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對於剛剛放棄美國高薪卻毅然回國的著名科學家顏寧來說,再恰當不過。
眾所周知,顏寧是全球生物科研界舉足輕重的人物:30歲,成為清華大學教授;37歲,攻克50年不解的生物難題;2009年以來,單是發表的SCI論文就高達19篇……然而如此天才的人物,卻多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在外界看來,這正是2017年顏寧「出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幕後真相。
不可否認,顏寧的「出走」一度震撼國內輿論場,而這也為她招致了不少口水、抹黑。但這位科學女神並不在意,並在5年後以實際行動打臉「抹黑者」。相關媒體報道,顏寧在11月的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宣布即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回國協助創建深圳醫學科學院。 瞬間,「顏寧回國」成為全球最炙手可熱的話題,而其背後的故事也開始浮出水面。
1996年,顏寧在清華大學就讀生物科學和技術系;本科畢業後,她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取得了博士學位。2007年,30歲的顏寧學成後回到清華並組建了實驗室,一度成為「清華最年輕教授」。此後六年時間,她一直致力於攻克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有兩篇論文還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
2014年,顏寧團隊一舉打破了西方對科研話語權的壟斷: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隨後,她更是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轉運的分子基礎,攻克了人類在該領域的50年不解難題。
儘管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但顏寧卻始終與中科院院士的榮譽擦肩而過,最終她只獲得了「中方科學家之星」的稱號,而這一榮譽居然還是美國知名雜誌給予的。面對這一結果,顏寧表示有所不服氣,2017年她轉身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拋來的橄欖枝,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第一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
對於顏寧的「出走」無數國人表示難以理解,甚至不乏抹黑、口吐芬芳者,但對於她自身的科研事業而言,這無疑是個理智的選擇,畢竟這些年美國科研環境確實吸引了一大批清華學子前赴後繼,更何況在生物科研領域,老美多年都佔據著主動權,比如大眾所熟知的細胞重組、基因治療、心之立方等前瞻科技,都是美方作為領頭羊率先發現或研發成功。
外媒報道,類似某東上「心之立方」前沿科技早在10年前就已被哈佛醫學院證實:可拓展暮年哺乳類機體生命周期,並且可對其皮膚、毛髮等狀態實現年輕化。很快,這一發現促使前者成為全球生物科學家們眼中的香餑餑,其中就包括近幾年狀態不俗的國內生命領域團隊。
與哈佛不同,以中科院、中山大學、清北為代表的高校,直接將上述科技納入到臨床研究中來,而相關臨床數據證實,通過對老化細胞進行干預,可減速人體或動物機體老化進程,同時對運動能力提升、睡眠改善也有積極正向促進。甚至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用上述前沿科技來保護宇航員免受太空輻射,修復DNA。
此外,從2017年起,包括李超人、股神巴菲特、馬斯克等在內的國內外富豪明星不僅自己使用,還對類「心之立方」前沿科技投入千萬美元布局。在超級大佬的引領下,此項科技更是一路火到京-東平台。
據某東大數據顯示,以心之立方為代表的落地產物,目前已獲得了超15萬+高凈值目標的追捧,因為居高不下的搜索熱度,前者更是多次上演斷貨主升浪。而在他們背後,一個超過千億的超級市場風口正加速崛起。
不可否認,上述前沿科技對生物領域的影響意義非凡,而國內生物研究的跟進突破,也改變了長期被美方「卡脖子」的局面。與此同時,作為生物學圈內舉足輕重的人物,顏寧選擇放棄普林斯頓大學的優渥待遇而回歸祖國,對國人以及科學界信心的提振將是不可估量的。
面對媒體,顏寧坦言:她協助創建的深圳醫學科學院,計劃2025年建成,力爭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全球著名醫學研究機構。顯然,對於目前處於弱勢中的中國生物醫學科研,45歲顏寧的回歸,這無疑是一個遲到的好消息。對此,不少網友興奮調侃:顏寧回國「搶飯碗」來了!
2017年,為追求學術能力的提高,學到更為前沿的理論,顏寧宣布離開清華大學「出走美國」,當時很多人認為她有建設美利堅之嫌,甚至會一去不回。然而,如今學成後的顏寧宣布再次宣布回歸祖國:協作創建深圳醫學研究院。而曾經抹黑她的「鍵盤俠」,是否應該還她一聲道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