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而疏離,或是大部分觀眾對沙烏地阿拉伯這一國度的印象。2025年正值沙烏地阿拉伯與中國建交35周年,作為「中沙文化年」官方慶祝活動的一部分,3月8日,沙烏地阿拉伯藝術家艾哈邁德·馬塔爾的個人藝術展《天線》在上海ucca edge(尤倫斯上海空間)舉行。
展覽呈現了藝術家對沙特社會歷史變革的記錄與思考,向中國觀眾展現了這個國家在滾滾黃沙與石油經濟騰飛的掩映下,如何站在新與舊、傳統與未來的交匯點上,探索自身的時代命題。
《人造光》,2012,彩色微噴印刷,展覽版。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艾哈邁德·馬塔爾出生於被稱作「沙特現代歷史轉折點」的1979年,開始藝術生涯近25年。作為變化的親歷者,他的創作始終圍繞著傳統與改變、自然場所與資源開發、個人經驗與集體力量等一系列核心議題,記錄了沙烏地阿拉伯的重大社會和經濟變革。藝術家希望為中國觀眾們帶來一個更加真實具象的沙烏地阿拉伯。
艾哈邁德·馬塔爾在展覽現場導覽
展覽名「天線」源於馬塔爾的標誌性裝置作品《綠色天線》(2010)。
「在我小時候,兄弟姐妹里有一個人就會爬到房頂上去,舉著天線接收信號。音樂、新聞……整個房間里充滿了美麗的聲音,這聲音來自世界各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天線對我們來說是新世界的來源。」馬塔爾告訴澎湃新聞。於昔,「天線」是以藝術家為代表的一代人在封閉時代中接收到新信號的隱喻;於今,在一眾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中,馬塔爾特意挑選出綠色,真誠地展現著他建立更廣泛聯結的渴望。
艾哈邁德·馬塔爾與《綠色天線》(2010),霓虹燈管,150×150×50cm
以藝術表達沙烏地阿拉伯文化與社會變遷
這也是ucca edge繼展覽「馬蒂斯的馬蒂斯」閉幕一年後的重啟。
甫一踏足空間,還未正式進入展廳,便看見一座門狀木構矗立在大堂。「滴——」,尖銳的探測器電子音伴隨紅光響起。本該是令人緊張、不安的聲音,觀者卻忍不住駐足欣賞:古樸的顏色、精細的伊斯蘭紋樣,藝術家手工雕刻的這件特殊的紅外線運動感測器《米哈拉布》,已然為觀眾營造出富有張力的異域氣息。
艾哈邁德·馬塔爾,《米哈拉布》,2024,手工雕刻伊斯蘭紋樣木構,紅外線運動感測器,160×100×311 cm,版數1/5。圖片於展覽現場拍攝
展覽分為三層,包含了馬塔爾共計16組逾100件作品,創作手段涵蓋了攝影、裝置、雕塑、影像、繪畫和現成品創作。由描繪家鄉rijal alma梯田景緻的畫作《我的村莊》(my village)啟幕,二層的展廳首先呈現了馬塔爾的早期作品;進入三層,展覽用巨大的篇幅呈現了藝術家對麥加的多面向探索,包括朝覲、商業開發以及日新月異的聖城面貌;四層展廳以《光啟》、《閃電熔石》這兩組藝術家迄今為止最為知名的作品為代表,引領觀眾從藝術家的視角深入感受塑造沙烏地阿拉伯面貌的自然意象和物質力量。
《我的村莊》,1995,木板油彩。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不難發現,無論是沙烏地阿拉伯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還是其特殊的沙漠景觀,都為馬塔爾的創作提供了獨具一格的靈感。在馬塔爾看來,自20世紀中期以來,推動沙烏地阿拉伯這片廣袤沙漠地區發生劇烈變化的力量是如此不可預測,如閃電一般強大。這股巨大而隱秘的力量起初是因石油的發現而起,隨後是龐大的新城市中心的建立。以此為靈感,他創作了包括攝影作品《閃電之地》和「閃電熔岩」雕塑在內的一系列作品。天然的閃電熔岩是閃電擊中沙地時形成的。閃電的高溫使沙子熔化並迅速玻璃化,通常形成不規則的細長形狀,宛如石化了的閃電。在這件作品中,馬塔爾則通過高壓發電模擬閃電的效果,製作出人工閃電熔岩。
系列雕塑《閃電熔岩》與攝影作品《閃電之地》,於展覽現場拍攝
與x光為伴,將行醫的觀察力帶入藝術創作
從個人視角到氣勢磅礴的宏大敘事,馬塔爾以多元的視覺語言探究了當今沙烏地阿拉伯的時代發展印記與文化肌理。但充滿洞察力的視角何以而來,又何以源源不斷?這或許不得不提及馬塔爾早年從醫的經歷。
馬塔爾早期作品《x射線》,於展覽現場拍攝
「醫術和藝術,我認為兩者是相連的,在科學和哲學上。我以醫生的身份畢業,一直和x光為伴。事實上,我是從x光室知道『攝影』的。」馬塔爾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我知道了『人』是藝術哲學性中很大的一個部分,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醫學給了我另一個不同的角度。」縱觀馬塔爾的全部作品,象徵著「現代科學」的「陰影片」是時常出現的元素。其早期的抽象實驗繪畫系列作品《x射線》就另闢蹊徑地融入了x光片、醫學手稿和伊斯蘭傳統文化元素。這一探索後來直接發展為亦能在此次展覽中一窺究竟的《光啟》系列。在該系列的最新作品中,他除了運用x光片,還逐步加入了衛星、起重機及其他工程架構。除此之外,他從伊斯蘭傳統手抄本中汲取靈感,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這些典籍上的泥金裝飾、書法和繪畫紋樣,進一步探討了科技、信仰與傳統之間的動態張力。
《光啟》系列作品,於展覽現場拍攝
馬塔爾將行醫期間訓練的觀察力帶入藝術創作中,演變為對沙特人文景觀的敏銳洞察。他擅長媒介藝術的精準表達,將所討論主題的表現力最大化。長期項目《磁力》系列(2009-2024)包含一件磁鐵裝置、一本書籍裝置和一組攝影作品,是馬塔爾探討宗教話題的重要作品。他將兩塊磁鐵相對放置,其中一塊位於中央,另外一塊則藏於下方。兩者共同作用,吸引並排斥四周的鐵屑,形成一個旋轉的磁場,最終呈現的圖像恰似朝覲季節里圍繞天房旋轉的人潮。
《磁力》系列作品,2009-2024。左展櫃為《磁力書》;中部展櫃為《磁力》裝置;右牆為《磁力 iv》,2012,美術級乳膠噴印、迪亞塞克工藝裝裱,版數 1/8。於展覽現場拍攝
在本次展覽中,還展出場域特定裝置作品《海市蜃樓》的模型和設計草圖,這是馬塔爾為阿爾法藝術谷創作的大型地景藝術裝置作品。這些作品表現了思想的傳統與革新、城市的拆除與重建、生活的封閉與開闊……記錄著成長與創作處於多種體系交匯的邊界,正如藝術家對自己的解讀——「站在十字交點上的人」。
場域特定裝置作品《海市蜃樓》,模型和設計草圖,於展覽現場拍攝
註:展覽將持續至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