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明朝年間,清河縣有一個名叫范進的書生。范進自幼胸懷壯志,希望通過讀書來考取功名,改變自己家族積貧的命運。為此,范進付出了數十年的努力,終於在四十歲那年考中舉人。
考中舉人之後,范進信心倍增,但是他的志向不止於此,到了嘉靖二年,朝廷開科取士,天下的舉子匯聚京城參加科考。范進也收拾好行囊,朝京城進發,希望自己能夠高中榜首,到時也搏個一官半職回來。
等范進途經陳留縣時,突然天降大雨,道路泥濘無法通行,范進環顧四周,見也沒有客棧可以投宿,心中十分焦急,因為他背的背簍之中有許多書卷,倘若被雨水打濕的話,到時自己就沒法溫習了。
就在這時,路旁一個婦人出來收柴,看見雨中的范進,那婦人說道:「這位公子,為何在雨中淋雨?倘若公子不嫌棄的話,不如到家中暫住一宿無妨。」范進見那婦人言辭懇切,心中十分感動,跟隨婦人進了屋。
但是等范進到了屋裡之後,見屋中並無旁人,當時便退了出來,說道:「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傳揚出去對娘子的名聲不好,我還是不打攪娘子了吧。」
那婦人流露出讚許的眼神,說道:「公子不愧是個正人君子,實不相瞞,小婦的丈夫前年病逝,如今我一人寡居家中,我這倒是沒啥介意不介意的,倘若公子想住的話,儘管住就行。畢竟現在外面下這麼大的雨,你也不好趕路。」
范進看了看自己背簍里的書,又看了看外面的雨,思忖了片刻之後說道:「多謝娘子的美意,您看這樣行不,我將背簍先放在您的屋中,因為我怕裡面的書卷被雨水打濕,今夜我就站在外面房檐下將就一宿就行了,等明日早晨我再取書,你看如何?」
那婦人聽罷之後說道:「那就依公子所言吧!」
范進將背簍放在婦人的屋中,然後便出了院門,站在門口的房檐下避雨。約莫到了二更時分,雨勢漸漸小了,范進站在房檐下昏昏欲睡,正在這時,他聽見屋內傳來痛苦的呻吟聲。范進擔心婦人遇到什麼危險,便推門進去,只見那婦人正坐在床頭,雙手捂著小腹,似乎十分痛苦。
范進說道:「娘子,你這是怎麼了?」
那婦人說道:「我這是舊疾了,每到陰天下雨時,小腹便疼痛難忍,當初我丈夫在世時,他都是將我攬入懷中,用體溫幫我暖小腹,我的疼痛才會緩解一些,可是現如今我丈夫已然不在世,我只好忍痛罷了...」說罷,那婦人便又痛苦呻吟起來。
范進是個忠厚之人,他見不得別人受苦,於是遲疑了一下說道:「你好心收留我,我不能看著你受苦無動於衷,倘若你需要體溫幫你緩解疼痛,不如讓我來試試吧。」
那婦人望了范進一眼,然後點了點頭。
范進解開衣衫坐在床頭,將婦人攬入懷中,但是范進保持這個動作,一直到了天明,其間沒有動過一絲妄念。范進是個讀聖賢書之人,他也看過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他就希望自己能成為像柳下惠那樣的聖人。在范進心中,別人的妻子就如同自己的姊妹一樣,值得自己敬重。
次日天明,范進辭別婦人,背著書簍繼續朝京城趕路。
一日夜裡,范進夜宿在城隍廟,半夜三更之時,他竟聽見兩個鬼差在房樑上對話,其中一個鬼差說道:「老弟,你聽說了嗎,清河縣書生范進原本應該前日壽終,結果因為他坐懷不亂,保全了一個寡婦的貞潔,閻王欣賞他的品行,給他增壽五十載。」
另外一個鬼差說道:「這事我也聽說了,而且我還聽說,祿神得知此事後,特意給他送了福祿,此番科考他能考中進士第十四名,朝廷官封山東學道...」
范進想看看兩個鬼差長什麼模樣,結果睜眼一看,發現房樑上什麼東西也沒有,四周靜悄悄的沒有一點聲音,范進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出現了幻覺。
此後的行程范進都很順利,等皇榜張貼出來之後,范進大吃一驚,只見他果然是進士第十四名,官封山東學道,和那夜自己在城隍廟聽到的一模一樣。
自那以後,范進堅信積德行善能得善報,頭上三尺有神靈真實不虛。他到任之後輕徭薄賦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最後活到九十多歲才無疾而終。
【鄭重聲明】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純屬文學創作,故事情節人物均為虛構,旨在豐富讀者業餘生活,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