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府有個名叫魏達的後生,父親早逝,母親沒有改嫁,靠著織布和給大戶人家洗洗涮涮的,含辛茹苦的獨自一人把他撫養大。因為沒有父親,村裡的頑童經常欺負他,每每如此,母親魏氏心如刀割,鬱鬱寡歡,更加疼愛他。有什麼好吃的都給他吃,家裡養著一隻下蛋雞,雞下的蛋,都給他補養身子,自己捨不得吃一口。
魏大從小就目睹母親的艱難,困苦,暗暗發誓,一定要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長大後,他想和別的孩子一樣去私塾讀書。
母親也想讓他讀書,將來考取功名,有個好前途,不再過這樣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窮困潦倒的日子。
可家裡沒有錢,魏氏只好去親戚家,厚顏低三下四的借錢。
可走了一遭,只借到幾文錢,很是難過,暗暗垂淚。
魏達目睹,知道母親為了他,又遭受了白眼欺辱,心如刀割,放棄了這個念頭。
不顧母親苦苦阻攔,去了王財主家做個短工。
月底拿到工錢,他給母親買了很多好吃的,還給她買了一件新衣服。
魏氏喜極而泣,兒子長大了。
可看著他身上補丁摞補丁的破衣服,再看看給自己買的新衣服和那些自己織的布,心酸酸的,五味俱全,淚水奪眶而出。
魏達笑著好言好語的撫慰她。
幾天後,魏氏狠狠心,用自己織的布,給魏達做了一件新衣服。
魏達高興的看著新衣服,愛不釋手,捨不得穿。
去做短工時,依然穿著那件補丁摞補丁的破舊衣服。
魏達很是孝順,自從他做了短工,還會山上打柴,起早貪黑的勞作著。
再不讓母親織布了,她長年織布,給大戶人家洗洗涮涮的,累的眼睛不好,手上青筋暴起,猶如枯枝,
可魏氏閑不著,總是等到兒子去做工時,偷偷織布。
魏達知道後,偷偷把織布機賣了。
魏氏很是生氣,把他訓斥一頓,道他雖能賺錢了,可這點錢,只夠母子倆溫飽,這樣下去,賺不到錢,怎麼給他娶妻成家。
可織布機已經賣了,只好嘆口氣,作罷。
依然偷偷給大戶人家洗洗涮涮的。
魏達心知肚明的,更加難過,發誓一定要多賺點錢,讓母親不再受累。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此地開始鬧饑荒,寸草不生,大地乾裂,人們挖草根,吃樹皮,快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了,餓殍載道。
有錢人家,都坐著馬車逃到外地去了。
魏達也想帶著母親逃到外地去,可母親年紀大了,家裡沒有牛車和馬車,他急的團團轉。
情急之下,決定背著母親離開這裡。
母親知道後,心如刀割,不想連累他,趁著他不注意,竟然欲要撞牆自殺。
幸好被魏達發現了,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魏達哭著,背起母親就走……
母子倆只帶了一點錢,一把砍菜刀和一個陶瓷碗,陶瓷碗準備討飯用的。
一路上,以乞討為生,吃了很多苦,受盡白眼,可也有好心人幫助她們。
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天,有一天,來到一個村子,村子四面環水,美景如畫。
魏氏很是喜歡這裡。
魏達看母親喜歡,決定在此安頓下來,因為自己和母親經常受人欺負,決定遠離人跡。
他想了想,看到山上有個斷壁殘垣的破廟,也能遮風擋雨,決定就在山裡住下來。
住下來後,他每天都至山上打柴,再挑到集市上去賣。
打柴時,還會挖野菜、摘野果、采蘑菇,碰到蘑菇多,還會拿到集市上去賣,勉強糊口。
母子倆日子雖苦,可也比以前乞討強多了。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有一天,魏達去山上打柴,回來的路上,因為剛下過下小雨,山路又陡又滑,他一個不小心,失足墜落山崖下了。
他的母親魏氏做好飯,等到黑天,魏達也沒回來,很是著急,只好出去尋找。
可外面夜黑如墨,時而響起一聲野獸的吼叫,她嚇得瑟瑟發抖,想大聲呼喊,又怕把野獸引來,急的團團轉,眼淚汪汪的。
站在破廟門口等到了一夜,兒子魏達也沒有回來,擔心的哭起來……
四處尋找,找了一天,累的渾身無力,依然沒有找到,覺得他凶多吉少了。
想去村裡求助,可村子離這裡太遠了,她怕離開這裡,兒子回來找不到她,該著急了,只好繼續尋找。
就這樣,她每天都在山裡尋找著,猶如瘋癲之人。
心裡想著,活要見人,死要見屍,自己絕不能灰心喪氣。
為了活著等著兒子回來,她每天都靠著挖野菜,撿野果,果腹。
沒東西吃的時候,甚至把樹葉煮了吃,只要能活著。
她堅信兒子一定會回來的,慢慢的變得精神恍惚,神志不清。
長時間下去,她身子骨不好,因為思念兒子,她日夜哭泣,本來眼睛不好,慢慢的竟然瞎了。
可她每天都摸索著堅強的活著。
可她畢竟年紀大了,一年後,因為思念過度,憂思過慮,終病重驀然離世了。
她死在破廟裡,因為此山人跡罕見,沒有人發現。
她的屍身孤零零的躺在破廟裡。
有一天晚上,村裡開棺材鋪的石二禿正要關門休息,忽然進來一個臉色慘白的「後生」,要定一口棺材,讓他明天送到山上的破廟裡。
告訴他,錢不夠,再給他一個玉佩,那個玉佩很值錢的,乃是祖傳的,讓他幫忙把棺材埋了。
石二禿答應下來,心裡很是納悶,此人真怪,買個棺材抬到山上,還是破廟裡。
那個破廟,他們知道,早就荒廢了,一個神像沒有,山上也沒有人家,要棺材幹嘛呢?
可賺錢是好事,管他呢!
第二天,按照後生說的,他們抬著棺材去了山上,到了破廟裡一看,登時驚愕的張大嘴。
只見破廟裡,地上鋪著厚厚的一層乾草,乾草上躺著一具屍體,是個老婦人,死不瞑目,讓人不忍直視。
雖穿著一件新衣服,但一看就是窮人。
「這不是那個外地人嘛!」抬棺材的呂二驚道。
「他們來到村裡要飯,可後來走了,沒想到,他們住在這裡,她不是有個兒子嘛!」另一個抬棺材的人說。
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紛紛,很是同情她們。
按照昨晚後生的話,老婦人身上真的有個玉佩,一看就是好玉。
地上有個破舊不堪,補丁摞補丁的女人衣服。
一看就是老婦人換下來的,衣服里只有幾文錢,原來她知道自己快不行了。
目睹此景,幾個人揣測著。
她死了,她的兒子呢?昨晚的那個「後生」是誰呢?
可事已至此,還是先把她埋了吧!
幾個人眼睛濕潤了,不約而同的一起把她裝進棺材裡埋葬了。
石二禿昨晚本來想著那個值錢的玉佩,興奮的一夜未眠。
可今天目睹此景,很是難過,感慨萬分,五味雜陳。
覺得老婦人太可憐了,在這山裡苟活於世,兒子也不知道去了哪裡?
動了憐憫之心,沒要那個玉佩和幾文錢。
埋葬後,幾個人不約而同的磕了幾個頭,默默離開這裡。
一個月後,村裡的獵戶潘猛追著一隻麂子……
那個麂子跑的極快……潘猛緊追不捨……來到山崖下,麂子忽然不見了。
潘猛不甘心的尋找著,忽然看到樹下有個白色的東西。
走過去了一看,大驚。竟然是個骸骨,旁邊還有一擔柴,他仔細端詳,覺得此人應是墜崖而亡,身上的血肉已經被動物啃食了。
太可憐了!
潘猛眼睛紅紅的看著。
想著既然自己遇到了,不能讓他暴屍野外,那就讓他入土為安吧!
遂用刀挖個土坑,把骸骨埋了。
起身離開這裡,雖沒有捉到麂子,可因為自己做個一個善事,很是欣慰。
回到村裡,村民們知道後,都議論紛紛的,不約而同的想到老婦人的兒子。
覺得這個骸骨應是那個後生的骸骨,他是失足墜落山崖而亡的。
可憐的母親苦苦在家等待,最後還是孤獨死去了,母子倆真是可憐!
所有人都納悶,他們為何不住在村裡,而是選擇去野獸毒蟲經常出沒的山野之地住下來。
人群里有個老叟,他一直默默聽著。
過了會,嘆口氣,徐徐說道:「這母子倆定是在原來的地方受了欺負,害怕了。來到此地,方遠離人群,不想在受欺負。可他們不知道,人是群居動物,互相扶持,才能好好生活。在他們眼裡,也許覺得都是壞人,很是絕望,可他們不知道,人有好有壞,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就像咱們這個地方,雖也有幾個地痞無賴之徒,可村民們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人,互相幫助,安居樂業,日子雖苦,可大家團結友愛,一團和氣。那個後生也就是老婦人的兒子是個孝子,死了,變成鬼,都惦記著母親,前去買棺材,真是讓人感動!要是他們母子倆在此住下,就不會死了。」
老叟嘆息著。
眾人聽罷,都很是難過,瞬間,沒了聲音,村正眉頭緊鎖,默默無語。
幾天後,村正帶著幾個村民,把後生,也就是魏達的屍骨挖掘出,把他和母親安葬在一起了。
又燒了很多紙錢,希望他們到了地府不要再受苦了,母子倆在地府里又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