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洪後這裡發現一件「象牙鏟」,距今10萬年!

2024年04月09日14:42:27 科學 7397

大約10萬年前的一個清晨,在水草豐美的山東腹地,智人揮動「象牙鏟」等工具開始了一天的活動;遠處,彷彿還能聽到古菱齒象、野馬等的嘶鳴……遙遠而神秘的遠古人類生活圖景,隨著考古工作持續推進,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世人眼前。

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日前在北京揭曉,山東沂水跋山遺址群入選。跋山遺址群是對以山東省沂水縣跋山遺址為中心的80餘處舊石器時代遺存的總稱,其發現和研究已初步構建起沂河上游區域距今10萬年至1萬年的考古文化序列。

「跋山遺址群能夠脫穎而出,我們感到非常振奮!」項目負責人、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李罡說。

泄洪後這裡發現一件「象牙鏟」,距今10萬年! - 天天要聞

跋山遺址地貌航拍。

這一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發現始於2020年7月。當時,由於多日降雨,位於沂水縣沂河幹流上的跋山水庫開閘泄洪,一根象牙意外從沂河岸邊被沖刷出來。這歷經滄桑的巨物引起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的重視,工作人員隨後聯繫上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到了現場,我們發現地層里除象牙外,還有人類使用的石器。」李罡說,來到現場,結合地形特點,他立馬憑經驗判斷出這是一處很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沂河一般在每年7月初進入汛期,2021年4月,考古隊開展對跋山遺址的搶救性發掘工作。

經過連續3個年度的發掘工作,跋山遺址發掘面積225平方米,出土、採集文化遺物4萬餘件,包括石製品3萬件、動物骨骼1萬餘件,以及少量竹、木質等有機物標本。下文化層集中出土8具古菱齒象下頜及部分骨牙角製品。

泄洪後這裡發現一件「象牙鏟」,距今10萬年! - 天天要聞

2021年5月12日,項目負責人李罡(右)在清理出土的象牙質鏟形器。

泄洪後這裡發現一件「象牙鏟」,距今10萬年! - 天天要聞

象牙質鏟形器。

對其中頗具代表性的「象牙鏟」發掘過程,李罡記憶猶新。2021年5月12日,一名考古隊員正在清理跋山遺址一處探溝的下文化層,突然大聲呼喊。「文化層中出現了一根象的門齒和一段臼齒。」李罡說。這根門齒較粗的一端橫斷面看起來平齊規整,像被人工打磨過;在顯微鏡下觀察,斷面上的劃痕排列呈現出一定規律,意味著這是人類使用過的工具。

後經證實,這件形體碩大、人工打制痕迹明顯的象牙質鏟形器,為國內首次發現,其所在地層測定為約距今10萬年。

水門遺址、水泉峪遺址、沂河頭遺址……考古隊以跋山遺址為中心擴大調查範圍,陸續發現了舊石器時代中期、晚期以及舊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遺址80餘處,組成龐大的遺址群。從舊石器技術的發展過程來看,可分為4期,前3期以石核—石片技術的發展為標誌,第4期則體現出以船形細石核為代表的技術特點,技術傳統承前啟後,發生了明顯的提升。

泄洪後這裡發現一件「象牙鏟」,距今10萬年! - 天天要聞

跋山遺址群地層出土部分石製品四期文化圖。

「跋山遺址群中以脈石英為原料的簡單石核—石片技術,經過與華北、華中、華南等地區同時期相關遺物文化特點的比對,發現具有一致性。」李罡說。

「跋山遺址群的發現和不斷擴充,進一步拓展了山東史前遺存的分布範圍。」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波說,「近5萬件石製品與動物化石,揭示了晚更新世華北、華中乃至華南地區舊石器文化傳統的一致性,說明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長期連續發展的特點早在舊石器時代便已顯現。」

目前,跋山遺址群周圍已實施保護圍堰加固建設與泄洪道拓寬工程。在多方合力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牽頭建成國內第一個舊石器遺址室內考古大型方艙,並多次召開專家論證會。孫波說,發掘和系統調查工作將持續進行,不斷提高對跋山遺址群的研究、闡釋和利用水平。

(來源:新華視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最新研究稱地球海洋可能會變成紫色 幾億年前呈綠色 - 天天要聞

最新研究稱地球海洋可能會變成紫色 幾億年前呈綠色

【CNMO科技消息】我們常說地球是藍色星球,但其實這種顏色並不是一直如此,也不會永遠不變。有研究指出,地球的海洋在過去曾經是綠色的,而如果未來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它們甚至可能會變成紫色。 這項研究主要探討了數十億年來海洋顏色的變化過程,發現這和海水的化學成分以及光線在水中的折射方式密切相關。在3.8到18億年前...
清華大學徐軍課題組《自然·通訊》:揭示稀溶液結晶的臨界晶核尺寸不隨溶液過飽和度變化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徐軍課題組《自然·通訊》:揭示稀溶液結晶的臨界晶核尺寸不隨溶液過飽和度變化

結晶是無定形基元有序堆積形成晶體的過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過程之一。結晶過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長路徑,成核過程中自由能最高點對應的晶核尺寸被稱為臨界晶核尺寸。小於臨界尺寸的晶核往往會在熱漲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於臨界尺寸的晶核則會進一步生長成為穩定的晶體。很多情況下,臨界晶核的形成是結晶...
今日立夏,要做這些事! - 天天要聞

今日立夏,要做這些事!

說吧你有多久沒稱體重了什麼?你說你看到秤上飆升的數字就會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想要暈倒懷疑是對稱體重這項活動嚴重過敏?
開屏見「好」|他帶瀕臨倒閉藥廠扭虧為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 天天要聞

開屏見「好」|他帶瀕臨倒閉藥廠扭虧為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開屏見「好」》欄目,聚焦山東好人好事,讓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開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邊的榜樣」,講述精彩山東故事。本期人物是「五一特輯·致敬奮鬥者」系列。4月28日上午,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齊都葯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家晴獲評全...
百草譜(五十一)龍葵 - 天天要聞

百草譜(五十一)龍葵

一、形態特徵龍葵屬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30-100厘米之間。其莖直立生長,呈圓柱形,具有縱棱紋,多分枝,幼枝被稀疏柔毛,老枝逐漸光滑。葉片互生,卵形或心形,長2.5-10厘米,寬1.5-5.
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 - 天天要聞

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569期】國 內 航 天葉培建院士為大山孩子點亮航天夢近日,葉培建院士來到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附城小學,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航天精神大講堂。這場溫暖的相遇,源於葉培建院士心底的雙重牽掛。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葉院士擔任總指揮、總設計師和顧問的每一次任務,都取得了圓滿成功,無數個日夜的...
顏寧闢謠:網傳簡歷不實,已投訴! - 天天要聞

顏寧闢謠:網傳簡歷不實,已投訴!

5月4日,著名科學家顏寧在其微博發布聲明,闢謠網傳簡歷。顏寧表示:「一份不知道誰缺乏常識造出來的真真假假的簡歷從前年就開始流傳,哪怕也許出於好心,也是不對的,已被我投訴掉了,不知道為啥現在又被翻出來。」她呼籲儘快清理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