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一手推著電動車,一手去掀掛在門上的帘子,著急把車推進屋裡,好趕快去做晚飯。
冷不丁地,卻被屋裡伸出的一隻大手,一把推倒在地。
電動車倒在了一邊,秋菊摔在了另一邊。雖然身上沒摔多疼,秋菊的心裡卻疼得很。
因為,這隻從屋裡伸出來的手,不是別人的,正是她的老公袁玉良的。而此時的袁玉良已經走了出來,滿臉的怒氣,嘴裡還罵罵咧咧的。
生病的老岳父
前不久老岳父病倒了,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影響了自理能力。岳母是十幾年前去世的,之後岳父一直獨居,這下日常生活就成了問題,需要人照顧了。
岳父有六個子女,三個兒子,怎麼算,袁玉良都沒想到養老會落到自家身上。
可自從岳父病倒後,秋菊就一天三遍地往娘家跑,做飯、洗衣、收拾家,忙完再回來做飯,完全把重心放在了岳父家。
農閑時也就算了,袁玉良把怨言放在心裡;可農忙時,秋菊還是提前就騎車趕過去做飯,耽誤了幹活不說,等他天黑了回家,發現秋菊還沒有回來,一口現成的飯都沒有。
袁玉良從不做飯,更何況此刻的他怒氣滿滿。
怎麼那麼多子女,非要他家照顧。這不都是兒子的事嗎,秋菊已經是嫁出去的女兒了,有病回去看看就行了,怎麼能天天如此,還養兒子幹什麼?
袁玉良有自己的認為。當年他的父母生病卧床,一直到臨終,他都沒有讓幾個姐姐和妹妹來照顧,都是秋菊做飯、洗衣、喂葯的。他還有一個在城裡工作的弟弟,因為工作原因,也沒有回來照顧,只是回來看望了幾次。
怎麼到了岳父這邊就要女兒去照顧了呢?
他越想越生氣,看著匆匆趕回來的秋菊,正要進門,就一把推倒了她的電動車。
無奈的秋菊
父親病了,三個弟弟都在外面打工,大弟媳和二弟媳也在外面,只有三弟媳在家。媳婦照顧公公多有不便,但女兒就不一樣。
況且三弟媳又嘴多,妯娌都不在家,讓她一個人去照顧,肯定會說一籮筐不滿的話。到時候就不是她去照顧老人,而是去給老人添堵了。
秋菊是老大,有一個妹妹遠嫁,來往不方便。另外一個妹妹剛有了一個孫子,實在走不開。
秋菊也是沒辦法,幾個侄子還沒有成家,現在農村結婚能褪家長一層皮,這個時候把弟弟們都叫回來照顧老人,顯然不現實。
但秋菊更怕袁玉良不滿。
她每天早早地起床,做好早飯,才匆匆趕到娘家照顧父親。給父親餵過葯再匆匆趕回來幹活,袁玉良一聲不吭,臉色陰沉得要擰出水來。
快中午時,秋菊會小心地跟袁玉良商量,問他是回家吃飯還是和她一起去父親那裡吃飯,大多數袁玉良會選擇跟秋菊去岳父家吃飯,這樣秋菊就不用做兩鍋飯了。
有時,袁玉良心情不好,就會大聲吼秋菊:「累得要死,還要跑幾里地去吃飯,不去。」這時的秋菊沒有辦法,只能先回家給袁玉良做好飯,再出發去幾里地外的娘家。
累,當然是累,但秋菊更怕這樣的日子袁玉良都不允許她去維持了。
誰的老年生活不想相對舒適點
要說農忙時,老人為什麼不能去秋菊家居住,這樣秋菊就不用一天三趟地奔波了。其實父親來過家裡住過幾天,那時收麥子,家裡實在忙得厲害,天氣又熱,秋菊也年齡不小了,又有高血壓,萬一累倒了,這老人、家裡、地里可怎麼辦?
袁玉良不是良心發現,而是權衡利弊之後把岳父接了過來。
老人開始不願意來,但看到女兒這麼忙,也就妥協了。
老人之所以不願意來,是知道袁玉良的脾性,還有自己明明有兒子,卻要去女兒家住,不合常理。
岳父搬來後,不到兩天,袁玉良就開始煩了。一天到晚地嘮叨為什麼其他人不管,就賴著他們一家,大不了幾個兒女輪著也不能一直讓他管啊,生的兒子是幹什麼的,女兒又不分父母的錢和地……
如此嘮叨,在老人看來無疑就是攆他走。
事實上,袁玉良一點都沒有照顧過岳父。但他的思想是秋菊照顧了就等於是他照顧了,就像他自己的父母一樣,當年都是秋菊照顧的,他卻承擔了名聲。
從此岳父再沒有說來的話,秋菊只能兩頭跑了。
秋菊的三弟媳哪怕只給老人做一頓飯,飯都是硬的,不好吃也不能說,你都躺在床上了還要求這麼高,難聽話當面說到臉上;鋪一次床,床都沒有妥當過,不是這折起來了,就是那邊有硬東西。
老人還能活幾年,看著父親淚水漣漣的訴說,秋菊還能說什麼。人一輩子了,誰不願意老了找個相對舒適點的環境生活?
一邊是需要自己照顧的父親,一邊是滿腹怨言的丈夫,秋菊只能小心翼翼地應對。難道她照顧自己的父親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