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將至,冥冥之中會有警示:高人用異常的方式提醒世人避難?

2022年07月02日09:07:15 故事 1269

本文內容出自〔清〕李慶辰 :《醉茶志怪》。


大劫將至,冥冥之中會有警示:高人用異常的方式提醒世人避難? - 天天要聞


01


大劫難將至 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人能否躲開

清朝時期在 信都(今河北衡水一帶)有個年輕的書生劉玉,有一天在朋友家喝酒喝到很晚,已有醉意,起身要回家。朋友要留他住一宿,他堅持要走,朋友看他執意要走,也就沒再堅持。


劉玉大約走出離村莊五里路的時候,天已經二更時分。經過一座不知名的寺廟,只見寺廟大廳中燈火輝煌,猜想可能是僧人設壇祭祀,因此便進入廟中想找點水喝。


誰知剛一進廟,就被兩個差役給捉住,說:「你來得正是時候,我們正要去找人呢?」說著他被帶到一大殿。只見大殿的殿堂上坐著一位像是古代君王的王者,龍袞垂旒,氣勢威赫。

大殿的殿堂上坐著一位像是古代的君王,龍袞垂旒,氣勢威赫。


一看這陣勢,劉玉趕忙跪在台階下聽候。王者說:「這次請你來,是讓你幫助登記造冊,你看到什麼也不要害怕,這是明年秋天的事,與你無關。」劉玉趕緊點頭答應。


下面的人送上筆硯,劉玉就坐到台階上開始登記。這時只見大殿的東面,人頭堆積如山,而且還在不斷往上堆積。


只見數十人還在來回奔走,將人頭從東運至西,就像螞蟻一樣。每運一次,都要向劉玉報告一次數目,看劉玉登記後才離去。


只見人來來往往,劉玉手一刻也不停地登記。一直忙到東方漸漸發白才算結束。


這時只見一個人,走上大殿,行禮後向王者報告說:「總數大約有一萬。」說完後起身就向劉玉要取名冊,並說:「你辛苦了!下去休息一下吧。」


劉玉伏在台階下,心裡還在害怕,漸漸的人聲沒有了,等睜眼四處一看,眼前什麼都沒有了,他懷疑自己是做夢。


等到第二年,果然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死了很多人。


在清朝光緒元年至四年(1875年—1878年)間,河南、山西、陝西、直隸、山東鬧特大旱災饑荒,史稱「丁戊奇荒」。


大劫將至,冥冥之中會有警示:高人用異常的方式提醒世人避難? - 天天要聞


丁戊奇荒 1878年畫


光緒三年(1877年),發生了清代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旱災,天津城裡設粥廠濟民,即「保生粥廠」。


城東隅立保生所女廠,是專門收養婦女的粥廠之一,其中居住著婦女及少數幼童共二千餘人。十二月初四日清晨,保生所女廠突然發生大火,片刻之間燒斃二千二百餘人。


那天天還未亮,很多人都聽到有人叫名冊,開始懷疑是官紳來送棉衣的。有人出來看,則不見其人,緊接著就發生了火災。然而「點鬼簿」的說法,或許是有的。因此想起當年白起坑殺士卒,雖未目睹,而燒斃之人,其慘苦不忍看啊!


醉茶子說:大的劫難到來而玉石俱焚,凡是遭難的,沒有一個人是枉死的。是知冥冥之中,必有具體管理安排這些事的人。(參考文獻:〔清〕李慶辰 :《醉茶志怪》)


02

大難來臨,

高人用異常的方式提醒世人避難!


古時候,有一個村莊叫高家莊子,村裡人男耕女織,日子過得殷實豐厚。


一天,村裡來了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用兩個筐簍擔一擔土沿街叫賣,卻乏人問津。


見無人買土,老人對村人說:「家有老母,斷糧有幾天了,家中沒有什麼東西,只得挑這擔土換錢養母。」


村人從未聽過賣土換錢的奇事,不禁鬨笑起來,一人道:「老頭,這土有什麼稀奇?到處都是,誰會買啊?」


老人說:「此物看似平常,但厚德載物,可救人於大難,求求哪個好心人可憐可憐家中老母,買下這擔土吧。」


老人說完,另一人道:「土能救人?誰信?老頭不是騙我們吧?」又引來眾人一陣嘲笑。


老人見無人買土,嘆息道:「老漢我走街串巷,賣土送貨(活)十幾天,可惜至今無人要,可憐我那老母又要挨餓了。」


這時,一位高姓忠厚長者看見老人可憐的樣子,心生悲憫,對老人說:「老人家,你的土我買了,給你三百錢,將土倒在庄外圍子就行了,收拾收拾快回家吧,免得家中老母牽掛。」眾人見狀,皆笑他痴,一鬨而散。


此時天色已晚,賣土老人將土圍著高姓長者的房屋撒了一圈,對高姓長者說:「貨(活)給你了。」然後就離開了。


是夜,地裂天崩,山呼海嘯,暴雨如注,傳說中北海和南海接了頭。第二天,高姓長者出門一看,自己的房屋被土堤圍著,堤外一片汪洋,鄰居們已被洪水沖得蕩然無存,只剩下他一家孤零零被土圍著。


高姓長者明白了:原來是賣土老人救了他們全家!老人撒的土擋住了洪水。洪水退後,高姓長者領著全家遷走了。


賣土,是一件稀奇事,按道理應該能引起人們的警覺:是不是有生死攸關的大事發生啊?


但是人在沉迷中,本性迷失後是很可怕的事,只顧眼前,看不到未來,所以村子裡的大多數人在喧笑聲中喪失了性命。


而高姓長者憑藉著他善良的本性,為賣土者的老母親考慮買下了土,殊不知,這純善的一念救了自己一家人。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善可救己。雖然救人的方式看上去不符合常理,但是能考驗人心,喚醒人的善念與良知。


假如村人事先知道善舉能夠挽救他們,他們一定會幫助賣土老人。可是歷史已經過去了,是不能重來的,村人也就沒有再次選擇的機會了,他們的教訓只能留待後人去評說與借鑒。


歷史告訴我們。大難來臨之前,都會有異常的方式提醒世人躲過災難。


03

發動機自動熄火,原來是老天在救他一命


每次出遠門,常常都要看見車子與車子撞得面目全非,交通警察在量馬路,交通阻塞,車隊大排長龍,救護車嗚嗚地叫。


觸目驚心的車禍令光華一上車,就得跟駕駛員說:「開慢些,安全第一。」


這一天,住在五權路經營食品業的張東海先生,跑來告訴光華一件令他心驚膽裂的車禍。


他說,冥冥中好像有很多警兆,事後想想,覺得奇妙。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他曾經連續幾天心神不寧,喝茶被嗆到,走路也扭到,這種現象。


據他自己說,從出生活到現在,根本就未曾有,也就是做事樣樣不順,連自己也莫名其妙。


張東海先生騎摩托車很多年,對摩托車性能非常了解。就在心神不寧的那天,他騎摩托車經過復興路的交叉口,適遇紅燈,他將車子停在斑馬線的界限上。


此時,左邊也停了一部摩托車,一位年輕人威風凜凜的,他們一同等待亮起綠燈,而後通過。


黃燈一亮,年輕人加足油門,沖了出去,張東海也加足油門。


但,張東海的摩托車不知何故自動熄火。他說,五年來從未發生這種現象。


正在此時,轟然一聲大響,一輛卡車把年輕人的摩托車壓碎在巨輪之下,年輕人的頭顱飛到張東海的腳前,血肉橫飛,肢體不全,頓時一片人聲喧嘩,四面八方涌到這裡。


怔在當地的張東海先生,下車檢查機件,竟然發現摩托車完好如初,同時又自動的發動起來,這真是奇怪呵!


他想,假如摩托車不出其不意的熄火,近在咫尺的車禍,掉下頭顱的人,也有他的一份,愈想冷汗愈流。


從此,他再也不敢騎快車,也不敢搶黃燈了。


張東海先生說,他有宗教上的信仰,以前根本啥也不信。同時他也偷偷的化名濟困救貧,參加了實際的慈善工作,沒有想到感應如此迅速。


他說,這一次摩托車無緣無故的熄火,使他體驗到「車禍的為什麼」、「報應之說」、「生命的可貴」,更堅定了自己的信仰。


也許讀者會認為,這不過是偶發的巧合而已。


是的,我們可以認為這的確是巧合,不過,五年來摩托車第一次自動熄火,就救了他的性命,事先又有許多警兆,這的確是巧中之巧。


除了感應外,光華仍然呼籲:科學時代的老虎就是汽車摩托車,其噬人之多,更甚古代,為了防止無辜生命之傷亡,人人宜遵守交通規則。


只是一個熄火,就救了張先生一命。


說是巧合,也確實是。但這巧合來得也非偶然,而是張先生匿名行善所積陰德促成。


改變,不是一夜之間就讓你從一個乞丐變成了一方富豪。


而是說,在日積月累的日子裡,通過改變我們的錯誤的觀念,讓我們作出正確的選擇,人生從而走向對的路。


一次又一次正確的選擇,看似只是小小的改變,但最終,改變了我們人生的軌跡。善念、善語、善念就是這樣。


或許一下子,你看不到奇蹟,但當你堅定不移去做,甚至到了今生的終極時刻,再回首你會感謝自己。


希望每一個讀者,都會在人生的終點微笑回首——這一生:善的一生,吉祥的一生,幸福的一生。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陳乾看著手裡的玉佩嘆了口氣,這是他當初送給未婚妻林可兒的定親信物,陳家敗落後,林家嫌棄他窮,退了婚事,這玉佩也送還了回來,他一直沒捨得典當,如今家裡就剩這麼一個值錢的物件,他打算典賣了作為趕考的路費。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聞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1.母親走的那天,天空灰濛濛的,像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紗布,壓抑得人喘不過氣。我跪在靈堂前,淚水模糊了視線,耳邊回蕩著親戚們斷斷續續的哭聲,心裡卻空蕩蕩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親走得很突然,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 天天要聞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張鴻蓄著一頭烏黑的短髮,眼神中帶著些許鬱鬱寡歡,他站在這座繁華都市的邊緣,獨自望著遠方林立的高樓。每一天,他就像無數城市裡的普通職員一樣,重複著簡單枯燥的工作內容。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時走進了那間已經有些陳舊的寫字樓,坐進自己格子間的角落。「張鴻,這份文件你檢查過了嗎?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 天天要聞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故事來源於生活,進行潤色、編輯處理,請理性閱讀。父親去世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震得我們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廳的窗前,看著窗外的雨絲,心裡一片凄涼。突然,門鈴響起,我打開門,只見大伯一家站在門外,臉上帶著勉強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 天天要聞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醫院外的疑云:當陪伴與疑惑交織在一個普通的周末,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客廳的地板上,本應是溫馨寧靜的午後,但對於小芸來說,卻是一場情感的風暴即將來臨的預兆。小芸的公公因為一場突發的疾病住進了醫院,作為孝順的兒媳,她毫不猶豫地請了長假,每日在醫院裡悉心照料。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 天天要聞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剛進入高中就讀,一入校門映入眼帘的是滿園漂亮的秋海棠,青紅相間,煞是好看,正當我四處張望時,一個清秀的女孩從我身邊走過,微風吹拂著她的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 天天要聞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計程車的后座上,臉色蒼白,疲憊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滿心歡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個人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誰知這一年,幸福的生活卻出現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關的併發症,醫生告訴她必須儘快手術,以免對生命造成威脅。術後,她需要好好休養,心和身體都需要時間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