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超300隻!雲南昌寧連續5年記錄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影像

2025年06月06日14:02:10 科學 1890

今年以來,雲南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多次捕捉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長尾雉,以及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鷳豹貓亞洲黑熊環頸山鷓鴣的活動影像,生動展現了當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的阿干山樑子,紅外相機記錄下這樣一幕:一隻羽色絢麗的壯年黑頸長尾雉,翹著標誌性的長尾巴,高昂著頭顱,在懸崖下的陡坡上奮力攀爬,身姿矯健。無獨有偶,利東山片區的紅外相機也捕捉到一隻雄性黑頸長尾雉,正悠然自得地在鏡頭前優雅覓食。

數量超300隻!雲南昌寧連續5年記錄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影像 - 天天要聞

黑頸長尾雉

黑頸長尾雉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在國內,僅分布於雲南、貴州西南部和廣西西南部;在國外,其蹤跡見於印度、緬甸和泰國。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監測拍攝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後,每年都能捕捉到它們的身影,且涵蓋成年、幼年等不同個體,這充分表明當地存在一定規模的黑頸長尾雉種群。據專家分析,目前保護區內黑頸長尾雉種群接近20個,數量超300隻。「3月至7月是黑頸長尾雉的繁殖期,孵化任務由雌鳥獨自承擔。正因如此,這次我們僅拍攝到雄性黑頸長尾雉活動畫面,由此推測,現階段成年雌鳥正在家孵蛋,野外活動相應減少。」昌寧縣江邊國有林場副場長魯健城說。

數量超300隻!雲南昌寧連續5年記錄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影像 - 天天要聞

數量超300隻!雲南昌寧連續5年記錄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影像 - 天天要聞

白鷳

除了黑頸長尾雉,紅外相機還記錄下大量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群體覓食的珍貴畫面。在自然保護區利東山片區的一處山窪,紅外相機多次拍攝到白鷳集體覓食的場景,最多時,2隻雄鳥與6隻雌鳥共8隻白鷳同框,場面頗為壯觀。在保護區阿干山的一處山樑,同樣連續捕捉到多隻白鷳同框覓食的畫面。「這段時間,我們共收集到2個多小時、400多段白鷳活動影像。這些白鷳大多成群活動,與往年相比,它們活動的頻次和數量都顯著增加,這直觀反映出保護區內白鷳種群數量明顯增長,保護工作成效斐然。」魯健城介紹。

數量超300隻!雲南昌寧連續5年記錄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影像 - 天天要聞

豹貓

數量超300隻!雲南昌寧連續5年記錄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影像 - 天天要聞

亞洲黑熊

數量超300隻!雲南昌寧連續5年記錄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影像 - 天天要聞

環頸山鷓鴣

此外,保護區還監測拍攝到豹貓、亞洲黑熊、環頸山鷓鴣、黃喉貂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活動的珍貴影像,進一步彰顯了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的勃勃生機與豐富內涵。

開屏新聞記者 崔敏 通訊員 周應彪 楊曉華 李靜 攝影報道

視頻由昌寧融媒提供

一審 何曉宇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呂世成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李榮

來源:春城晚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列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