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常一樣,下午6:00延時結束,護送走我的學生娃兒,帶著疲倦,披著暮色,回到家中。還沒從爬五樓的喘息中緩過過勁兒來,電話響了。
「閨女,不知咋回事類,咱村只讓進不讓出,村裡廣播正在吆喝不讓在外頭……」電話里,爸爸一改往時平緩的語調,緊張地對我傾訴。
「哦,一定是疫情惹的禍吧!你們聽村裡的安排,呆在家啊!著急嘍,看看電視……」交待一番後,我趕緊拿起手機拔通一村幹部兼發小的電話。
「聽說是某廠的一個外地大貨車司機……」
「哦哦,明白明白。」
「不信謠,不傳謠……呆在家就是為抗疫做貢獻……」
明白了一切,我倒了杯水,想喝口水後再給父母打電話安安心心,剛喝了一囗,電話微信又唱起歌來,拿起一看,是醫院工作的夏姐打來的電話。
「喂,英妺,剛下班回來,給你打個電話問問,咱家二老是不是在家?」
「嗯嗯,是的姐。」
「趕緊給他們說可不要外出,做好防護!」
「謝姐關心,剛才已經交待過!姐,你們衛生部門的人現在最辛苦,俺哥現在肯定才忙哩!」我關切地回問。
「哎喲,別提了,自從這地區出現疫情,10天了,他都沒回過家,我偶爾打個電話,他都給掛了,嚇得我都不敢給他打電話……」電話那頭夏姐一如往常地溫柔細語,好像在講述別人的故事,「這個地方疫情剛控制住,這不,明早5:00他們直接開往另一地,在那裡駐紮,現在,家裡就我一個人空巢呵,白天上班俺科室門診上的年輕人都去抗疫一線了,又剩上我一個留守老人了,呵呵……」夏姐說著笑了。
「我哥是咱這兒定海神針,有他在的地方人們心裡踏實,放心,他到哪兒呀,這仗准贏……」
「哎,現在我都可焦慮,先說俺醫院吧,多數人都化身為大白,沒日沒夜地去一線抗疫了,這兩天科室人少,有個小姑娘都骨折了,還堅持上班,看著可心疼人,沒辦法啊!我也是感冒頭疼,每天早上一開門,都有看不完的病號,一天下來嘴都不想張。」夏姐嘆息道。
「姐,感冒了,得多休息。咱身體要緊啊!」
「啥辦法,咱年齡大了,領導讓我留守坐診,都夠照顧了,稍微年輕的都堅守在最危險地方,有的孩子網課顧不上看,有的老人生病在家不能照顧……看看咱昕昕妹妹也十幾天沒回家了,他們檢驗科的十幾個人太忙了,為了早點出核酸結果,她們每天都要做幾千管標本,常常熬個通宵。白天從實驗室出來臉都臘黃蠟黃的,看上去讓人心疼!哎,你是沒見啊,在疫區服務的同行,一天下來手腫,腳腫,臉腫的,累得血壓不正常的人比比皆是。比起他們,我這小感冒也不算什麼了。……」姐姐說著不停。
「再說你哥吧,前一段腰疼得起不來,本來說要上醫院康復治療類,計劃又泡湯了。疫情就是命令,這一去就10天,也不跟我聯繫,你說這也快奔六的人啦,身體能吃消嗎?」
「哎,幹啥都不容易啊!」 我感同身受,接著說,「俺哥工作能力強,能挑大樑,做為專家,這幾年為咱縣疫情防控做出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咱這兒呀,這三年各級領導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他們合理布署,科學防疫,措施得當,咱百姓才安居樂業。這次面臨挑戰,分片兒細管,落實到位,上下一心,執行強力,度過難關是一定的。哎,我看平時媒體報道的多數是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感人事迹,實際上呀,坐陣指揮的這些幕後英雄更是肩負重任,敢於亮劍!」我如數家珍,道不盡對醫護人員的敬佩。
「誰說不是呢?醫者仁心,健康至上,我和你哥經常這麼說……早點休息!」
放下電話,時鐘正好走到八點,我移步窗前,此刻正是萬家燈火,昔日熱鬧的大街變得清冷了許多,聽不見小孩子們的戲鬧聲,看不見晚上鍛煉的人影,只有兩邊的路燈依然亮著,像寶劍,刺破著夜的黑暗。十月的夜晚本不算太冷,今晚卻讓人感覺一陣陣寒意,可惡的新冠就像這濃稠的夜色,壓的人心裡悶悶的,而以夏姐兩口子為代表的醫護和疾控人員,多像這堅守崗位的路燈,在寒冷中守護著這個小城的安全。向他們致敬的同時,我應該怎麼做,才能為抗疫盡一份力量呢?作為一名教師,那就認真落實「兩點一線」生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們戴好口罩,做好防護,現在好好學習,強大自己,將來為社會多做貢獻吧!
「叮叮噹……」電話又響了,同事打來電話關切地詢問,「親,你老家那裡咋回事兒?聽說有疫情……」
「放心,王姐,沒啥大事!有防疫指揮部的統一科學管理,老家像生個小病,應該很快就沒事兒了……不信謠,不傳謠,好好休息,一切聽通知……」
掛斷電話,一看錶,八點半,此刻爸媽應該還沒睡,趕緊打個電話告訴他們,咱村沒啥大事,明天會更好……
作者簡介
王英鋒,宜陽縣實驗小學,中小學高級教師,河南省骨幹教師。喜歡以歌唱贊生活,以文字傳真情。堅守「成長,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