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湖北創新少年團隊|科技研學收穫頗豐,這所高中人人能寫發明提案

2024年07月15日23:02:05 科學 1668
尋找湖北創新少年團隊|科技研學收穫頗豐,這所高中人人能寫發明提案 - 天天要聞

推薦學校:武漢市第十一中學

團隊名稱:中科研學

7月12日,武漢市第十一中學40餘名學生從長春返漢,結束了一場收穫滿滿的科技研學之旅。高一(6)班學生魯俊峰在研學心得中寫下:「我和小組成員們一起走進吉林省光電子產業孵化器眾創空間,跟隨指導老師了解馬赫曾德干涉儀的基本原理,在老師的指導下組裝器材,了解科學研究的技術路線……這趟研學,讓我明白了科研的過程是常常失敗、枯燥無味的,需要我們去反覆嘗試探索,從而接近真理。」

尋找湖北創新少年團隊|科技研學收穫頗豐,這所高中人人能寫發明提案 - 天天要聞

今年7月武漢市第十一中學學生們參加中科院長春分院科技研學

探秘中科院實驗室

與學術大咖面對面

參加今年暑假研學的十一中學生陳紫禾介紹:「我們在課題指導老師的帶領下進入實驗室,學習實驗操作,整理並分析實驗數據,以PPT彙報的方式進行答辯,提交結題報告。」

據悉,武漢市第十一中學入選「中國科學院科學教育聯盟支撐服務校」。該校科技輔導員張建華老師介紹,自2017年起,學校先後組織師生前往中科院南京、蘇州、武漢、廣州、長春等分院,展開科技研學之旅。學生們不但走進中科院實驗室參與課題研究,還有專家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高中生做科研,重在過程而不是結果,自己學會了怎麼探索,比背幾十遍書都來得有意義。」張建華老師說。十一中少年們不定期走進中科院下屬的12個分院,在實驗室里大展身手,開展多樣的科學實驗,與科學家面對面交流,學習了解我國最前沿的科研技術和力量,樹立遠大理想和目標。

2019年,陳飛揚同學在中科院的科學家和十一中科技導師阮濤聯合指導下,完成了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光譜儀原理及橄欖油品質快速檢測方法研究》,獲得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湖北省二等獎,並在省級期刊《科學技術創新》上發表。

團隊成員於2020年7月前往中科院武漢分院參加暑期科技研學活動。楊可與、譚蘅睿《自動充氣智能海上救難設備》,李力子《武漢始發游遍大江南北最佳路線研究》,余雨昂、王梓、薛力源《中美兩大導航系統靜態單點定位效果比較》以上三項作品均獲第35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武漢市選拔賽科技創新成果(論文類)二等獎。

2022年,唐旻、朱志鵬、姜舜超獲第36屆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高中組三等獎。

尋找湖北創新少年團隊|科技研學收穫頗豐,這所高中人人能寫發明提案 - 天天要聞

楊可與、譚蘅睿獲第35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武漢市選拔賽科技創新成果(論文類)二等獎

尋找湖北創新少年團隊|科技研學收穫頗豐,這所高中人人能寫發明提案 - 天天要聞

李力子獲第35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武漢市選拔賽科技創新成果(論文類)二等獎

尋找湖北創新少年團隊|科技研學收穫頗豐,這所高中人人能寫發明提案 - 天天要聞

余雨昂、王梓、薛力源獲第35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武漢市選拔賽科技創新成果(論文類)二等獎

尋找湖北創新少年團隊|科技研學收穫頗豐,這所高中人人能寫發明提案 - 天天要聞

陳飛揚獲得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湖北省二等獎,並在省級期刊《科學技術創新》上發表

尋找湖北創新少年團隊|科技研學收穫頗豐,這所高中人人能寫發明提案 - 天天要聞

唐旻、朱志鵬、姜舜超獲第36屆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高中組三等獎

尋找湖北創新少年團隊|科技研學收穫頗豐,這所高中人人能寫發明提案 - 天天要聞

武漢市第十一中學學生參加中科院武漢分院科技研學

科技節連辦20餘年

發明提案人人能寫

據了解,武漢市第十一中學科技創新的氛圍濃厚,校園創谷打造了數字圖書館、3D智造空間、計算機編程教室、機器人編程中心等十多間創客教室。張建華告訴記者,學校組建了校園科技創谷指導團,以「硚口區知識產權教育名師黎鵬工作室」為中心,聘請校內學有特長、熱愛科技教育的老師擔任創谷指導團教師,還聘請了校外科技界的專家擔任學校科技顧問和輔導員。此外,眾多的科創學生社團也是校園創谷的「主力軍」。「學校每年都會收到至少500份提案,每一個學生在三年學習生涯中,都至少會交出一個發明提案。」張建華說。

武漢市第十一中學還將科技教育作為特色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計劃。「每學期我們會安排科技教育團隊教師進行8節《創新,改變我們的世界》校本課程的教學,重點介紹科技創新的意義、目標、方法和案例分析,讓全體學生都能認識到科技創新是未來人才的核心素養。」張建華說,學校還將多年來科技創新發明的成果形成慕課視頻資源庫,為學生提供信息化的科技教育課程資源。

除了課上科創知識的「輸入」,武漢市十一中的校園科普工作也井然有序。張建華介紹,學校不定期在學校雲空間和校園網站上傳一則科技新聞或者學習資源;製作了一期期《武漢十一中校園科技創谷報》發給每個同學;每學期各班舉辦一期科普黑板報並製作成微信公眾號;每學年協助學校開展一次科技節活動並組織評審鑒定科技成果。

學校堅持舉辦科技節20餘年,活動期間主要開展「讀一本科普書刊、看一場科普電影、聽一次科普報告、出刊一期科技小報(黑板報)、做一個科學小實驗、寫一篇科技小論文、搞一項科技小發明(小製作)、提一條科技創新「金點子」等,給每個學生頒發相應的科技成果證書。「我們希望讓每個學生畢業時都應擁有至少一項創新發明,並積極推動申報專利!」張建華說。

(極目新聞記者 狄鑫 實習生 敬啟喜 整理)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地下動脈」托舉繁華真如,副中心「最後一塊拼圖」亮相 - 天天要聞

「地下動脈」托舉繁華真如,副中心「最後一塊拼圖」亮相

在近日舉行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重點板塊宣介會上,「真如翠谷」與「真如之心」兩大優質地塊首次亮相。「真如之心」地塊即銅川路水產市場原址,被譽為真如副中心「最後一塊拼圖」,目前已完成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徵集。隨著這一核心地塊即將入市,真如副中心H型地下公共車行通道(以下簡稱「H型地下通道」)的全面貫通也將提上...
多面性的雙氧水 - 天天要聞

多面性的雙氧水

‌‎‎‌‎‎‌‎雙氧水,學名過氧化氫(H₂O₂),是一種常見且獨特的化學物質。它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產以及科學研究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然而,正如許多化學物質一樣,雙氧水具有著複雜的性質和多面的特性,這些特性既可能帶來巨大的益處,也可能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 天天要聞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邁威生物為爆發中的創新葯BD浪潮,又添了一把火。日前,其宣布兩項BD合作,與齊魯製藥就長效G-CSF產品8MW0511達成的合作(3.8億元首付款+1.2億元里程碑款),是本土商業化的經典雙贏;而與谷歌系抗衰老巨頭Calico圍繞IL-11單抗9MW3811的聯手(2500萬美元首付款+5.71億美元里程碑款),則彰顯全球視野下的價值挖掘能力。兩項...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 天天要聞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2025年上半年,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緊扣全年任務目標,以「大幹100天 決勝上半年」勞動競賽為載體,全面掀起奪油上產熱潮。廣大幹部員工迎難而上、奮勇拼搏,用汗水書寫擔當,用實績回應挑戰,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環保平穩受控,經營業績穩健向好,為完成全年任務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中國石...
武漢一救援隊把無人機「開發到極致」,實現「套圈」式救人,台灣同胞:技術毋庸置疑 - 天天要聞

武漢一救援隊把無人機「開發到極致」,實現「套圈」式救人,台灣同胞:技術毋庸置疑

2025年7月2日上午,在第十九屆湖北·武漢台灣周期間,第四屆「漢江灣」漢台水上救援交流活動在硚口區漢江灣上演。武漢雲豹救援隊聯合台灣苗栗縣水上救生救難協會、苗栗縣救難協會、桃園市水上救難協會,首次以完整建制展開跨海峽救援協作綜合演練。 聯合救援協作綜合演練現場。圖/九派新聞 上午9時,隨著信號彈升空,雲豹救...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慧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 天天要聞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慧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當AI從工具到與人類齊平,再到超越人類,我們該如何自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虔向在座的聽眾們拋出這一問題。這是在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人民政府禮堂舉辦的「以科學的態度認知人工智慧與我們的關係——從初始到對未來的期許」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現場,陳虔為西紅門鎮政府近百位公務員帶來一場融合AI技術解析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