濕冷地區。
269.楊程萬生大楊的氣是因為大楊玩菜刀十分溜,一耍刀開始變笨。其實大楊不是笨,不過對沒興趣的東西就是沒辦法去學。
270.試探三瘦會不會武功,是要確認三瘦是否也有嫌疑。事發的有關人員全部都要排除。
271.大人悠悠哉哉的整人。某方面來說心裡的少年一直都在。
272.其實可以看得出來,陸繹其實像他的母親多一些。
(1)他所愛的人必須是純粹的人,母親是為護他而死,所以他遺憾,阿德是為他而死,所以他內疚。
(2)當他對今夏動情時,還未致情深,可以抽身時,他好像又多了幾分感性。
(3)當今夏一而再再而三護著他時,他已是情根深種,不能自拔。
(4)他一生的遺憾是無法保護母親,所以他對今夏的護可以說是對母親和阿德遺憾的一種投射,可以放棄生命。
273.從今夏和陸繹的交談來看,他在丹青閣排查嫌疑人,今夏應該是在附近村子打聽消息。
274.今夏關門是隨便關關就好,平時在生活細節上不那麼嚴謹。
275.走一半就停,讓今夏開門都是小孩子作弄喜歡的女生的行為。不過說實話,有點幼稚。
276.今夏幫陸繹剝好桔子掰成適合入口的大小,是今夏照顧陸繹下意識的行為。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有察覺到。
277.相對於甜食,大人可能會喜歡水果多一些。茶也必不可少。反正劇里從頭到尾,陸繹不怎麼吃糕點,好像還挺喜歡喝茶,對喝酒也有講究(比如果酒要用琉璃杯,再比如嚴世藩提到陸繹喜歡秋露白。)
278.對於今夏的照顧陸繹當然心裡清楚,也樂意並且很享受。
279.今夏應該受不了謝霄的這種孩子脾氣。都是孩子氣,沒辦法動心的人就是沒辦法。
280.大楊與上官喝下女兒紅,也算得上是另一個意義上的合巹酒。畢竟女兒紅是父母自女兒出生時埋的酒,要到女兒出嫁才能打開,與其他的酒意義不一樣。
281.(說個之前漏掉的)今夏問陸繹究竟是童心未泯呢還是心胸狹隘呢。這話就有意思了。(1)問這話之前今夏還特地問了陸繹的年歲,確定他是二十二才問的這個問題。
(2)今夏為什麼這麼問,是因為陸繹捉弄了謝霄。如果他真的是個孩子,捉弄了也就捉弄了,無所謂,孩子嘛,總是貪玩的,再加上是謝霄挑釁在先,陸繹反擊沒有任何問題。
(3)如果陸繹智力都已經恢復了,還要和謝霄計較,那就值得說一說。
(4)如果是童心未泯,那就沒什麼好說的,這就是孩子之間的玩鬧。反正謝霄也不怎麼成熟,就當陸繹被他影響了,變幼稚了。
(5)如果是心胸狹隘,那就是成年人之間的計較了。那麼一向對所有事情都不甚在意的陸繹,謝霄究竟做了什麼,能讓陸繹這麼計較?他計較的有事什麼事?
(6)從這裡就能看出來,陸繹對今夏真的上心了,又因為他心無良人,謝霄又煩,所以就教訓他一下。
282.看小藍與大人下棋的表情,應是棋逢敵手。
283.兩次擋著小藍去碰屍首的是謝霄。三個性格外向的人處理對方悲傷情緒時,一個是保護,一個是安慰。
284.面對元明,小藍始終像個孩子。向師父告狀,說他們胡說八道。
285.說上官對大楊毫無感情,也不是。至少在醉酒時上官對大楊是心動的。或是說收到退婚書時,上官怪謝霄不管烏安幫開始,上官便有離開烏安幫的打算。
286.因為重情義,小藍所以會將重振丹青閣,重點龍膽村的長明燈當成是自己的責任。
287.陸繹來找元明是已經正式鎖定元明。
288.小藍來找陸繹,陸繹桌前並無其它,估計是在思考案情。
289.元明為了不老丸已殺了幾人,錦衣衛他也會動手。不過因為陸繹的身份,他也沒有真的敢動手殺了他。
290.陸繹低估了一個人對自己執著的事物的瘋狂。
(1)他本身屬於理性的人,並不會讓自己陷入過於痴迷的境地,就如喝酒,他喜歡喝可是不會沉迷,並且保持清醒。
(2)也一如他對待感情,一開始只是觀察,並沒有讓自己陷落。
(3)所以他對一個人竟會如此痴迷一件事情是無法感同身受,也因此,中了元明的道。
(4)同時,他也有點自負,在他心裡,錦衣衛的確有著崇高的地位,所以他也並不認為一個方士敢動錦衣衛。
291.元明與大人之間隔著棋局,一個癲狂的人與理性的人的較量。
292.元明認為丹青閣是他的範圍,在這裡,他把人命也當成可以隨便拿捏的東西。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