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2025年01月29日18:23:07 科學 1799

劉阿姨今年69歲,平常在家裡幫女兒接送外孫上學,空閑時間就自己去跳跳廣場舞,日子過得很愜意。

前兩天她看到家族群里分享了篇文章稱,科學家們發現了短壽基因,攜帶基因的人很可能在69歲前去世。

看到文章後她非常慌張,自己今年正好69歲,而且家族裡確實有好幾位老人都是在70歲不到就去世了,自己會不會攜帶了這種基因而不自知?

一想這裡,劉阿姨就有點悶悶不樂,自己這還沒過幾年好日子呢,難不成真的要被這「短壽基因」給預判了?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一、科學家發現「短命基因」:攜帶者更易在69歲前死亡

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健康長壽,但有些人天生會攜帶一些潛在的致病基因,甚至是短壽的基因,這種情況能不能通過後天逆轉呢?

2023年11月,冰島科學家們發表在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雜誌上的一項可操作基因型與人類壽命之間關聯的研究,共對5.8萬名冰島人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結果發現每25個冰島人當中就有1人攜帶與壽命縮短相關的基因型,這些基因型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和癌症相關。

在癌症易感基因型攜帶者身上發現,他們的平均生存期比未攜帶者短了4年。其中比較常見的BRCA2基因的致病性可誘發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可減少約7年的生物學壽命;LDLR基因變異則可導致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會讓壽命縮短6年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攜帶特定基因的受試者更容易死於基因所致的疾病,與不攜帶BRCA2基因的受試者相比,攜帶者死於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的風險會增加7倍前列腺癌的風險會增加3.5倍,死於前列腺癌的風險會增加7倍。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了解並能識別出可以操作的基因類型,可以幫助醫生做出更好的治療決定,這樣可能讓攜帶短壽基因的人群得到更好的預後。所以,這項新研究對於減輕個人病痛以及整個社會的醫療壓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二、浙大研究:堅持4個習慣,可抵消「短壽基因」影響

基因這種東西雖然無法改變,但我們後天的生活方式對壽命的影響也很大,甚至有研究發現攜帶短壽基因不要緊,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可以抵消「短壽基因」的影響。

浙江大學曾聯合多個機構在BMJ雜誌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對35萬餘名歐洲血統的成年人進行了長達13年的追蹤隨訪,調查遺傳和生活方式與壽命之間的相關性。

其中,受試者的遺傳因素可分為長壽(20.1%)、中壽(60.1%)、短壽基因(19.8%)3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則包括有不吸煙、不酗酒、堅持運動、體型健康、飲食健康以及睡眠充足。

研究人員根據受試者擁有的習慣進行評分,分數分為良好(23.1%)、中等(55.6%)、不良生活方式(21.3%),最終有以下幾大發現: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第一、相較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不論是長壽、中壽命還是短壽基因,一旦有保持不良生活習慣,都會讓過早死亡風險增加78%;

第二、如果從遺傳角度分析,短壽基因相較於長壽的,過早死亡風險會增加21%;如果有短壽基因的同時還保持著不良生活方式,過早死亡風險激增2.04倍。

第三、如果可以堅持不吸煙、定期運動、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等4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抵消62%的基因影響;

最後,研究人員表示不管是有短壽基因還是其他人群,如果從40歲開始就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都可以減少因為遺傳因素所帶來的短壽風險。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三、百歲老人調查:大多有4個共同點

長壽是很多人的願景,但那些活到百歲的老人,到底有哪些長壽的秘訣呢?

2013年,江蘇省政協用3年時間編輯出版了《歡度百歲——江蘇長壽老人風采》。該書對2095位百歲老人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百歲老人身上多有這幾個共同點,或許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

1、樂觀豁達

調查中幾乎所有的百歲老人在面對「遇事樂觀看得開」這一選項中都給出了肯定的回復,百歲老人的生活滿意度和快樂感比一般人高,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總是能很快想開,不會為難自己。且對自己十分自信,可以做主自己的生活。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2、愛吃豆製品

90%以上的百歲老人愛吃豆製品,餐桌上基本每天都少不了,豆製品內的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對健康有很大益處。

3、愛喝水

7成的百歲老人喜歡喝水,晨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水。經常喝水可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讓一些廢棄物排出的速度加快。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4、吃得新鮮

江南地區的海產資源十分豐富,老人們的飲食多就地取材,吃得十分新鮮,而且經常吃江河海鮮,尤其是魚蝦。蔬菜也都是自家地里種的,85%的百歲老人每天都吃2-3種蔬菜,肉也要當天宰的。

這次的調查當中,有一點比較出乎意料的是,我們一直都說生命在於運動,不過這次江蘇地區的百歲老人的調查中,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長壽老人都不常經常鍛煉,這與當下的主流認知有些相反。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基因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能做的是通過後天的努力,儘可能去抵消基因給自己健康帶來的不良影響。


參考資料:

[1]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布:每25人中就有1人攜帶短壽命基因》.ANDALL生命科學 2023年11月20日

[2] 《浙大新研究:做好這4點,可延壽5年,抵消62%短壽基因影響!》. 醫師報循環頻道 2024年05月06日

[3] 《百歲老人調查報告:大多愛喝粥,不經常鍛煉,老大居多》.互蓮健談 2023年02月27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 天天要聞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冬蟲夏草千年傳承的滋補良藥採藥人的尋覓自公元780年起冬蟲夏草便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被載入史冊從《藏本草》到《中國藥典》均有記載李時珍更將其譽為「人身不老葯」贊其兼具蟲之陽剛與草之陰柔成為中藥中獨一無二的「陰陽同補」聖品享有「東方聖草」「葯中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 天天要聞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車」)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鏈」主企業,是全球規模領先、品種齊全、技術一流的高端裝備製造商和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清潔能源裝備骨幹企業。當前,中國中車搭建了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技術研發平台,構建了完整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開創了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慧新引擎 - 天天要聞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慧新引擎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1日電(吳平華 楊錦 )智匯長江首城,共享成長價值,10日,由宜賓市科學技術局、宜賓市數據局、宜賓市高鐵南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聯合主辦,北京中關村信息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長江首城宜創匯」協同創新大賽人工智慧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 天天要聞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記錄人:劉哲,西部油氣地質勘查第六分隊 / 塔里木盆地沙地淺層剖面組成員時間:2023年5月10日地點: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庫車–民豐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過的地震波剖面測線任務,我們團隊負責在塔克拉瑪干腹地沿一條南北走向布點,配合衛星圖像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 天天要聞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在電氣設備領域,中小型旋轉電機作為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等場景的重要動力設備,其安全性能至關重要。隨著電機製造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應用於電機生產;同時,電機的應用場景也日益多樣化,在新能源、智能製造等新興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 天天要聞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月球正反面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關鍵謎題?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日前正式發表了中國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任務的又一重大科學成果。該成果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殼-幔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信息。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團隊對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