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考古團隊在寒武紀岩層中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這種被命名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僅長有三隻眼睛,其多達26節的軀體結構更顛覆了科學界對生物體節演化時間的認知。這項發現為研究現代節肢動物起源提供了關鍵線索,也重新定義了人類對五億年前海洋生態系統的理解。
2025年5月,由讓-伯納德·卡隆博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加拿大落基山脈的伯吉斯頁岩層中,發現了十餘具保存完整的節肢動物化石。這種體長約10厘米的生物屬於放射齒目,其學名源自日本怪獸電影《摩斯拉》中的巨型飛蛾角色。儘管體型僅如人類手指,但這個誕生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的生物,卻攜帶著兩個驚人的進化特徵。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頭部區域的三眼結構——除了常規的左右複眼,額部中央還嵌有第三隻單眼。科學家推測這種視覺系統能幫助捕食者精準定位獵物。但真正令研究者震驚的,是其軀幹部位多達26節的細分結構。此前學界認為,如此複雜的體節分化要到更晚的地質時期才會出現,這一發現將生物體節化進程提前了數千萬年。
通過顯微ct掃描,研究團隊還原了這種生物的生存模式:兩側成排的槳狀附肢使其能在水中靈活遊動,前端特化的鉤爪狀口器能快速捕獲獵物。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格雷格·埃奇庫姆指出,莫斯拉的鰓區結構雖與現代鱟類相似,但屬於趨同演化的結果,二者並無直接親緣關係。這種生物在5.2億至4億年前稱霸海洋,目前全球已發現38种放射齒目生物。
卡隆博士強調,作為節肢動物進化樹最早的分支,放射齒目保存著該物種群的原始特徵。莫斯拉獨特的身體構造表明,早期節肢動物已展現出驚人的多樣性,其適應策略與現生遠親存在驚人相似性。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專家補充道,該物種打破了放射齒目生物傳統認知中的統一體型模式,其狹長軀幹與密集鰓片構成的全新身體架構,為研究生物形態分化提供了全新樣本。
這項發表於《自然》子刊的研究不僅填補了寒武紀海洋生態系統的空白,更修正了生物體節演化的時間軸線。隨著更多化石證據的出土,科學家有望揭開節肢動物在生命大爆發時期快速分化的奧秘。這個沉睡五億年的三眼海怪,正為人類書寫地球生命史提供著全新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