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蔗糖造「柳城芯」

2025年03月15日18:00:31 科學 5310

「什麼樣的甘蔗是好品種?葉和莖的比例要協調,葉片是光合作用的場所,也是蔗糖的來源……」3月4日一早,廣西柳州市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技術專家、正高級農藝師盧文祥的「專家課」在田間地頭開講了。圍在他身邊的年輕農藝師們聚精會神,彷彿要將每一句話刻進心裡。

「盧老師遠遠地看一眼,就知道哪株甘蔗是好苗子!」盧文祥的「徒弟」、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副主任梁芳梅充滿敬佩地說。盧文祥卻擺擺手笑道:「再過幾年,她會比我更厲害!」

近年來,盧文祥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農業先進工作者,他帶頭創新的「甘蔗新品種桂柳05136選育與應用」項目獲得2022年度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作為「桂柳」甘蔗新品種體系的創始人,他心裡始終裝著一件事:為中國蔗糖造出「柳城芯」,讓廣西蔗農和蔗企「甜」到心裡!

從「芯」突破守護「糖罐子」

廣西是全國最大的糖料種植基地和食糖主產區,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糖罐子」。蔗種是糖業的「晶元」,關係著「糖罐子」能否端得穩、端得牢。

1991年,時年30歲的盧文祥調入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工作。「那時候的蔗種都是從境外引進的,到了我們這裡水土不服,產量、糖分、宿根性等農藝性狀表現不佳。」盧文祥說,遇到乾旱、霜凍等天氣,引進的蔗種不能適應,很多蔗農損失慘重。對此,他下定決心:必須選育適應本地生產需要的抗霜、抗旱甘蔗品種。

為中國蔗糖造「柳城芯」 - 天天要聞

盧文祥在測量蔗糖含量。謝耘攝

2003年,盧文祥開始進行甘蔗品種自主選育。有人說,甘蔗是「窮命」,瘦地里長,雨打霜欺,種它難致富。盧文祥要做的卻是為甘蔗「改命」——即便土壤貧瘠、管理粗放,也要自身強韌,挺拔生長!

柳城縣處於我國蔗區北部,對甘蔗種植來說,氣候條件不算得天獨厚。而在甘蔗育種方面,乾旱、霜凍、土地貧瘠等狀況,卻是培育新品種最好的「試金石」,往往在這樣的條件下生長得好的蔗種,到了其他地方也能適應。為了培育性能最優的品種,盧文祥設下嚴苛標準:新品種需集耐寒、抗旱、抗倒伏、高產、高糖等20餘項優良性狀於一身;哪怕是再小的缺陷也不能放過,因為隨著甘蔗種植面積擴大,品種身上任何小缺陷都可能被放大。

有一次,一場突如其來的嚴重霜凍凍傷了盧文祥團隊潛心培育了幾年的甘蔗苗。同事們都急著想辦法補救,而同樣心焦的盧文祥卻堅定地說:「不能救!甘蔗品種想要大範圍推廣,必須擁有十分強大的抗霜性。能被霜雪凍傷的甘蔗品種,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品種。」正是這一次霜凍,讓桂柳05136等抗霜性較強的品種脫穎而出。2014年,桂柳05136通過廣西甘蔗品種審定和國家甘蔗品種鑒定。

目前,桂柳05136已在廣西、雲南、廣東等蔗區大面積推廣種植,全國種植面積累計超過3000萬畝,約佔國內甘蔗種植面積的1/4,成為我國第五代甘蔗品種更新的標誌性品種。換句話說,中國每4勺白糖裡面,就有1勺是來自柳城縣培育的甘蔗品種——桂柳05136。

田間地頭寫就「甘蔗經」

「甘蔗是長在地里的,不是長在課本上、實驗室里!」盧文祥的科研始終紮根泥土。他堅持奔走在田間地頭,不僅做科學研究,還要像農民一樣下地幹活。

為中國蔗糖造「柳城芯」 - 天天要聞

盧文祥在蔗田裡觀察甘蔗的長勢。謝耘攝

甘蔗的基因體系複雜而不穩定,不同的配對會得到一個性狀完全不同的組合,因此育種周期長,且有著強烈的不確定性。為了培育性能最優的品種,盧文祥摸索出一套「甘蔗經」:先到海南甘蔗育種場進行雜交組合選配,培養、觀察數萬株甘蔗實生苗,然後從數萬株實生苗里優中選優,最終選出3—5株蔗種進行擴繁,再請不同地域的種植大戶試種,參加國家甘蔗新品種區域試驗……每個環節動輒數年,他卻樂此不疲。

在梁芳梅眼中,盧老師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組培選種不用秤,目測即准;測糖分不用儀器,舌尖一嘗便知分毫。

64歲的盧文祥皮膚黝黑、手指粗糲,穿行蔗林時宛如老農。他輕撫一株新培育的柳城15-41,敲敲蔗莖笑道:「與桂柳05136相比,這品種前期生長勢頭更強,莖更大,各項性狀都不錯,遇到雨水多的年份,糖分比桂柳05136還要高,以後也許靠它挑大樑了!」十年磨一劍的成果已在廣西、雲南等地試種數萬畝。他說,甘蔗品種選育,一定要搞清楚「為誰選育」的問題,萬萬不能急功近利,要虛心向農民學習,「甘蔗品種好不好,得讓蔗農說了算!」

甜在蔗農心頭才是真甜

柳城縣沙埔鎮大安村蔗農黃國建種植桂柳05136已有7年,如今種植面積達10多畝。「去年天旱,這個品種耐旱,產量還可以。」這正是盧文祥的初心:將試驗田搬到農戶地里,收集真實數據,傾聽田間聲音。

「農民很辛苦、很不容易,我們搞甘蔗育種,不能對不起農民,更不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盧文祥說,如果是為了個人榮譽,短時間內可以弄出很多新品種,可是種植效果不好,對產業發展也沒有益處;如果是為了個人利益,可以通過品種授權收取昂貴的授權費用,可是種甘蔗的老百姓沒有得到什麼實惠;只有為了服務產業、服務老百姓,選育出的新品種才能真正提高甘蔗的產量、蔗糖含量,捧牢我們的「糖罐子」。為了這個目標,盧文祥不辭辛苦,甘之如飴。

在盧文祥的帶動下,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桂柳系列」新品種選育技術體系,選育理念、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法已經日趨成熟。目前,盧文祥作為退休後返聘的技術專家留在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工作,並與廣西大學等院校開展合作,推動生物育種與常規技術融合。走過春芽萌發的蔗田,他胸中願景愈發清晰:讓良種普及每個角落,讓蔗農屋檐下永遠飄著甜香。

這位與土地耳鬢廝磨半輩子的「老農」,用紮根大地的執著,為中國蔗糖鑄就強韌「芯」魂。在他身後,無數科研人正接續譜寫這首「四季歌」——既為端牢「糖罐子」,更為百姓日子甜。(謝耘 付華周)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五一勞動節的遐想 - 天天要聞

五一勞動節的遐想

五一勞動節,這個屬於勞動者的節日,總是能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對於我而言,勞動不僅僅是體力的付出,更是腦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領域中不斷探索、不斷突破的過程。回顧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汗水與收穫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
立即遠離!帶孩子去海邊玩 千萬別碰這種「塑料袋」! - 天天要聞

立即遠離!帶孩子去海邊玩 千萬別碰這種「塑料袋」!

想必這個「五一」假期不少人會選擇去海邊遊玩如果在海邊看到這樣的「塑料袋」漂浮在海水裡的這種——看起來特別像「塑料袋」的水母!千萬別碰!近期,就有遊客在廣東深圳大梅沙海域發現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提醒:不要去觸碰!
針對網傳簡歷,科學家顏寧發文回應:缺乏常識! - 天天要聞

針對網傳簡歷,科學家顏寧發文回應:缺乏常識!

5月4日,著名科學家顏寧通過其微博賬號@nyouyou發布聲明,打假網傳簡歷。她表示:「一份不知道誰缺乏常識造出來的真真假假的簡歷從前年就開始流傳,哪怕也許出於好心,也是不對的,已被我投訴掉了,不知道為啥現在又被翻出來。」請微博闢謠儘快清理相關信息。據了解,此類虛假簡歷最早於2023年開始在網路上流傳,內容涉及對...
太空會讓航天員基因突變?太空生活傳言大揭秘 - 天天要聞

太空會讓航天員基因突變?太空生活傳言大揭秘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李鑫 攝2025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當天,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的托舉下順利升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在距地面400km 高度的中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們的日常生活跟地球上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大眾對他們在太空中的生活總是充滿好奇,比如,太空會讓航天員基因突變?不穿航天服進入...
五四青年節 | 從「拆家頑童」到「機器人工程師」,「05」後大學生帶「小巨人」跑上馬拉松 - 天天要聞

五四青年節 | 從「拆家頑童」到「機器人工程師」,「05」後大學生帶「小巨人」跑上馬拉松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鄭湘琪】個頭雖小卻氣勢滿滿,身著酷炫銀藍拼色套裝,「E人」屬性拉滿頻頻轉頭揮手……最近,一場人類和人形機器人共跑的半程馬拉松在北京亦庄鳴槍起跑。在一群形態畫風各異的「鋼鐵選手」中,0.75米的「0306小巨人」吸引了不少現場觀眾拍照打卡,直播平台上也湧現著「萌萌噠」「太可愛了」的評價。...
立即遠離!外出遇到這種「塑料袋」別碰,有毒! - 天天要聞

立即遠離!外出遇到這種「塑料袋」別碰,有毒!

想必這個五一假期不少人會選擇去海邊遊玩近期各地進入升溫通道如果在海邊看到這樣的千萬別撿!當地時間2024年3月27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半月灣,沙丘海灘上的藍色水母。數百萬奇異的藍色水母被衝上太平洋海岸的海灘↑近期,就有遊客在廣東深圳大梅沙海
氣象部門回應西安雷雨夜不明飛行物 - 天天要聞

氣象部門回應西安雷雨夜不明飛行物

5月4日,「西安現不明飛行物」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熱搜熱榜:稱5月2日西安雷雨夜空現條狀不明物,多名網友拍到黑影疾速掠過夜空,有目擊者稱像龍一樣盤旋,至少有「三條」。
西安現龍狀不明飛行物?氣象部門回應 - 天天要聞

西安現龍狀不明飛行物?氣象部門回應

極目新聞記者 張皓5月4日,「西安現不明飛行物」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熱搜熱榜:稱5月2日西安雷雨夜空現條狀不明物,多名網友拍到黑影疾速掠過夜空,有目擊者稱不像是風箏和鳥類,「像龍一樣圍著盤旋,至少有三條。
剛剛,歌手周深緊急發聲! - 天天要聞

剛剛,歌手周深緊急發聲!

來源:【貴州廣播電視台-動靜新聞】中央氣象台18時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受冷空氣大風影響,預計5月3日20時至4日20時,新疆南部和東部、內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東部、甘肅大部、寧夏、陝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其中,新疆南部、內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