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家裡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上有兩個姐姐,下有一弟一妹。俗話說:頭生慣,末生嬌,千萬別生當中腰。
她,恰好就是當中腰。
她出生於七十年代初,那時的農村,還沒有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都是採用生產隊的形式。早上,生產隊場院鐘聲響起,大人們就該出工了;到了中午,鐘聲又會響起,那是收工的信號,午後和傍晚,鐘聲依舊提示人們出工和收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子就這樣在每天四次的鐘聲中持續著。
聽老人們講起,她剛出生時,因為家裡缺乏勞動力,母親要去生產隊出工,就把她放在炕上,為了防止孩子掉下床亢,母親就把用枕頭把這個嬰兒的四周圍上,這是她家原始的「嬰兒床」。生產隊出工,每半天休息一次,母親就利用休息時間趕回家給孩子餵奶,喂完奶就又急著出工了,孩子似乎很懂事,很配合母親,除了吃就是睡,從來不哭不鬧,老人們一度以為這個孩子有點傻。
時光荏苒 ,光陰如梭,一晃這孩子長到了七歲,到了上學的年齡,因為家裡孩子多,父母想讓她推遲一兩年上學,但是這孩子特執拗,沒經過父母同意,自己就跟小夥伴去到了學校。
那時候的小學都是完整小學,五年制,(後來改成了六年制),每個村裡的孩子都在本村上學,一到五年級都有,一個年級一個教學班,每個班二三十個學生。當時他們班有二十六個學生,排桌座位是第四排中間位置,現在被稱為C位的。這孩子特別優秀,一年級期末考試語文數學都是滿分,排名第一,老師們都特別喜歡她。
但是,隨著弟弟的出生,她的命運又發生了轉折,她的學業被暫時中斷了。
那是1979年8月的一天,中午放學剛進家門,妹妹就高興的迎了上來。「姐,媽生了個小弟弟」。弟弟的到來,給這個家裡增添了特別的熱鬧和歡樂,,她的爺爺奶奶,叔叔姑姑,都在為弟弟的到來慶賀!
時間在大家的歡樂中,迎來的弟弟的滿月。農村女人生了孩子過完滿月後就要下地幹活了。於是新的問題來了,那就是母親出工後,孩子誰來看呢?當時兩個她的兩個姐姐一個上四年級,一個上三年級,如果輟學回家就耽誤學業了。父母商量的最終結果,只能是讓剛上完一年級的她先停學,回家看孩子。當時她很不願意,可是又沒有辦法,畢竟父親要上班,母親要出工,不然家裡就沒有飯吃,無奈,她只好聽從父母的安排,回家看孩子了。(寫於:2022年11月1日)
回家看孩子後她的生活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請關註明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