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2025年05月05日15:53:09 科學 1301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難道是靈氣復甦?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疑似巨龍

5月2日,西安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讓整座城市陷入躁動,然而,比雷電更令人震驚的,是天空中一閃而過的神秘黑影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閃電

多名市民聲稱目睹了一條「巨龍」在烏雲中穿梭,更詭異的是,官方回應稱「沒有監測到異常狀況,我們這個部門是解釋不了」,網友評價稱:「也就是說有其他部門能解釋了!」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網友評價

那麼這種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句話背後究竟有沒有更深層的含義呢?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閃電

閃電下的「龍影」

當晚,西安高新區市民張女士正準備關窗避雨,突然被雲層中一道黑影吸引:「像一條巨龍扭動著衝進雲里」。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網友爆圖

同一時間,加班的王先生在高層辦公室目睹了更詭異的畫面:三條首尾相連的條狀物懸停空中,急轉後消失,全程沒有一絲聲響。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網友爆圖

多名市民的證詞高度一致:黑影無翅膀、無尾翼,靈活程度遠超無人機或鳥類,更詭異的是,這些物體似乎與雷電「共生」。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新聞截圖

閃電的強光下,黑影輪廓清晰可見,有網友分析稱:「如果是無人機,暴雨中的穩定性根本不可能實現,說是風箏的話,風速和軌跡又完全不符」,還有網友表示自己也拍到了,但更像是一個人。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網友爆圖

隨後,有網友提出了一個更加匪夷所思的問題:「昨晚的閃電,好多都不落地啊,都上天,這有點邪門,而且沒聽到雷聲?」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網友評價

雷達「查無此龍」

事件發酵後,西安氣象局迅速回應:「未檢測到任何異常信號」,這一結論反而加劇了公眾疑惑。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新聞截圖

氣象專家推測黑影可能與短時強降雨的「光折射現象」有關,但承認「無法完全解釋其形態」,更耐人尋味的是,民航局和軍方均否認有飛行器活動記錄。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圖源網路

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教授直言:「現有飛行器的速度極限達不到目擊者描述的水平」,官方與專家的矛盾表態,讓事件蒙上懸疑色彩。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

作為航空科研重鎮,西安常有機密項目試飛,航天工程師分析,黑影的機動性遠超公開機型,但試飛為何避開雷達監測?軍方未置可否的態度,讓這一猜測成為薛定諤的答案」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圖源網路

地質學家提出,西安特殊的地磁環境可能引發「球形閃電」或磁場投影現象,中國西北師範大學曾記錄過類似案例:強雷電與地磁場相互作用,形成酷似龍形的光團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圖源網路

但問題在於,球形閃電通常短暫且隨機,而「龍影」被多人持續目擊並錄影,這一理論難以服眾。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圖源網路

部分網友腦洞大開:暴雨導致「時空裂縫」,投射出遠古影像,甚至有人搬出《山海經》,稱龍是真實存在但已滅絕的生物。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比方說螢火蟲,有很多沒見過螢火蟲的人,都以為那只是一種電影特效而已,並不是真實存在的生物,有網友以此來證明,龍就是真實存在過的。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畢竟,先輩不會把一個不存在的動物作為生肖,儘管缺乏科學依據,這類猜測卻在社交媒體瘋狂傳播。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網友評價

網友熱議:從雨燕到衛龍的「神邏輯」

事件引爆全網後,網友貢獻了諸多「民間智慧」,有人堅持黑影是雨燕群,雨燕在黑雲找不著出路亂竄,翅膀扇到濃雲形成柱長狀。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網友評價

但立刻被反駁:「雨燕體型小,風雨中難以保持隊形」,還有網友調侃:「腥味是蛟龍,香味是真龍,辣味是衛龍,甜味是奶龍!」「敖丙出來玩的」。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網友評價

更有異想天開的網友評價稱:「瞞不住了吧,國家啥時候給我發放修鍊功法?」「靈氣復甦,別到時候就我騎電動車,你們個個御劍飛行!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網友評價

「凡事拍到奇怪的東西,手機像素一下回到90年代」,甚至還有當天乘飛機的網友調侃:「你們看爽了吧?我坐飛機從上海來西安,飛機在空中多轉了一個多小時不敢落地」。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網友評價

結語

截至發稿,西安天空的謎團仍然沒有被解開,或許正如網友所言:「有些現象,科學暫時解釋不了,但人類對未知的探索永遠不會停止。」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網友評價

無論是飛行器、自然奇觀,還是集體幻覺,這場「龍影疑雲」終將推動我們更理性地面對世界的不可知,而你我,皆是這場探索的見證者

信源:

大象新聞2025年05月04日——「像龍一樣在盤旋」,西安網友拍到不明飛行物,氣象部門回應

光明網2025年05月04日——至少有三條!西安雷雨夜網友拍到龍形飛行物,氣象部門回應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西安氣象局回應「巨龍」奇觀!官方解釋後更詭異,網友:至少3條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險被毀容!湖北也有,碰到千萬別這樣做 - 天天要聞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險被毀容!湖北也有,碰到千萬別這樣做

「我還以為是蚊子,沒想到它有這麼強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漢亞心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全根講述「隨手一拍」的經歷時,後悔不已。5月27日,任女士在戶外露營時,一隻形似螞蟻的小蟲突然飛到脖子上。她下意識地抬手一拍,瞬間感到頸部一陣灼燒般的刺痛。僅僅幾小時後,她的右臉便出現大片紅斑,並逐漸發展為5厘米×6厘米的...
美國能不能重建稀土產業鏈? - 天天要聞

美國能不能重建稀土產業鏈?

原創 聼風者 先釐清一個概念,就是稀土礦和稀土成品的區別。稀土礦在我們地球上其實並不稀少,但都只是以伴生礦的形式出現,聴風樓說真的,老美它自己的稀土礦儲量,在世界上那也是數一數二的。既然它自己就有,那為啥還缺呢?
合肥這座公園樹上「長」出小動物 - 天天要聞

合肥這座公園樹上「長」出小動物

【來源:合肥在線】咬著玫瑰花的梅花鹿、乖巧可愛的小松鼠、掩在竹林中的大熊貓……這些充滿童趣的形象並非真實的動物,而是巧妙地繪製在公園樹洞之上的精美彩繪。近日,在天樂公園內,不少市民在遊玩時偶然發現這一獨特景觀,紛紛被這小小的童話世界所吸引,
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冬戰三九夏戰三伏,把電磁兼容從「玄學」變為科學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冬戰三九夏戰三伏,把電磁兼容從「玄學」變為科學

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請科技領域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矢志建設科技強國」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圖/國新網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蘇東林介紹,她現在擔任電磁兼容與防護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也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敢闖敢試45載,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時間之問」? - 天天要聞

敢闖敢試45載,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時間之問」?

理想之城。作 者丨王寒華商韜略出品丨ID:hstl8888從「經濟特區」到「全球標杆」,45歲的深圳,仍在書寫奇蹟。一座科技、人文與生態和諧相融的理想之城,是什麼模樣?深圳率先給出了答案。以與人人相關的出行為例。在這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比超過四分之一的前沿之城,150座、5676個採用華為最先進液冷大功率超充技術的充電...
中歐科學家論壇專家團隊助力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圓滿召開 - 天天要聞

中歐科學家論壇專家團隊助力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圓滿召開

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開幕式暨2025第二屆「香江諾貝論壇」4月13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8位諾貝爾獎和圖靈獎獲得者、40位海內外院士及世界頂尖科學家,以及青年科學家、企業家等近1000人出席,共同探討大數據、人工智慧、生物科技、新材料等議題。活動由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合...
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獲獎名單戳這裡➙ - 天天要聞

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獲獎名單戳這裡➙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劉娥 5月27日,作為全球設計界年度巔峰盛事,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IDEA-TOPS)頒獎盛典在深圳科學技術館舉行。本屆艾特獎延續其「立足大灣區,面向世界」的定位,共收到全球75個國家7026件參賽作品
《自然·免疫學》:腺苷荼毒T細胞!科學家首次發現T細胞攝取腺苷,並導致免疫抑制的機制 - 天天要聞

《自然·免疫學》:腺苷荼毒T細胞!科學家首次發現T細胞攝取腺苷,並導致免疫抑制的機制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掉在地上、來路不明的東西不能亂吃,按說屬於小孩子就能弄懂的常識,但就算各位都已經長大成人了,身體里的細胞也不見得能懂這一點。沒錯,說的就是你們T細胞,這一天天的,想辦法讓你們保持正常的功能已經不容易了,咋還自己亂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