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出土!科學家發現2.5億年前正在「睡覺」的植物化石

2023年02月17日21:25:21 科學 4071

我國古生物學家從距今2.5億年的化石中發現了植物愛「睡覺」的秘密。成果於北京時間2月1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在自然界,有些植物擁有一種類似「睡覺」的現象,它們的葉片在白天展開,在夜晚會合攏或下垂,學界稱之為「植物的感夜性」。葉片的這種周期性運動規律一直備受學界關注,但由於缺乏化石證據,學界至今對植物「睡覺」行為的起源與演化知之甚少。

近日,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馮卓團隊從植物化石身上,首次證實了遠古時期的植物也具有感夜性。

曲靖出土!科學家發現2.5億年前正在「睡覺」的植物化石 - 天天要聞

團隊發現的兩種大羽羊齒類植物化石。(馮卓 攝)

這種化石是大羽羊齒類植物,距今2.5億年,在雲南曲靖出土。團隊觀察到,在植物的葉片上,有一種新型的昆蟲咬蝕結構,這些咬痕呈對稱狀排列於葉片中脈的兩側。從形態與大小看,葉片中脈一側的咬痕總與另一側的咬痕存在略微差異,而離中脈越近或離葉片基部越近時,兩側的咬痕差異越明顯。

曲靖出土!科學家發現2.5億年前正在「睡覺」的植物化石 - 天天要聞

現生植物葉片在夜晚合攏後被咬出的「蟲眼」。(馮卓 攝)

與大量現生植物進行對比研究後,團隊發現,這些化石上的「蟲眼」結構竟然與現生植物葉片在夜晚合攏後被昆蟲取食留下的結構一致。「因此我們推斷,有昆蟲咬蝕了正在『睡覺』、葉片合攏的大羽羊齒類植物。難得的是,這一植物化石被完好地保存至今。」馮卓說。

這一發現,把植物感夜性的起源時間推到了2.5億年前。

來源:新華社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成都又添一個全國總部! - 天天要聞

成都又添一個全國總部!

海創葯業的總部基地項目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正式投入使用GE醫療中國精準醫療產業化基地一期項目通過竣工並聯驗收青羊區金融科技產業園項目將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近日一批項目又傳來新進展海創葯業近日,成都高新區企業海創葯業的總部基地項目在成
嫦娥六號月球樣品首次揭開月背演化歷史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月球樣品首次揭開月背演化歷史

7月9日,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嫦娥六號月球樣品研究的最新進展,並系統梳理了自接收嫦娥六號月球樣品一年來取得的系列成果,分別揭示了月背岩漿活動、月球古磁場、月幔水含量及月幔演化特徵,首次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演化歷史。
神十九乘組分享太空之旅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分享太空之旅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中)、宋令東(右)、王浩澤在記者見面會上敬禮致意。當日下午,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在北京航天城舉行神舟十九號乘組與記者見面會,3位航天員太空歸來後首次公開亮相,並分享183天「太空出差」的經歷與感悟。新華社記者 厲彥辰/攝 本報北京7月9日電(占康 中青報·中青網...
嫦娥六號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7月9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與南京大學等科研團隊利用嫦娥六號採回的月球背面樣品取得的四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四項研究分別揭示了月背岩漿活動、月球古磁場、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徵首次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演化歷史來源:新華社廣州日報新花城編...
昆明現80公斤巨無霸「菌王」,4個壯漢才搬得動 - 天天要聞

昆明現80公斤巨無霸「菌王」,4個壯漢才搬得動

7月7日清晨,一筐體型驚人的巨型野生菌亮相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場,瞬間吸引眾人駐足圍觀。有市民表示,這個是「菌王」吧?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菌。市民崔先生說,這朵巨型野生菌是在嵩明附近發現的,由於菌子體型過於龐大,他找來四位壯漢朋友幫忙,才合力將
英媒: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 天天要聞

英媒: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近期,英國專門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和政策網站「碳簡報」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經濟活動和能源需求持續上升的同時,中國的碳排放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約1.6%,在截至今年5月的12個月里下降了約1%。這意味著,中國碳排放有望提前達峰。「中國可能已到達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里程碑。」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