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時效提前45分鐘 「雨師」「扶搖」氣象預報模型首次發布

3月31日,上海市人工智慧氣象應用創新中心在上海「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揭牌。這一創新中心致力於打造集人工智慧氣象應用技術創新、產業孵化以及國際合作於一體的綜合性平台,全力推進人工智慧在氣象領域的深度應用。

上海市人工智慧氣象應用創新中心一方面著力打造「數據增強+ai模型+物理約束」的全新天氣預報範式,力求在颱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的精準預報上實現突破,推動天氣預報核心技術向數智化邁進;另一方面,將構建「高質量語料+氣象智能體」的氣象服務新模式,深入挖掘大模型在垂類領域的應用潛力,為航運、低空等產業發展賦能。

「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工具箱」也亮相會場。該工具箱專為「一帶一路」沿線等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精心打造,秉持「ai+」「政府+」「金融+」的創新理念,就像是一個超級「百寶箱」,集成了支撐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風險評估、監測預警、信息傳播和應急響應「四大支柱」,裝載著制度工具、演算法模型工具、業務系統工具和豐富經驗案例。據了解,該工具箱目前正在持續升級,將進一步融入先進的人工智慧氣象應用。

「雨師」和「扶搖」兩個氣象預報模型也首次發布。

  • 「雨師」專註於影響上海的突發強對流天氣。它能精準刻畫雷暴單體的立體結構,便於氣象工作者判斷對流天氣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消亡。憑藉這一獨特優勢,「雨師」有望將強對流預警時效提前15至45分鐘。
  • 「扶搖」則聚焦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尤其是短時強降水和雷雨大風。它能夠快速融合雷達、衛星、自動站、數值預報等多模態數據,基於ai的高計算效率和高推理速度,可將氣象預報頻次從目前的逐1小時提升至逐10分鐘級更新,預警精細程度更是有望深入到街鎮一級。

值得一提的是,「雨師」和「扶搖」自去年底已開始試運行,預計今年汛期將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總台央視記者 吳薇 谷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