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2月8日電 題:上海交大師生追思校友黃旭華院士
中新社記者 許婧 康玉湛
2025年2月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與世長辭,消息傳來,母校上海交通大學師生第一時間發起追思活動,深切緬懷黃旭華學長。
8日,寒潮下的上海冷得「凍手凍腳」,但仍有不少上海交大師生和民眾從各處來到該校徐匯校區山茶社紀念碑前,默哀鞠躬並敬獻鮮花,向這位以「誓作驚天動地事,甘當隱姓埋名人」信念詮釋科學家精神的「中國核潛艇之父」表達哀思。

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樓前懸掛著「敬愛的黃旭華學長,一路走好!」字樣的橫幅,走進學院一樓大廳,《為祖國「深潛」——黃旭華院士專題展》前擺放著「長征一號」核潛艇模型,模型後面是黃旭華院士的大幅照片,潛艇模型邊擺滿了師生敬獻的菊花。
以他名字命名的旭華路上,同樣擺放著弔唁的鮮花,不時有師生駐足憑弔。除「旭華路」外,上海交大還有一個「旭華班」,希望藉此打造世界船海領域工程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提升國家硬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楊天炯是上海交大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強基計劃旭華班學生。他告訴記者,黃老雖已離去,但他是上海交大學子永遠的精神坐標。新一代的船海學子一定不負所望,繼續為海洋強國夢想貢獻新的力量。
黃旭華的故事,在母校被師生久久傳頌。1945年7月,黃旭華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取了交通大學造船工程系。就讀期間,黃旭華參加了學校的進步學生社團「山茶社」,成為「山茶社」後期的負責人。大學畢業後的數十年,黃旭華始終心繫母校發展,在母校設立了「黃旭華獎學金」,以獎勵學校矢志投身國防等重點行業的應屆畢業生。
2016年4月,在上海交大紀念建校120周年大會現場,黃旭華作為校友代表發言,他輕輕推開了學校為他演講準備的座椅,堅持站立著向大家講述心中的「交大精神」。彼時,當黃旭華說出「此生屬於祖國,此生屬於核潛艇,獻身核潛艇事業,此生無怨無悔」時,在場師生格外動容。
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青年教師舒天楚曾近距離目睹了這一幕。她回憶道,當年大一新生的自己作為校慶大會志願者,有幸坐在黃老身後。「當時黃老已經90歲高齡,頭髮花白,走上講台時有些顫巍巍的,但他堅持站著完成了十幾分鐘的發言。從我的視角能看到,黃老站立時兩腿其實有些發顫,讓我很受觸動,忍不住流淚。」
「對黃老來說,國家的事情比天還大。這是他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精神財富。」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原校長林忠欽曾與黃旭華打過多次交道,他還記得,2020年,年過九旬的黃老還不斷提醒,船舶事業的發達是國家強大的保證。
校方表示,黃旭華院士雖已離去,但他「隱姓埋名、科學報國」的精神如深海中的燈塔,照亮後人前行的道路,他的精神將永遠在母校校園薪火相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