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在外省讀書的兒子回家,我的喜悅難以用語言形容,可不久,喜悅就轉為「不開心」。
1
兒子今天回家。
「媽,你在哪兒?」當知道今晚我上夜班時,兒子失望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
幾個月不見,我也挺想兒子的。
「明早給你買包子不?中午想吃啥,老媽給你買!」我恨不能把心掏出來給兒子,也恨不得立馬回到他的身邊,看看他長肉沒,再摸摸他因健身而隆起的臂肌。
可我要上班,明早才能回家,時間只好一點一點地過。
晚上,我正在值班,兒子打來視頻電話「我這會兒在收拾你房間。好亂!我才走了好久,又弄這麼亂。我買了一個置物架,把你東西都清理歸類放在上面了。」
鏡頭閃過我的房間,是整潔多了。我還想抵賴,不認賬。「我沒亂放!」我說「你走什麼樣,就什麼樣,我沒動。」
2
「你這個收集垃圾袋的習慣,真的要改,好多東西都堆成山了,都不清理。你撿那麼多數據線幹嘛?」兒子。
「我沒撿,買東西配的。」我還在嘴犟,可心裡卻服軟了。
想兒子8月底去上學時,我也在上夜班。他走之前把家裡整理得井井有條,衛生也打掃得乾乾淨淨,我回家小感動了下。
都說女孩愛收拾,打掃衛生做家務是女人的事。我想改變這說法,所以兒子從小我就言傳身教影響他。
兒子小時見我掃地,他會好奇學著做,我馬上給糖鼓勵他。有次我們幾位同事在曉芳家聚會,吃了午飯,大家帶的大點孩子都在玩,我兒子則去拿掃帚掃地,眾人都齊聲讚揚,為我賺足了羨慕的眼光。
兒子讀小學,洗碗、掃地、做家務就開始講條件。一角錢洗一次碗,拖一次地。金錢的誘惑真大。兒子拖地那叫一個認真,是跪在地上用帕子一點一點地抹。
大學的兒子,一年在家的時間不多,我也不指望他做這些,沒想到小學的好習慣又回來了。
「這些東西,你不曉得放哪裡,明天回來我給你講。」兒子的微信打斷我的回憶。
3
「明天,給你帶飯掃光哈?」我說。
「不,明晚上我去朋友那兒。」兒子的回答讓我有一絲失落。兒子匆忙回家一趟不玩心愛的英雄聯盟卻為我整理房間,不得不說皮夾克也有暖心的一面。
「我給你買了個桌子,等那個到了你把這個木頭架扔了。」兒子清理東西,還想扔我量身定做的書桌,我不高興了,那木頭架可是80多歲公公花了些時間做好的,扔了,我捨不得。
「又沒要你花錢!我買的是可以調節的一米二,合適得很。這個可以調節,坐在床上也能看。」兒子知道我心疼錢,先捏住我要害,再回答我問題。我看了他發的書桌圖片就默默允許了。
「你這些喜歡留著無用東西的壞習慣,要改啊!未雨綢繆是好事,但是過度了就不好。」兒子微信又來。這話,我要聽,必須的!
「好嘛,把我改造得簡約點」。我說。
「刪繁就簡!」兒子的話,我贊同。做為快步入老齡的我喜歡懷舊,什麼用得上,用不上的東西都要留著,兒子不清除,我定是不肯捨棄它們的。
所以,兒子回家除了幫我整理房間,讓我感動外,還幫我斷舍離,這份驚喜,會讓我開心很長一段時間。
有同款我這樣的媽媽,被孩子改造的嗎?來一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