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終南山多隱士。
大唐太宗年間,終南山裡就有兩位修行者隱居其中。這兩位修行者,一位是佛門的宣律和尚,一位則是成為後世傳奇的藥王孫思邈。世人只知道孫思邈在醫藥上的成就,殊不知孫思邈還是一位道家的修行者,稱為妙應真人。這宣律和尚與孫思邈一僧一道隱居在終南山裡,平日二人互相交流修行心得,悠然愜意。
這一日夜,宣律和尚做完當天的功課,正準備休息。忽然籬門之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叩門聲。宣律和尚不由心中疑惑,這終南山平日就人跡罕至,自己也就與孫先生(孫思邈)走動互訪。這深夜何故尚有訪者?且此人叩門聲急,顯然是有極要緊之事。
宣律和尚心中默念佛號,起身出門迎客。借著星月之光,宣律和尚只見門外一名鬚髮微黃面色帶紫的老人侯立一旁,神情卻很是焦急。
宣律和尚一看眼前的老者,心中先是微微一愣,心想他怎麼到我這裡來了?旋即高念一聲佛號道:「施主乃攪動風雲之客,何故到此?」
原來宣律和尚已經瞧出眼前之人不是凡人,準確地說,眼前的這個老者,就不是人類。
那老者知道眼前的和尚乃修行中人,再加上自己所求之事甚急,倒也沒必要隱瞞自己的身份,當下急切對宣律和尚言道:「不敢欺瞞大師,弟子乃昆明池龍王。只因天旱日久,前日里有西域胡僧覲見天子,對天子言道,將以自身法力向上天祈雨,於是天子准奏。如今胡僧在我昆明池設下法壇已七日矣,這七日來,我昆明池縮水數尺。」
說到這裡,老者臉上露出激憤之色,繼續對宣律和尚言道:「然而天旱無雨,實由不得弟子作主,卻要聽天庭號令。於是弟子派人與那胡僧交涉,那胡僧哪裡是要為天子祈雨?而是要等我昆明池水干,擒下弟子,要取弟子龍腦為葯。眼見昆明池已縮水七尺,弟子命在旦夕,還萬請大師法力救護啊。」
宣律和尚聽得老者所言,心中躊躇:那西域修行者借百姓苦旱日久仗術欺人,欲從中謀害龍王,沒有一絲出家人的慈悲之心。況且這昆明池龍王素無惡行,又在此深夜求到了自己的門上,卻是要救他一救。只是那西域胡僧與我同出釋門,我去解此爭端,倒是免不了要傷了同門之情了。
宣律和尚心中計議妥當,就對昆明池龍王說道:「龍王說得倒也真切,只是貧僧不過是一個持律的和尚罷了,於修行一道倒沒有深入。然而此間有孫先生在此,他醫道雙修,道術通神,龍王可以向孫先生求救。」
說完宣律和尚指點龍王來到孫思邈修行的石室,只見石室中出來一位童顏鶴髮的道士,精神矍鑠,眼中神光內斂,正是醫道雙修的孫思邈。孫思邈聽了昆明池龍王的一番言語後,也不作推脫之言,只是對龍王直言道:「龍王要貧道救你不難,但貧道也有一事相求,貧道知你昆明池龍宮之中藏有醫藥仙方三千首,龍王若能將此仙方傳給貧道,貧道自當救助於你。」
這是孫思邈欲藉此機會求得仙方,日後好為黎明百姓謀福。
龍王一聽孫先生還開出條件來了,要在平時,龍王絕對不會將龍宮中珍藏的仙方獻出,只是眼下自身已危在旦夕,哪裡還顧得上其他。當即對孫思邈說道:「我龍宮之中所藏仙方,天帝不許妄傳,然而如今我龍宮危急。只求孫真人出手相助,定當雙手獻上仙方。孫真人少待,我去去就來。」
說完這昆明池龍王徑折返龍宮去取仙方去了,不到片刻,龍王已將仙方取來。孫思邈面露微笑,對龍王言道:「如此龍王請回,無慮那西域胡僧也。」
待龍王回到昆明龍宮之後,昆明池水忽漲,數日後竟然溢出到了河岸之上。這自然是孫思邈施展神通所致了。那西域胡僧一看昆明池水暴漲,哪裡還能再對昆明池龍宮生出覬覦之心?方知這幾日中,有其他修行者出手了。而自己的微末道行在大修行者眼裡實在是微不足道。於是竟羞恚而死。
而孫思邈得了昆明池龍宮三千醫藥仙方後,也是日夜研究,只求為世人的生命健康多一份救護的手段。待到日後孫思邈再修《千金方》三千卷,孫思邈卻在每一卷中悄悄地放入一份昆明池龍宮中流傳出來的仙方,如此《千金方》三千卷剛好納入昆明池龍宮三千仙方。原來天帝不允許妄傳的仙方也就悄悄地流傳下來,福澤世人。
而孫思邈也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世間多流傳有關於孫思邈治病救人的傳說。便是孫思邈去世後,世間還傳有人依舊見到過孫思邈繼續行走在這紅塵俗世間救助病痛。世人總不願意相信守護健康的藥王辭世。關於藥王孫思邈的傳說仍將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