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青藏高原,西南季風氣流將不可能存在。
如果沒有青藏高原,青藏地區的大陸性氣候將更加明顯,氣候變得更加單調。
如果沒有青藏高原,我國在冬半年將西風盛行,風力大大增強,我國東部地區將處於亞熱帶、溫帶的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地帶中。
但由於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大地形的熱力作用和動力作用改變了它及其周圍地區大氣環流的形勢,從而支配著亞洲季風的許多特色。
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約300一400萬年內,青藏地區大面積大幅度地抬升至現在的高度,經歷了由低海拔熱帶、亞熱帶環境向高寒環境發展的劇烈演變。
除受到全球性冰期與間冰期氣候冷暖波動的影響外,海拔高度劇增對自然地理環境所產生的變化也起著主導的作用。
青藏高原冷熱源作用的季節變化形成獨特的高原季風現象,對東亞季風起著維持和加強作用並造成西風氣流的分支,對我國西北千旱氣候的形成和維持有著重要的影響。
這些都對亞洲東部,特別是我國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深刻的影響。
因而,在我國形成了青藏高原區、西北乾旱區與東部季風區三大自然區並列的格局,在主要的自然特徵方面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差異。
如果把青藏高原與其周圍低地相對比,便可以看出它們之間自然景觀的顯著差別。
青藏高原南部的印度阿薩姆平原為濕潤的熱帶常綠雨林地帶,而其北部卻是極端乾旱的亞洲中部的溫帶荒漠;
高原東緣與亞熱帶濕潤的常綠闊葉林地帶相接,其西側則毗連著亞熱帶半乾旱的森林草原和灌叢草原地帶。
地處在這南北迥異、東西懸殊的中心的青藏高原腹地卻有著獨特的自然歷史,形成了與眾不同的高原景觀而為人們所矚目。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