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2023年03月27日21:51:14 科學 4052

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 天天要聞

近日,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板利片區子母山山腳監測發現,桉樹被白頭葉猴猴群採食。據觀察,白頭葉猴採食的桉樹品種為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林木起源為人工種植,樹齡約8年。被採食部分包括樹皮、樹枝、樹葉。

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 天天要聞

我們知道,桉樹樹葉是澳大利亞樹袋熊的主要食物,而世界瀕危、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白頭葉猴也被發現採食尾巨桉,再一次證明了桉樹並非有毒樹。

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 天天要聞

廣西引種桉樹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如今的種植面積高達4550萬畝,超過全國數量過半,每年生產木材超過3000萬立方米,妥妥的廣西第一用材林樹種。

然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桉樹一直備受爭議,各種各樣或真或假的傳言層出不窮,其中尤以「桉樹有毒」最受關注,畢竟桉樹在廣西無處不在,隨處可見,早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儘管官方部門曾多次澄清、闢謠,但仍無法平息傳言,且還有越來越激烈之勢。

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 天天要聞

還記得,網上曾流傳過一起所謂的「桉毒」事件,發生在2014年5月24日。廣西上林縣西燕鎮拉歐庄村民盧某出現腹痛、腹瀉、頭暈等中毒現象,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是桉樹的毒水滲入水窖所致。後經調查,查明是他給自家的桉樹施放了一種名為「呋喃丹」的劇毒農藥,因為下雨農藥滲入了自家的水窖中,導致他發生中毒。

那只是一個劇毒農藥殘留事件,完完全全與桉樹無關。傳言四起的原因,無非是背後的利益博弈,還有就是無處不在的紅眼病所致。

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 天天要聞

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 天天要聞

樹袋熊喜食桉樹樹葉,白頭葉猴也以桉樹樹皮、樹枝、樹葉為食,雖然人與動物之間有差異,但動物食用桉樹足以證明桉樹沒有毒性,如果硬說桉樹有毒,那豈不是給桉樹扣上莫須有的罪名。

其實,桉樹樹葉可供藥用,其藥性平、辛、苦,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收斂生肌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肺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膚疾病等。民間的應用簡單又方便,比如桉樹葉煮水喝來預防流行感冒,桉樹葉煮水洗澡來緩解肌肉疲勞等。

上世紀60年代,廣西某地流行麻疹及感冒、腦膜炎,當地政府要求村民用桉樹葉煮水,大碗飲用。還有網友回憶道,他在讀中學的時候,有一粉店老闆用桉樹葉煮水當茶喝,他和同學幾乎天天都喝,從來沒有什麼不良反應。

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 天天要聞

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 天天要聞

既然桉樹沒有毒性,桉樹為什麼會給人有毒的錯覺呢?原因就是那桉樹獨有的桉樹油。

桉樹含有桉樹油,會散發出類似樟腦和冰片的強烈氣味。這種刺激性氣味有人覺得香,也有人覺得臭,對這種氣味過敏的人會認為其有毒。

人類對氣味的敏感度、喜好度各有不同,就如有人獨愛榴槤、有人望而卻步一樣,如果單單憑桉樹油的氣味斷言其有毒,豈不是想當然了!

那麼,桉樹油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 天天要聞

桉樹油為無色至淡黃色液體,可通過桉樹葉、枝經蒸汽蒸餾而獲得,其主要成分是桉樹腦,一般含量達70%-90%,並含少量的醛和萜烯等,因具有良好的殺菌特性,因此經常作為化工原料,用於止咳劑、漱口水、牙膏、牙粉、除臭劑和其他個人衛生用品。

還有一點,就是桉樹油有驅蚊的功效。桉樹引種之初,大多種植於庭院之中或者房前屋後,除了觀賞之外,驅蚊也是一個考量。

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 天天要聞

最新發現了白頭葉猴可以桉樹為食,也再次證明了桉樹無毒,我們知道這仍無法平息「桉樹有毒」的傳言,肯定有人又會反問:怎麼不去桉樹林區里體驗一下?

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 天天要聞

國有林場一直是廣西桉樹發展的先鋒,特別是自治區直屬的國有林場遍植桉樹,而林場職工長年累月生活、工作在桉樹包圍之中,也沒有體驗到傳說中桉樹所謂的毒副作用,比如東門林場、高峰林場、欽廉林場等,他們大規模種植桉樹30多年,也沒聽說過有職工受到此類毒害。

我們可以理性思考一下:在長達100多年的引種歷史中,從未見過桉樹有毒的研究報告,也從未見過桉樹有毒的真實報道,這又是為什麼呢?

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 天天要聞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凡事具有多面性。出發點不同,對桉樹的評價也就不同,不奢求一千個同樣的評價,但評價之前,做一些客觀的了解和理性的思考,我們就不會輕易一棒子把桉樹打死。鍵盤俠容易做,但我們不要做了某些人幫凶。

當桉樹成為白頭葉猴新食物,我們還要說桉樹有毒嗎? - 天天要聞

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廣西桉樹能夠短時間內廣泛種植,取得令人咋舌的成就,肯定有著巨大的理由。

想想,多想想吧。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列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