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大流行中發揮重要作用的mRNA疫苗需求正在降溫,開發這些疫苗背後的生物技術公司正在將重點轉移至下一個戰場。
美國mRNA疫苗製造商Moderna周三宣布與製藥企業默沙東合作,兩家公司將聯合開發並銷售一種個性化精準治療癌症疫苗,這種疫苗基於Moderna的mRNA技術,並與默沙東的明星腫瘤療法Keytruda(K葯)聯用,探索治療高危黑色素瘤患者。

據介紹,目前聯合療法正在進行二期臨床試驗,兩家公司預計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公布臨床數據。
消息公布後,Moderna當天股價收盤大漲超過8%。目前新冠疫苗仍然是Moderna唯一一款商業化產品,但由於疫苗需求下降,今年以來,Moderna股價累計下跌接近50%,公司需要向市場展示mRNA生物技術用於對抗其他疾病的潛力,而腫瘤免疫是一個極具前景的應用領域。
生物基金公司Loncar Investments創始人布拉德•隆卡(Brad Lonca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癌症疫苗的研發歷經長期的坎坷,mRNA技術帶來了新的希望。默沙東之所以選擇與Moderna合作,是因為Moderna正在開發的療法瞄準了腫瘤疾病的早期階段,並試圖防止腫瘤的複發,而不是治療晚期癌症的轉移性疾病。之前很多企業嘗試的疫苗瞄準了癌症晚期,這樣就很難成功。」
隆卡還表示,Moderna很可能向默沙東展示了即將發布的臨床試驗初步數據,而且這些數據可能看起來「相當不錯」。
癌症疫苗的作用機理是教會免疫系統識別抗原,通過向患者體內引入腫瘤中表達的抗原,激發人體的免疫反應,從而增強免疫系統殺傷腫瘤的能力。
據介紹,Moderna的腫瘤疫苗旨在觸發免疫系統針對患者腫瘤特定突變的殺傷性T細胞。默沙東的Keytruda是一種單克隆抗體,以注射劑的形式給葯,可防止某些細胞蛋白阻止T細胞進行攻擊。Keytruda今年第二季度的銷售占默沙東總銷售額的35%,是該公司最重要的一項收入來源。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智慧芽全球新葯情報庫Pharmsnap數據發現,在mRNA藥物治療領域,除了美國的Moderna和默沙東之外,德國的CureVac、BioNTech,法國的賽諾菲,英國的GSK以及中國的斯微生物、艾博生物都有布局,其中Moderna、BioNTech的mRNA藥物管線最為豐富。
此外,在mRNA藥物排名前十的適應證當中,僅次於新冠疫苗排名第二的就是腫瘤免疫治療,臨床試驗數量超過100項。
BioNTech公司近期也公布了一項癌症治療早期的臨床試驗數據,接受手術切除原發腫瘤治療的胰腺癌患者在接種癌症疫苗後,取得了積極的結果。去年,BioNTech還進行了一項二期臨床試驗,評估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與新抗原疫苗BNT122聯用在黑色素瘤中的療效。
BioNTech聯合創始人、CEO吳沙忻(Ugur Sahin)博士稱公司自新冠之後開始重新思考有關mRNA癌症疫苗的開發方法,並已克服了許多「關鍵障礙」。早期數據顯示,mRNA癌症疫苗引發的免疫反應比之前報道的傳統癌症疫苗強數百倍。
傳統癌症藥物開發方法是在晚期疾病中測試新葯,而癌症疫苗需要在患者仍然具有功能性免疫系統時,在疾病的早期階段使用。因此對疾病早期患者進行癌症疫苗的評估有助於降低研發風險。
「新冠疫苗的成功讓我們可以進行更大膽的押注,癌症疫苗研發成功的幾率將會成倍提升。」吳沙忻表示。