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題型突破——大氣的受熱過程與大氣運動(選擇題)

我國某地為保證葡萄植株安全越冬,採用雙層覆膜技術(兩層覆膜間留有一定空間),效果顯著。下圖中的曲線示意當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豐、枯雪年的平均氣溫日變化和豐、枯雪年的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1. 圖中表示枯雪年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的曲線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該地寒冷期( )

A. 最低氣溫高於-16℃ B. 氣溫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
C. 膜內溫度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 D. 膜內溫度日變化與氣溫日變化一致

某地理研究團隊在山西北部某地的林地中部開闢了一片實驗區種植新疆楊幼樹,以研究新疆楊幼樹的受霜凍情況。研究結果顯示,實驗區內不同位置新疆楊幼樹的凍害程度差異顯著,晚霜造成新疆楊幼樹樹榦底部距地面約2厘米處產生大小不等的韌皮部壞死斑,且不同朝向的壞死斑比例相差很大。下圖示意實驗區內新疆楊幼樹位置及受晚霜影響狀況。據此完成下面三題。

3.實驗區東部的新疆楊幼樹凍害狀況重於西部,主要原因是東部( )

A. 上午光照弱 B. 下午光照弱 C. 上午光照強 D. 下午光照強

4.研究結果顯示,楊樹樹榦晝夜溫差越大的部位,凍害壞死斑面積就越大。據此推測,實驗區內新疆楊幼樹樹榦受凍害最嚴重的部位朝向( )

A. 西北 B. 東南 C. 西南 D. 東北

5.為減少晚霜對新疆楊幼樹的凍害,最合理的措施是( )

A. 底部堆土 B. 地膜覆蓋 C. 放火作煙 D. 定期灌溉

風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而水平氣壓梯度力是由地表熱量分布不均造成,下圖為上海市太平洋沿岸某氣象觀測站在9月中某兩天測定的風力大小統計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6.關於該氣象站M、N兩日的判斷,合理的是

A. M日正午氣溫相比更低 B. N日正午氣溫相比更高
C. N日次日為風和日麗 D. M日次日可能為晴朗天

7.乙時刻大約是

A. 8:00 B. 14:00 C. 18:00 D. 23:00

8.N曲線丁時刻該地風向最可能為

A. 東南風 B. 西南風 C. 西北風 D. 東北風

在冰川覆蓋的地區,冰川表面較穩定而下沉的冷卻氣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運動,迫使冰緣地區較暖的空氣上升而產生對流交換,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緣地帶吹送的風,稱作冰川風。在四姑娘山幺妹峰(6 250m)北側和珠穆朗瑪峰北側的河谷地區均存在冰川風現象。尤其在珠穆朗瑪峰北側海拔5 300~7 000米的地區,晝夜盛行冰川風,風力強勁,陣風達到7~8級。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9.與冰川風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A. 我國的冬季風 B. 盛行西風
C. 東北信風 D. 太行山東坡的乾熱風

10.與珠穆朗瑪峰相比,幺妹峰冰川風僅表現為增強和延長山風,減弱並縮短谷風,且不會全天出現,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幺妹峰

A. 山體海拔相對低 B. 冰川覆蓋面積相對的小
C. 冰雪厚度大 D. 山體雪線低

11.推斷珠穆朗瑪峰冰川風風力最強的時段可能為當地時間

A. 6時-10時 B. 0時-4時 C. 19時-23時 D. 14時-18時

莫高窟在山崖上開鑿而成,三面與岩體相連,所有洞窟均為單側開口。多數洞窟已安裝窟門,窟門是窟內外空氣交換的唯一途徑,秋季較冷的空氣緩慢進入有利於維持窟內穩定的溫濕度環境。其中206號窟安裝了穩定耐用但導熱性較強的鋁合金門,門上設有上、下兩處可開啟的百葉窗(下左圖)。下右圖示意文保專家在秋季連續晴天對該窟內外不同部位溫度測量結果。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2.根據門內測點2的溫度變化過程,推測該洞窟的窟門大致朝向()

A. 西側 B. 東側 C. 北側 D. 南側

13.為維持窟內濕度的乾燥和穩定,秋季百葉窗宜開啟的時段及氣流交換方式是()

A. 清晨至中午,下窗進上窗出 B. 午後至晚間,下窗進上窗出
C. 清晨至中午,上窗進下窗出 D. 午後至晚間,上窗進下窗出

14.為維持窟內穩定的溫濕度環境,更好地保護壁畫,對206號窟門合適的改進措施是()

A. 換成導熱更好的板材 B. 擴大門上百葉窗面積
C. 將窟門外面塗成淺色 D. 換成透明的厚玻璃門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常會出現4米以上的風浪,每年都有幾個月被厚厚的冰層覆蓋,春天一到,湖面開始緩慢的融冰過程。在貝加爾湖佩夏納亞灣距離湖面100~200米的沙灘上生長著一些神奇的松樹,這些松樹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從根下穿行,當地人稱之為「高蹺樹」。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5.貝加爾湖每年有約5個月的結冰期,其較同緯度地區結冰期偏長主要是由於()

A. 緯度較高 B. 海拔較高
C. 南北跨度大 D. 受寒冷氣流影響大

16.貝加爾湖周圍地區冬季平均氣溫為-38℃,而冰層下的水溫與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A. 冬季陽光透過冰層,形成「溫室效應
B. 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溫度
C. 湖底地殼活躍,釋放大量熱能
D. 緯度高終年寒冷,湖水溫度變化小

17.「高蹺樹」根部裸露是因為該地()

A. 降水少,樹根長,便於樹木從湖中吸收水分
B. 風浪巨大,導致表層土壤侵蝕,根部裸露
C. 深厚凍土,根部不易深入土壤,向上生長
D. 氣候濕冷,根部裸露便於呼吸,安全越冬

18.關於圖中P、T(湖口位置附近)兩處,說法正確的是()

A. P、T都形成了三角洲 B. P、T都形成了沖積扇
C. P處堆積地貌有利於增加湖泊透明度 D. T處堆積地貌減少了湖泊泥沙沉積量

細顆粒物(PM2.5)的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範圍的霧霾。2016年12月,入冬以來最持久霧霾天氣來臨,全國多個城市達到嚴重污染。下圖是我國南方局部區域該時段某日海平面與相應5000 m高空等氣壓差分布示意圖(單位:hPa)。據圖回答下題。

19.此時,下列城市近地面氣壓最高的是( )

A. 重慶 B. 長沙 C. 南昌 D. 武漢

20.此時,南昌近地面的風向最有可能為( )

A. 偏北風 B. 偏南風 C. 偏西風 D. 偏東風

21.若僅考慮天氣因素,關於此時該地區出現霧霾天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重慶盛行下沉氣流,霧霾持續時間較長
B. 武漢盛行上升氣流,霧霾持續時間較長
C. 重慶風力較大,霧霾持續時間較短
D. 武漢風力較小,霧霾持續時問較長

山谷風是山區晝夜間風向發生反向轉變的風系。白天太陽輻射導致山坡上的空氣增溫強烈,暖空氣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風;反之,則形成山風。祁連氣象站位於祁連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風環流較為強盛。下圖示意2006年8月24日該氣象站記錄的山谷風風向、風速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22.祁連氣象站所在地谷風的風向是( )

A. 偏南風 B. 偏東風 C. 偏北風 D. 偏西風

23.祁連氣象站所處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徵是( )

A. 南北走向,西高東低 B. 東西走向,北高南低
C. 南北走向,東高西低 D. 東西走向,南高北低

細顆粒物(PM2.5)的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範圍的霧霾。2016年12月,入冬來最持久霧霾天氣來臨,全國多個城市達到嚴重污染。如圖是我國南方局部區域該時段某日海平面與相應5000m高空等氣壓差分布圖(單位:hPa)以下小題。

24.此時,下列城市近地面氣壓最高的是()

A. 重慶 B. 長沙 C. 南昌 D. 武漢

25.此時,南昌近地面的風向最有可能為()

A. 偏北風 B. 偏南風 C. 偏西風 D. 偏東風

26.若僅考慮天氣因素,此時該地區出現霧霾天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重慶盛行下沉氣流,霧霾持續時間較長
B. 武漢盛行上升氣流,霧霾持續時間較長
C. 重慶風力較大,霧霾持續時間較短
D. 武漢風力較小,霧霾持續時間較長

北半球某區域甲、乙兩地之間有熱力環流形成。圖6中①圖為該區域等壓面示意圖,②圖為丙、丁所在水平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27.①圖中

A. 甲地氣溫低於乙地 B. 丙處氣壓高於丁處
C. 甲地氣流流向乙地 D. 丙處雲量少於丁處

28.②圖中,飛機與風向的關係是

A. 順風飛行 B. 逆風飛行 C. 風從東側吹來 D. 風從西側吹來

穿堂風」也叫「過堂風」,是氣象學中一種空氣流動的現象,是流動於建築物內部空間的風。我國許多地區民居設計都充分考慮了穿堂風。如圖為我國西南山區的傳統民居穿堂風示意圖。讀圖,據此完成下列題。

29.只考慮天氣狀況的影響,晝夜溫差最大的是


30.圖中「石質地面」在增強穿堂風中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於通風 B. 減少下滲,增加濕度
C. 增加房屋前後溫差 D. 降低夜晚庭院溫度,便於納涼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B、C

【解析】 1. 膜內溫度高於自然狀態下的溫度,且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要小於膜外自然狀態下的平均溫度日變化,故①②為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有積雪時的溫度日變化要小於無積雪時的溫度日變化,②正確。
2. ①②為膜內溫度日變化,其中①變化很小,而②有較大變化;又因①②分別為豐雪年和枯雪年的溫度日變化,故膜內溫度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 C 正確。

3~5.【答案】A、C、A

【解析】 3. 霜凍多發生在夜間,靠近東側林帶的新疆楊幼樹受晚霜凍害更加嚴重,主要是因為上午時段東側林帶光照弱,致使實驗區東部新疆楊幼樹林地氣溫更低,低溫時間更長,故凍害更為嚴重, A 對、 C 錯;與下午光照強弱關係不大,排除 B 、 D 。
4. 一天之中,受太陽輻射影響,下午時段太陽輻射最強,氣溫最高,故樹榦西南朝向溫度最高。而晚上氣溫普遍較低,所以在一天之中樹榦的西南部溫差最大,受凍害最為嚴重。故選 C 。
5. 晚霜主要發生在窪地冷空氣聚集的地方,而在樹榦底部堆土,能有效阻止冷空氣在樹榦底部聚集,從而減輕晚霜凍害, A 正確;在林地覆蓋地膜的成本太大,不具有可行性, B 錯誤;放火作煙會造成一定的空氣污染,且在林地放火的安全隱患大, C 錯誤;山西北部屬於乾旱半乾旱區,水資源匱乏,定期灌溉林地不具有可行性, D 錯誤。

6~8.【答案】D、B、C

【解析】

6.
本題主要考查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的熱力環流,即海陸風特徵。白天吹海風,夜晚吹陸風,海陸溫差越大,風力越大,由此判斷 M 、 N 日溫度和天氣狀況。
該地地處太平洋沿岸,有明顯的海陸風;由圖示可以看出, M 日風力變化穩定,是一個正常熱力作用的海陸風,白天氣溫高風力大,乙時是 M 日最大的風力,應該是接近正午,乙時 M 風力大說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即正午氣溫相比更高, A 錯; M 日白天風力大,夜間風力小,晝時風力較大,說明海陸氣溫差別大,為晴天, M 日次日可能為晴朗天, D 正確; N 日正午風力小,說明海陸熱力差異小, N 日正午氣溫相比更低, B 錯; N 日夜間風力太大,說明大氣不穩定,次日為大風陰雨天氣為主, C 錯。
故選 D 。
7.
本題考查熱力環流原理及溫度日變化特徵。結合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由風力大小判斷時間;乙時風力最大,說明乙時接近正午,午後 2 時左右氣溫最高,海陸氣溫差異最大,風最大,所以乙是午後 2 時左右,即 14 時前後。
從 M 日的風力變化看,乙時風力最大,由於夜間低空熱力差別遠不如白天大,因此,陸風環流都比海風環流弱,說明乙時接近正午,午後 2 時左右氣溫最高,海陸氣溫差異最大,風最大,所以乙是午後 2 時左右,即 14 時前後。 ACD 錯, B 正確。
故選 B 。 ​
8.
本題考查氣旋天氣特徵,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掌握天氣系統對天氣的影響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N 曲線丁時刻該地風力接近 10 級,這不可能是海陸風,因是某氣象觀測站在 8 月中測得,是北半球的夏秋季,地處沿海可能為颱風;颱風是氣旋,北半球的氣旋空氣是逆時針方向運動,該地(浙江沿海)在太平洋西岸,應位於颱風中心的西側,吹西北風。故 C 正確, ABD 錯誤。
故選 C 。

9~11.【答案】A、B、D

【解析】

9.
本題考查冰川風形成原理,旨在考查學生讀圖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在於熟練掌握熱力環流相關知識。
冰川風是由於冰川的熱力作用形成,其形成類似於熱力環流,我國的冬季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故 A 正確;東北信風、盛行西風是動力作用形成;太行山東坡的乾熱風是由於氣流隨海拔下降形成的氣溫高,濕度小的小尺度風, BCD 錯誤。
​故選 A 。
10.
本題考查幺妹峰冰川風勢力較弱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掌握幺妹峰冰川熱力性質差異明顯是解題的關鍵。
由於幺妹峰冰雪覆蓋面積較珠峰小,熱力性質差異不明顯,氣壓梯度力小,故風力較弱。與雪線和海拔、冰雪厚度關係不大。 B 正確, ACD 錯誤。
​故選 B 。
11. 本題考查冰川風力最強的時段,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在於熟練掌握當地氣溫變化特點。 冰川表面與冰緣地區溫差最大時風力最強,當地午後氣溫最高,冰川表面與冰緣地區溫差最大,氣壓梯度力大,風力最大,故 D 正確, ABC 錯誤。 故選 D 。

12~14.【答案】B、A、C

【解析】 12.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測點 2 位於窟內,約從 9 點左右,溫度開始升高,說明日出之後測點 2 的溫度就開始升高,應該是朝向東側, B 正確;朝向西側、北側、南側不會在日出之後就溫度升高, ACD 錯誤。所以選 B 。
13.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上午窟內溫度高於窟外溫度,應該在清晨至中午開啟百葉窗,降低窟內溫度;下午窟內外溫差較小,不需要開啟百葉窗, BD 錯誤。熱空氣上升,應該下窗進冷空氣,促進熱空氣從上窗排除, A 正確, C 錯誤。所以選 A 。
14. 換成導熱更好的板材,會使得窟內溫度的變化更顯著,不利於維持窟內穩定的溫濕度環境, A 錯誤;根據材料信息「秋季較冷的空氣緩慢進入有利於維持窟內穩定的溫濕度環境」可知,擴大百葉窗面積,氣流會變大,不利於維持窟內穩定的溫濕度環境, B 錯誤;將窟門外面塗成淺色,可以減少窟門吸收的熱量,有利於維持窟內穩定的溫濕度環境, C 正確;換成透明的厚玻璃門,會增大太陽輻射進入窟內的量,不利於維持窟內穩定的溫濕度環境, D 錯誤。所以選 C 。

15~18.【答案】D、A、B、D

【解析】

15. 本題考查貝加爾湖較同緯度地區結冰期偏長的原因,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本題解答的關鍵是掌握影響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貝加爾湖每年有約 5 個月的結冰期,其較同緯度地區結冰期偏長主要是由於其位於西伯利亞,距離冬季風源地較近,受寒冷氣流影響時間較長,故 D 項正確, ABC 錯誤。
故選 D 。
16. 本題考查貝加爾湖周圍地區冬季平均氣溫為 -38 ℃,而冰層下的水溫與夏季接近的原因,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本題解答的關鍵是掌握大氣的受熱過程。
貝加爾湖的冰層相當於溫室大棚,冬季陽光透過冰層,形成「溫室效應」,會對冰層下的水溫起到保溫作用,且冰層隔斷了冰層下的水與外界的熱量交換,所以冰層以下的水溫與夏季接近, A 正確;冬季冰層上下水溫差異,與夏季冰雪融水注入無關, B 錯;湖底地殼運動釋放大量熱能,湖水不會結冰, C 錯;緯度高終年寒冷,湖水溫度變化小不是冰層上下溫差大的原因, D 錯。 故選 A 。
17. 本題考查「高蹺樹」根部裸露的原因,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本題解答的關鍵是掌握植被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材料信息表明,貝加爾湖湖面常出現 4 米以上的風浪,對於岸邊沙灘、土壤的侵蝕能力較強,使得沙灘土地上的松樹根部,因此侵蝕而裸露於地上, B 正確;水分條件、凍土、氣候等不是根部裸露的原因, ACD 錯誤。
故選 B 。
18. 本題考查流水地貌,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本題解答的關鍵是掌握流水作用與地貌。
P 為安加拉河上游湖口,以侵蝕作用為主,應形成 V 形谷, T 為色楞格河下游注入湖口,以堆積作用為主,應形成三角洲,減少了湖泊泥沙沉積量,沖積扇應該在出山口地區形成,故 D 項正確, ABC 錯誤。
故選 D 。

19~21.【答案】A、B、A

【解析】 19. 氣壓隨海拔升高而降低。由圖可知,四個城市所在地海平面與相應5000 m高空等氣壓差從大到小依次為重慶、南昌、長沙、武漢,可推知重慶5000 m高空氣壓最低。根據熱力環流中氣流的運動和氣壓分布可知,重慶垂直方向上空氣做下沉運動,近地面氣壓最高,因此A正確。

20. 結合上題分析可知,近地面氣壓從南昌到武漢逐漸降低,即近地面水平氣壓梯度力由東南指向西北,加上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風向向右偏轉,形成偏南風, B 正確。
21. 由材料可知,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範圍的霧霾,靜穩天氣是指由於出現持續不利於空氣擴散的氣象條件而導致污染物大範圍積累。重慶近地面為高壓中心,盛行下沉氣流,不利於霧霾擴散,霧霾持續時間較長, A 對。武漢位於低壓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氣流,污染物容易擴散,霧霾持續時間短, B 錯。此圖並非近地面等壓線圖,無法判斷重慶與武漢的風力大小, C 、 D 錯。故選 A 。

22~23.【答案】C、D

【解析】 22. 由圖可知,該地在晚上到上午時段以偏南風為主,中午以後以偏北風為主;結合山谷風的特點可知,白天吹谷風,故谷風的風嚮應是偏北風, C 項正確。
23. 山谷風的風向與山脈、山谷的走向基本垂直。該地山谷風以偏南風、偏北風為主,則山脈和谷地走嚮應為東西走向, A 、 C 錯誤;晚上吹山風,其風向是偏南風,表示山地在南、谷地在北,故該地地形特徵應是南高北低, D 正確、 B 錯誤。

24~26.【答案】A、B、A

【解析】

24. 本題考查等值線的判讀能力,旨在考查學生調動相關知識的能力。解題關鍵在於讀圖分析提取關鍵信息。
圖中給出的是地面與高空的氣壓差分布情況,因此需要根據氣壓差推斷出地面氣壓分布形勢。根據熱力環流的原理,近地面高壓處地面與高空的氣壓差大,近地面低壓處地面與高空的氣壓差小。因此根據圖中等氣壓差等值線分布情況可知,重慶位於近地面高壓中心附近,近地面氣壓最高。A正確,故選A。

25. 本題考查等值線的判讀及風向的判斷,旨在考查學生調動相關知識的能力。解題關鍵在於讀圖分析提取關鍵信息。
要判斷南昌的風向,可根據南昌附近的等壓線分布狀況來分析。但圖中給出的是地面與高空的氣壓差分布情況,因此需要根據氣壓差推斷出地面氣壓分布形勢。根據熱力環流的原理,近地面高壓處地面與高空的氣壓差大,近地面低壓處地面與高空的氣壓差小。因此根據圖中等氣壓差等值線分布情況可知,武漢位於近地面低壓中心附近,南昌的風向位偏南風。B正確,故選B。

26. 本題考查等值線的判讀及天氣狀況的判斷,旨在考查學生調動相關知識的能力。解題關鍵在於讀圖分析提取關鍵信息。
根據等氣壓差等值線分布情況,重慶位於近地面的高壓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氣流,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霧霾持續時間較長,武漢位於低壓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氣流,污染物能迅速擴散,霧霾持續時間短。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7~28.【答案】D、B

【解析】

27. 本題考查熱力環流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圖形信息能力及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熟練掌握熱力環流的有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
①圖中,甲地等壓面下凸,為近地面低壓區,氣溫應高於乙地;丙與丁相比,丁處等壓面上凸,則丁為高壓,丙為低壓,丙處氣壓低於丁處;甲處氣壓低,故近地面氣流從乙地流向甲地;丙處對應近地面的乙地為高壓,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雲量少;丁處對應近地面為低壓,氣流上升,多雲雨,故云量大於丙處。故 D 正確, ABC 錯誤。
​故選 D 。
28. ​本題考查大氣的水平運動,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圖形信息能力及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熟練掌握大氣的水平運動是解題的關鍵。
結合圖示信息可知,丙與丁相比,丁處等壓面上凸,則丁為高壓,丙為低壓,丙處氣壓低於丁處,則②圖中,氣壓梯度力由丁指向丙,因丙丁位於高空,不考慮摩擦力影響,僅考慮氣壓梯度力及向右的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最後風嚮應與等壓線平行,②圖中指向南,則飛機逆風飛行,故 B 正確, ACD 錯誤。 故選 B 。

29~30.【答案】D、C

【解析】

29. 本題考查圖示晝夜溫差大小的判讀,旨在考查學生獲取、解讀圖示信息及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能力。掌握大氣受熱過程原理是解題的關鍵。
晴天雲層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溫作用弱,故而白天溫度高,夜晚溫度低;多雲的白天(陰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氣溫不高。故下墊面一樣的情況下,溫差最小的是白天和夜晚都是陰天,溫差最大的是白天和夜晚都是晴天;山林比石質地面比熱容大,升溫和降溫較慢,所以同樣天氣情況下,山林的晝夜溫差小,綜上晝夜溫差最大的應是晴天路面為石質,故 D 正確, ABC 錯誤。
故選 D 。
30. 本題考查石質地面在增強「穿堂風」中的主要作用,旨在考查學生獲取、解讀圖文信息及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能力。掌握大氣受熱作用原理是解題的關鍵。
結合圖示可知,石質地面增加了地面的不平整度和摩擦力,A錯;石質地面增加了下滲,B錯;增加石質地面是主要是為了增強「穿堂風」,不是為了降低夜晚時庭院的溫度,D錯;石質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熱差異,增大了屋前屋後的晝夜溫差,使得屋前屋後的熱力環流增強,「穿堂風」得以增強,C對。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