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2025年03月25日01:00:28 科學 3453

  央視網消息:我們常說的天氣是指陰晴雨雪,在空間環境里也有「天氣」,它指的是太陽上出現的一系列爆發現象,引起日地空間環境的等離子體、磁場、輻射、電離等空間環境狀態發生的變化。3月21日,面向空間天氣研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子午工程二期順利通過國家驗收,與子午工程一期組成了世界最大的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標誌著我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能力躍居世界領先地位。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網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子午工程是我國空間天氣領域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一期於2012年正式運行,此次驗收的子午工程二期於2019年開工建設,在一期的基礎上新增16個台站、195台(套)監測設備,與一期工程協同,監測和預報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磁暴等空間天氣事件,保障航天、通信、導航等高技術系統的安全運行。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子午工程二期總指揮王赤介紹,子午工程一期主要是以「鏈」為主,子午工程二期,把一橫一豎的鏈式的結構變成了兩豎兩橫的一個「井」字形的監測網。31個綜合台站,近300套空間環境監測設備共同構成了國際上覆蓋範圍最廣,監測要素最全,綜合監測能力最強的一個地基的空間環境的監測網。通過國家驗收之後,標誌著我們所有的設備都已經工作正常,從建設階段正式進入到科學運行的階段。  

  建成一批重大設備 將推進國際子午圈大科學計劃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子午工程二期建成了一批重大空間天氣監測設備,如全球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國際首台全季節觀測陣列式大口徑激光雷達,還有全球探測能力最強的相控陣非相干散射雷達等,技術指標達均到國際先進水平。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按照邊建設、邊運行、邊產出的原則,子午工程一期和二期已融合運行,持續產出系列成果。在試運行期間,子午工程二期展現出卓越性能,如成功捕捉到2024年5月超級磁暴事件,完整記錄日地空間環境對太陽活動響應的全過程,展現了其對空間天氣事件的快速、高精度、全局監測能力。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王赤介紹,試運行期間,已經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也支撐保障了60多項國家重大航天活動。未來將和天基的空間天氣衛星,構成天地一體化的空間天氣綜合監測體系。拓展國際合作,推動國際子午圈大科學計劃。形成在全球範圍內對太陽活動、地球空間環境的ct掃描系統,共同應對空間天氣的全球性挑戰。  

  極光越美麗地球越危險 子午工程守護地球

  子午工程的研究對象——太陽活動,對我們影響到底有多大?極光越美麗地球越危險么?地磁暴會讓生物鐘紊亂嗎?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2024年開始,幾波超美的極光是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讓很多人是一飽眼福。但這其實是太陽活動越來越「暴躁」的一個信號,太陽活動每11年一個周期,現在正是它的頂峰、也就是高燃時刻。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這個屏幕上有幾張圖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太陽的圖像很不一樣。這個綠色其實是在一個特定的波段拍攝的太陽的圖像,更為重要的是2024年5月、10月、12月三次太陽上都有非常明顯的亮斑,這就叫太陽耀斑。太陽耀斑看起來和極光一樣,貌似有點美麗,但這種美麗其實非常可怕。因為它每一次劇烈的活動釋放的能量相當於上百億枚氫彈爆炸的能量,可以輕鬆地穿越1.5億公里的日地距離直擊地球,可以說太陽一打噴嚏,地球就會跟著發燒。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三輪轟擊究竟有多猛?  

  首先第一輪是電磁的閃電戰,太陽耀斑爆發之後大概8分鐘左右的時間,x射線、紫外射線等就會以光速轟擊地球。後果可能就是導航失靈、通訊中斷,甚至有可能導航誤差大的時候達到上百米。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第二輪就是高能粒子的突襲,大概幾個小時之後,高能粒子就會抵達到地球附近,這個時候影響最大的就是航天器。據研究顯示,約有四分之一的航天器故障都和這一輪的襲擊有關。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第三輪是,等離子體的大轟炸,這個時候幾天之後可能有上百億噸的等離子體會轟擊地球。極光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可能會造成比如說電網癱瘓,高鐵和輸油管線等一系列的設備的故障。  

  有人會說,這個期間會感覺自己生物鐘有些紊亂,甚至有些嗜睡,這是真的嗎?  太陽活動與空間天氣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羅冰顯介紹,這可能更多是大家幽默的一個調侃。地磁暴雖然會造成地磁場的擾動,但是在地面上它的擾動級別也就是平常地磁場強度的1%。目前,研究表明對我們人體基本沒什麼影響。  

  大家可能還會好奇,這麼美麗的極光今年是不是還能再見到?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未來兩年是有很大的概率還會繼續見到。目前正是處在太陽活動高年,如果磁暴夠強的話,比如說漠河、新疆甚至北京再看到極光還是有可能的。  

  為了全方位監測太陽的一舉一動,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的科學家們是花了10多年的時間,在地球上是沿著東經120度、北緯30度、東經100度、北緯40度這樣兩縱兩橫很明顯的一個「井」字形,布局了31個台站近300台設備,是首次實現了對日地空間環境全圈層多要素的這樣一個立體式綜合式探測。應該說,這是中國覆蓋面積最廣的一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是中國地圖上守護地球最牛的一個「井」字。  

  子午工程二期3月21日通過國家驗收

  3月21日,面向空間天氣研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子午工程二期順利通過國家驗收,與子午工程一期組成了世界最大的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將顯著提升我國空間天氣預報預警能力。子午工程二期通過國家驗收,標誌著子午工程從建設階段正式進入到科學運行的階段,我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能力躍居世界領先地位。  

  為何命名為子午工程?

  作為中國空間天氣領域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什麼命名為「子午工程」?探測太空的風雲變幻,為什麼要在地面上建設如此大規模的空間環境監測網?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王赤介紹,研究空間天氣的現象,更多的是要研究空間的帶電粒子,帶電粒子它是要受磁場控制的,沿著磁力線傳播。在地球上,磁力線基本上是沿著子午線來分布的,沿著經線來分布。要沿著磁力線、沿著沿著子午圈來布局台站,所以稱之為子午工程。   

  子午工程與衛星共同構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王赤院士介紹,空間天氣監測主要分為天基和地基監測兩種方式。天基探測多採用衛星等飛行器在空中進行探測,既能實現遙感探測,也能通過就位探測實現身臨其境。但受到軌道、重量、功耗、壽命的種種限制,天基探測遠不能滿足時空變化極為複雜的空間環境研究的需要。  

  「超級ct」如何掃描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太陽爆發威力巨大,由於噴發出的能量和物質速度不同,會對地球形成多輪打擊。被喻為地面「超級ct」的子午工程,是如何調動各種設備及時捕捉太空中的天氣變化,作出預報預警的?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太陽爆發時,第一輪到達地球的有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紫外線、x射線,也有可見光。儘管太陽輻射的增加不會對地球造成太大影響,人們甚至也難以察覺,但子午工程的諸多設備卻能敏銳察覺到太陽的異常。比如位於雲南麗江的光譜成像日冕儀,它可以在強烈的太陽背景輻射中過濾掉雜波,找到太陽耀斑爆發時可見光波段光線的增加。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當第一輪的強光被探測到後,子午工程運控中心就會調集相關設備掃描太陽,尋找「事發區域」。但太陽距離地球有1.5億公里,這麼遠的距離搜索一小塊耀斑區域並不容易。這時,位於四川稻城的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就會發揮作用。313個直徑6米的天線,像向日葵一樣同時面向太陽,形成虛擬超大口徑的望遠鏡。  

  多設備接力配合 實現太陽到地球立體監測

  圓環陣望遠鏡只能監測從太陽表面外5個太陽半徑左右的空間,太陽與地球間的距離大概相當於200多個太陽半徑,太陽拋射的物質再往外會如何行進,是否會影響地球?子午工程怎樣獲取更多信息?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子午工程二期總工程師徐寄遙介紹,太陽可以無時無刻的爆發,但是因為有行星際的磁場等,還有地球、太陽的旋轉,會使得它整個拋射物會在運行當中是一個曲線的形式。不是所有的都能打到地球上去,所以到了後邊,就要用到行星際閃爍望遠鏡去來捕捉。經過一系列的計算,就知道大概日冕物質拋射它的速度是多少,它的方向是什麼樣子,是不是沖我們而來的,使得預報的精確度就更加提高。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當日冕拋射物質進入近地空間,更多子午工程的地面設備開展協同探測。比如,在海南三亞有非相干散射雷達對低緯地區的電離層進行觀測。此外,還有採用光學、地磁等不同手段,比如位於新疆、內蒙古、吉林的中緯高頻雷達,位於海南儋州的陣列式大口徑激光雷達等大科學裝置。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科研新「智」生產力:我國首個開放科學計量數據可視化分析平台上線 - 天天要聞

科研新「智」生產力:我國首個開放科學計量數據可視化分析平台上線

3月26日,國家科技傳播中心舉辦的「新紀天工 開物煥彩——探卷尋智」重大科技成就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了SciExplorer科學探索者平台,吸引大家關注。平台負責人表示,這是我國首個開放科學計量數據可視化分析平台。SciExplorer平台作為一款開放文獻數據計算工具,對提升科研工作效率,積極推進國家科技基礎...
【科學家精神百場講壇|海報】方向晨:唯細、唯實、唯知 - 天天要聞

【科學家精神百場講壇|海報】方向晨:唯細、唯實、唯知

編者按:4月2日,由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領導小組主辦的「科學家精神百場講壇」國家卓越工程師專場宣講報告會在燕山石化舉行。國家卓越工程師獎獲得者、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方向晨作宣講報告,結合自身經歷分享了他對科技與工程創新的感悟。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如何過入職關?怎樣選擇自己的研究...
從某米SU7烈焰焚江看科技狂飆的人性剎車片 - 天天要聞

從某米SU7烈焰焚江看科技狂飆的人性剎車片

圖片來自網路智駕驚雷碎玉壺,生命天平問車企一、血色數據:當實驗室參數撞上人間煙火"姐,你看這個車像不像變形金剛?"2025年3月29日深夜,安徽銅陵高速監控拍下驚悚畫面:一輛某米SU7在暴雨中划出詭異弧線,右前輪精準咬住隔離帶水泥樁。
科學家發現,北美大陸底部的岩石正在慢慢流失 - 天天要聞

科學家發現,北美大陸底部的岩石正在慢慢流失

美國中西部地區是滴水效應最強烈的地區。研究人員發現,北美大陸正在緩慢地從其底部流失岩石,這一過程被稱為「克拉通滴液(Cratonic Dripping)」。這是由法拉隆板塊(Farallon plate)的殘餘物造成的,法拉隆板塊是一個古老的構造板塊,它影響著地幔,導致岩石團塊分離和下沉。美國中西部地區是滴水效應最強烈的地區。但...
可降解塑料≠「一次性」≠可亂扔!科學流言榜揭污染真相 - 天天要聞

可降解塑料≠「一次性」≠可亂扔!科學流言榜揭污染真相

為了解決全球環境塑料污染問題,近些年市場上出現了「可降解塑料」,主要應用在包裝、農用地膜、餐飲等領域,往往被商家宣傳為應對塑料污染的終極解決方案。而網上逐漸流傳的一種說法稱:「可降解塑料」可以隨意丟棄,反正這些塑料在自然界中就會自然降解。這種說法靠譜嗎?近期,由北京市科協、北京市委網信辦等單位聯合發...
極狐阿爾法新6系這是瘋了!最高直降近6萬、20萬內唯一3激光雷達 - 天天要聞

極狐阿爾法新6系這是瘋了!最高直降近6萬、20萬內唯一3激光雷達

4月2日,極狐阿爾法新6系迎來上市,雙車可以視為阿爾法S和阿爾法T的改款車型。其中極狐阿爾法S6共推出3款車型,售價區間19.58-22.58萬元,相比現款直降5萬多;極狐阿爾法T6推出1款車型,售價19.58萬元,相比現款直降近6萬元。2025年,新能源汽車正式邁入智駕元年。作為智駕先行者,此次極狐阿爾法新6繫上市,將智駕平權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